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房協主席陳傢樂接受《大公報》獨傢專訪,回顧75年來的發展,坦言房協面對的困難,除瞭資金流較為緊張,缺乏土地更令房協難以盡展所長。

  市民安居樂業,社會發展才有動力。本港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按季雖然減少0.2年,惟仍要輪候5.3年,而長者一人申請的平均輪候時間仍維持3.9年。香港房屋協會75年來對本港房屋供應貢獻良多,《大公報》獨傢專訪房協主席陳傢樂,剖析本港的房屋發展,房協如何配合政府的政策,以及對於安置屋邨的觀點,讓讀者更深入瞭解房協的工作。\大公報記者 餘風(文)何嘉駿、餘風(圖) 張凱文(視頻)

  “是啊!我們(房協)這幾年沒有樓賣,所以現金流緊張,需要往市場融資!”陳傢樂開門見山“報憂不報喜”。由於房協在出售資助房屋時,需先墊支一筆款項補地價後才把單位售出,陳傢樂坦言,“在資金上的流轉會較為緊張,亦是現時一個限制,這是我們(房協)的挑戰。”他表示需待2025至2028年間才會提供近6000個資助出售房屋單位,當中包括啟德、安達臣道、粉嶺馬會道及元朗元龍街等,共六個項目。他又補充經調查發現,現時兩房單位的需求較大,發展資助出售房屋八成均為兩房單位,一房及三房單位則各占一成。

  資金流轉較為緊張, 是現時一個限制

  房協歷史悠久,在戰後百廢待興的1948年成立,是香港第一個非政府房屋機構,是建設香港的老臣子。75年以來,一直緊貼市民的房屋需求及政府房屋政策,以自負盈虧方式發展合時宜的房屋項目及計劃,兼具“房屋實驗室”的角色,已完成100個不同類型的房屋項目,發展超過74000個單位。

  “大前提始終是香港的土地不足,所以令公營房屋不足,房協隻是其中一個角色。”面對本港房屋問題,陳傢樂坦言受到大環境限制影響,房協“心有餘而力不足”,令他感到遺憾。他以房協最受歡迎的長者房屋為例,看見社會上的需求殷切,惟本港建屋土地匱乏,加上房協資金流緊張,即使面對未來人口老化,長者“求屋若渴”,惟在緊絀的土地資源下,興建長者屋在次序上亦未必能排得太前。

  對於近期房委會收緊富戶政策,陳傢樂指作為非政府的房屋機構,自50年代起提供出租屋邨,所有租戶均需簽署及遵守房協的租約條款,而房協亦根據租約條款作出監管。此外,為確保公屋資源得以善用及合理地編配給有真正需要的市民,房協自2018年9月起於轄下的出租屋邨實施“富戶政策”,涵蓋租戶包括新入住房協出租屋邨的申請人,以及非戶主配偶透過“轉換戶主”獲批新租約的租戶。受房協富戶政策租約條款約束的租戶,必須定期申報入息和資產。

  陳傢樂表示,房協和相關政策局及部門一直有緊密溝通,有合適的計劃亦會考慮合作推行,其中的例子是“未補價資助出售房屋出租計劃”。相關計劃於2018年9月首次推出,並於2019年10月推出優化措施,讓房協及房委會轄下適用的資助出售單位合資格業主,把其未補價的單位或睡房出租予合資格人士。截至今年6月中,相關計劃錄得271宗成交,當中房委會有253宗、房協有18宗,而當中超過95%是承租整個單位。

  植根香港的房屋機構,香港人需要放首位

  房協現正規劃及興建的項目多達25個,預計於未來20年提供超過45000個單位,當中約35000個單位將於10年間發展;陳傢樂坦言相關建屋數目迎來歷史高峰。而房協未來項目將以綜合發展模式進行規劃,在可行情況下於同一項目內興建出租房屋、“長者安居樂”房屋及資助出售房屋,營造“長、中、青、幼”皆宜的跨代共融社區。

  “房協作為植根於香港的房屋機構,香港人的需要放在首位!”陳傢樂直指對於房協未來的發展,仍會以本港作為定位。他指房協為一個法定機構,受《香港房屋協會法團條例》規限,“我們所做的業務隻是在香港提供服務,如要到內地發展便需修改相關條例,要有合適的夥伴及機會讓其發展。”他更強調如日後興建長者屋,首要提供予香港的長者,“服務香港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