“媽,這油哪來的,怎麼沒有標簽?”
“我去市場鮮榨的,自榨油吃著更香哩。”
對話的是陳阿姨母女倆,陳阿姨鄉下長大,習慣到市場小作坊買一些自榨油,覺得鮮榨的肯定比店裡賣的好,沒有防腐劑,而且還便宜。
但陳阿姨的女兒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自榨油不安全,也不知道有沒有達到安全生產標準,但怎麼勸說都沒用。
陳阿姨還反駁說,她看到很多新聞報道,現在很多食用油都被查出來致癌,遠不如這些自榨油來得健康安全。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食用油致癌又是怎麼回事?
01
多批次食用油再現致癌成分
事實上,傢傢戶戶常備的食用油已經不止一次檢出致癌成分:
23日,國傢市場監管總局通告瞭一批小榨胡麻油苯並葩(致癌成分)超標4倍之多。
9日,內蒙古某糧油店賣的葵花油被抽檢酸價不合格 ;
去年,通告的11批次不合格產品中,就有2批次花生油存在黃曲黴素B1含量超標和酸價值超標,並已被依法處置違法的生產作坊。
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食用油會出現不合格的現象,吃瞭會有什麼危害呢?
最常見的就是黃曲黴毒素B1含量不合格,主要和生產用的花生原料沒有經過安全檢測,存在黃曲黴等黴菌污染,或榨油工藝操作不當導致,一般出現在不合規自榨油小作坊。
長期低劑量攝入黃曲黴毒素,會出現沒胃口、惡心、胃不舒服等癥狀,嚴重可增加患肝癌的概率。
其次,苯並芘不合格也是食用油原料品質差或加工過程被污染導致。長期攝入會加大患癌風險,常見有胃癌和食道癌等。
再就是過氧化值超標,一般是食用油油脂運輸過程中不規范,比如密封不嚴、接觸空氣、光照、微生物作用導致,常見的胃癌、肝癌、心血管疾病等都和它有關。
02
最具爭議性的2種油,到底還能不能吃?
食用油也有不同的種類,而且無法定義哪種油“更健康”的情況下,網上也出現瞭很多關於食用油的爭論,其中這兩種油爭議性最大:
1、大豆油
網傳“大豆油也不健康”,期刊《Endocrinology》甚至有論文研究表示大豆油可能會給大腦帶來很多副作用,還有人說大豆油中含有部分反式脂肪酸,長期大量攝入會加大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根據WHO建議,人體每天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宜超過2克,而美國農業部數據庫統計,每100克大豆油才含0.533克反式脂肪酸,所以大豆油還是符合健康攝入標準的。
平常用大豆油炒菜還是沒問題的,隻不過要註意,別等油冒煙瞭再放菜的,否則高溫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酸,所以大傢一定要戒掉油冒煙再下菜的習慣。
2、豬油
任何東西吃多瞭都會產生不良影響,豬油脂肪含量高,過多攝入也會導致心血管傷害,增加肥胖風險,不利於心血管健康。
但豬油跟其他食用油一樣,也能提供油脂和脂溶性維生素,而且豬油也有它的營養價值,比如合成人體內所需的前列腺素、膽固醇、性激素等等。
由於豬油中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從健康角度,不建議大量使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22》建議每天食用油攝入不超過25-30克,所以註意適量用油更健康哦。
03
這3種油不太健康,建議少吃或不吃
事實上沒有哪種油是公認健康的,隻能說每種油都有自己的利弊,但公認不健康的油卻有3種:
1、開封超過3個月的油
研究發現開封3個月的食用油,會出現嚴重氧化酸敗,長期攝入會容易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嚴重可能增加肝腎的負擔。
2、反復煎炸的油
反復煎炸的油會產生很多致癌物,除瞭苯並芘、丙烯酰胺、雜環胺外還會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長期食用,除瞭會引起肥胖,還會增加疾病隱患。
3、小作坊的“自榨油”
小作坊加工工序存在很多不安全隱患,而且生產環境不衛生,榨油機器也沒有定期殺毒清理,無法過濾原料有害物質,往往一查就是黃曲黴毒素含量超標。
除此之外,日常用油也有講究,我們應該如何健康吃油?
專傢建議選油多樣化,輪流吃,均衡攝入不同種類的食用油,營養更均衡;油下鍋鍋後註意油溫,一般150℃~180℃剛剛好,不要等油冒煙才放菜;裝油的容器最好選擇不透明的玻璃或者瓷質瓶,避免日照氧化;每日攝入量最好保持在25~30克,否則就是過度攝入。
總而言之,食用油攝入量要控制,還要避免多次循環使用,否則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更大。另外儲存不當也可能導致油變質,把好處也抵消掉瞭。所以,最好買幾種油輪著用,開封後30-60天內用完,更能保證食用油風味哦。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