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局昨日提交立法会文件表示,为平衡市民日常生活需要和“小型僭建物”的低风险,以及善用有限执法资源打击严重僭建个案,将以务实便民的方式处理“小型僭建物”,也可集中执法资源以提升严重僭建物的执法效能。
发展局表示,违规工程个案众多,在有限的人手资源下,屋宇署须按“风险为本”方针,厘定执法的缓急先后,对正在建造或新建成的僭建物、构成明显威胁或迫切危险、严重卫生或环境滋扰等违规个案优先执法。过去三年,屋宇署平均每年向违规业主发出约9000至10000张清拆令。截至今年10月,逾期未获遵办的清拆令约有36000张。
新界村屋僭建申报拟重启
发展局建议,新增更多“指定豁免工程”种类,或放宽现有种类的要求。对现存并属“小型工程”范围的“小型僭建物”,例如符合指定尺寸的簷篷、冷气机支架、围封露台等,规模较小,而且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建议由注册建筑专业人士或注册承建商进行一次性或定期检核后予以保留。至于晾衫架、可伸缩遮篷等,日后不再属于僭建,工程亦毋须屋宇署审批,只须由注册承办商定期检核,即可保留。
政府曾就新界村屋已经建成的僭建物,于2012年推出一次性的申报计划,申报期于当年12月已完结。已申报的僭建物不会即时取缔(构成即时危险除外)。发展局称,为回应村民和立法会议员认为当年申报期过短的意见,建议重启该计划,让当年没申报的业主作出申报,但沿用计划所有旧有安排,包括只适用于2011年6月28日前已搭建的僭建物,而申报僭建物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为加快楼宇检验和修葺,政府继续透过“楼宇更新大行动2.0”等提供财政和技术支援。对“三无大厦”和无能力筹组的业主,按需要进行代办工程。
大公报记者伍轩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