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宋又強博士團隊討論與阿茲海默癥有關的實驗結果。/受訪者供圖
曹克儉研究團隊計劃下一步把藥物進行臨床試驗,目前已提交“產學研1+”計劃的申請,預計真正能成為新藥上市仍要六、七年時間。為瞭能盡快普惠大眾,團隊亦考慮把藥物首先做成保健食品,以協助人們改善大腦功能。“近年來全球AD研究專傢都公認的一個觀點,即認為AD的治療機會在病理的早期。”曹克儉博士表示,病理損傷伊始而功能尚保留之時,是最有可能治療,甚至能阻擊疾病的進展。“其實我們的工作恰恰就是在這個節點上取得瞭一個很好的突破。”
考慮到老年癡呆後期的病人吞嚥功能很差,曹克儉預計,藥物會先做成顆粒沖劑,療程在三個月左右,一般需要二至四個療程。AD的發病過程從無癥狀到“AD臨床前期”,即輕度功能認知障礙(MCI),再到有AD特征性病理改變的早期AD和中晚期AD,耗時二十、三十年。該中藥組合物可在MCI階段便進行治療,改善癥狀且阻止其發展成中晚期。
利用血常規數據預測早期AD
然而,過往對AD早期的檢驗十分復雜。曹克儉介紹,這需要非常昂貴的檢查技術,包括腦脊液檢查這種創傷性檢查,“在早期記憶力隻是有點不好時就要做一個腦脊液檢查,很多人都不會接受。”
幸運的是,宋又強團隊為該問題提出瞭新的思路。他們通過醫管局提供的老年癡呆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數據,在血常規數據裡發現瞭一組生物標志物,能較好預測MCI轉為早期AD的風險。團隊亦正在準備申請專利,若能用血常規數據進行檢測,相信今後病人的開支會降低很多,且讓AD的早期治療更加可行。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