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政府提出改善的士服務方案,包括引入車隊制度。
《大公報》上月推出的士專題系列,拆解的士業內種種問題及面對的挑戰,引發社會極大反響,日前更有業界代表前來《大公報》編輯部表達對的士業改革的關註。
面對的士業各種問題,運輸及物流局早前提出改革方案,當中包括引入“的士車隊制度”等。各界對改革紛紛提出意見,支持車隊制度者認為有助恒常管理,但組成車隊涉及更新,設備、制服、司機培訓等費用,期望政府能提供津貼。運輸及物流局昨日指出,當局設計的士車隊制度時,已考慮業界難處及將會提供適切誘因;運輸署亦指業界大致支持的士車隊制度,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與業界保持溝通。\大公報記者 餘風(文) 許棹傑(視頻)
現時全港共有18163輛的士,其中15250輛為市區的士“紅的”,2838輛為新界的士“綠的”,75輛為大嶼山的士“藍的”。以此計算,每407港人可享用一輛的士,惟現時打的日漸困難,甚至出現“六輛的士,一輛閑置”、有的士卻無司機的情況。
的士閑置嚴重 人手荒須解決
運輸署資料顯示,現時本港持有的士牌照的個人車主、即“單頭車主”約7900人。如果要組成車隊,市區的士最少要300輛,“單頭車主”會甘願受管?香港的士商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黃保強及該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張志鈞日前來到《大公報》編輯部,表達業界對改革的關註。
黃保強表示,“單頭車主”一手一腳營運的士,自己維修及管理,成本較低;但如果成立車隊,需要聘請經理、維修人員、管理員及司機等,成本會增加,加上車隊最少要300多輛車聚集,本港亦欠缺地方安置。他又舉例,本港的士業發展曾風光一時,八十年代佳寧娜集團成立的士車隊,當年的士車隊的司機出更時,更必須打領呔,穿統一整齊制服,但仍是失敗告終;他更指特區政府推出車隊制是一廂情願,擔心難以管理。
張志鈞亦指出,本港的士業界面對違法白牌車、設置禁區上落不足及車資收費低廉等多種問題,現時人手更十分緊絀,他坦言在“司機荒”下,平日全港已有一、兩成的士閑置,假日更高達三、四成。
“單頭車主”李先生做的士司機近20年,他表示現時業內最大問題是人手不足,“我病瞭近一個月,我架的士就放著,租不出去,因為沒有司機。”他坦言對於政府倡議車隊制,有不少司機多抱觀望態度。因為按規定,組成車隊的“領頭人”需持有最低車隊規模一成的車輛,相信多屬大公司或大財團,“單頭車主”加入車隊將受到一定的規限,又會衍生勞資方面的差異,他相信不少車主會因自由度大減而卻步。他更指出,現時從業的多為已“上岸”的年老司機,工作欠缺動力,惟若提早退休,恐加劇“司機荒”。
盼降門檻 不讓大車行壟斷
“開始時不要讓業界覺得經營太困難。”的士車行車主協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贊成改革方案,包括引入的士車隊制,認為可以完善業內培訓、監察及支援制度。但他認為應降低相關門檻,不讓大車行壟斷。他指出,改革方案中包括的士車隊可供輪椅上落的士或較豪華的士須占車隊數量不少於一成,投放相關成本較大,惟收費卻被“限死”,不準上調,如相關規定能放寬,業界可考慮采用較佳的車輛營運。他又指出,疫情後業界經營困難,欠缺資金,政府應按部就班放寬相關規定;他更希望政府能監管非法網約的士,以平衡業界生態。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九龍分會主任杜燊棠表示,雖然支持政府改革方案,惟擔心業界良莠不齊,即使成立車隊仍難解決現時問題,他恐怕屆時會出現“你有你成立(車隊),我有我做”,濫收車資及兜路的害群之馬依舊存在之餘,還出現利益分配不均的爭拗。他指早前曾向運輸署建議,由該署成立一個電召的士臺,設立賞罰制度及管理全港的士,惟最終不瞭瞭之。他希望政府能與業界多溝通,政策發展才得以持續。
運物局:會提供適切誘因
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李碧茜昨日在立法會表示,當局設計的士車隊制度時,已考慮業界難處及提供適切誘因,包括隻要求每車隊最少有一成的士可供輪椅上落和較豪華車型,亦容許業界以包車形式提供服務,在取得乘客預先同意下收取定額收費,認為已提供足夠彈性,讓業界可因應市場定位、車型等收取車資。
運輸署回復《大公報》表示,在擬議的士車隊制度下,現有的士車主可集合組成車隊,並向該署申請車隊牌照。相關制度旨在鼓勵有能力並有意組建專業車隊管理團隊的的士營辦商,在受監管的平臺下提供優質的士服務。業界大致支持的士車隊制度,該署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與的士業界及其他持份者保持溝通。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