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被夸大了; 内地客户去香港买保险的背后,是追求海外投保的避税、避险等特殊功效

记者丁锋

政策持续收紧,挡不住内地客户赴港购买保险的热情。

近日,一位内地客户刷卡800余次,购买了价值28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2342.2万元)保单传遍了内地和香港。 这只是内地投保大军驻港的一个缩影。

2016年初,由于外汇管制要求,内地有关部门开始收紧在香港购买保险的渠道。 2月初,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管局)和中国银联对境外保险商户银联卡持卡人单笔交易额度进行限制。 3月11日,中国银行人寿暂停内地居民使用银联信用卡或银联账户通过“通联支付”缴费。 此后不久,外管局公开提醒居民,在境外购买人寿保险或投资收益分红险存在风险,因为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放开。

不过,据财新记者了解,这些“限制”并没有阻止内地客户在香港购买保险。 相反,由于担心外汇政策进一步收紧,他们更加蜂拥而至。 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向财新记者证实,对于购买大额香港保单的内地客户,目前虽然有单笔交易金额限制,但刷卡次数没有限制,银联储蓄卡和信用卡均可使用; 在香港购买保险还可以让内地居民绕开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最高购汇汇款限额。 此外,银联信用卡支付暂停,而在香港市场主流并未暂停。

“广保、高保、高收益、低保费”被普遍认为是香港保险优于内地保险产品的主要因素。 财新网记者认为,香港保险的优势被一定程度夸大了,而在香港购买保险的背后,内地客户除了传统意义上的保障和投资外,还追求境外投保的避税、避险等特殊效果。 借助海外保险产品,安排家族信托和继承信托,达到资产转移的目的。

收紧政策

316亿港元,为2015年内地客户赴港投保总额,约占当年香港个人业务新保单总额(1309亿港元)的四分之一; 2010年,这个数字还只是当时,香港向内地游客签发的新保单只占当年个人业务新保单总额的7.5%。 投保额5年增长7倍,增长速度之快一目了然。

进入2016年,资金外流的压力让监管层开始有所动作。 2月初,外管局和中国银联重申,银联卡持卡人在境外保险商户单笔交易金额不得超过等值5000美元,中国银联也对境外收单机构进行规范。 这不是对现行政策的调整,而是对过去违规行为的重组。

据外管局介绍,保险商户既有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也有资本投资性质的人寿保险。 考虑到境内持卡人在境外旅游或经商时有购买小额保险的需要,为落实银行卡项下经常项目可兑换政策,外管局将保险商户设置为限额类别,持卡人持卡人的额度在此类商户的单笔交易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既满足了小额保险的合理需求,又实现了对涉及资本项目的投资保险的限制。

除银联卡外,VISA、等国际卡组织标示的国内银行卡也可在境外保险商户使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还要求Visa、等国际卡组织认定的境内银行卡发卡机构按照合规性和真实性要求,对限额商户也执行上述规定。

实际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告诉财新记者,“以前用银联卡购买保险没有金额限制,单笔交易几千万,现在限额必须是5000美元”

然而,这种限制“治标不治本”。 上述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国内银行卡持卡人可以多次刷卡,以规避单笔金额不超过等值5000美元的限制,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 此外,您也可以现金购买,或在香港开设银行户口后以香港银行支票购买。

对此,外管局表示,对于持卡人多次刷卡从事其他目的的保险交易,外管局将充分利用银行卡交易有记录、可查的特点。 对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和商户进行重点监控。

3月11日,企业市场部,自2016年3月14日起,暂停内地居民使用银联信用卡或“通联支付”银联账户缴纳保费,直至另行通知。 此前,通过通联缴费购买中银人寿保单刷卡金额没有限制。 通联支付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是外管局的要求,所有通过通联支付渠道购买的保险都已经暂停,未来是否会重启还不好说。”

不过,通联支付渠道关闭的影响并不算太广。 另一保险代理人告诉财新记者,“通联赔付已经停止,但总体来说主要是在内地受限。 香港主流的保险公司还是保诚、AIA、AXA、宏利等,他们的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只是需要多次刷卡,比以前更繁琐。

此后不久,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公开提示风险,称个人在境外出差、旅游、留学期间购买人身意外险、疾病险等小额保险不受任何限制; 但如果他们购买人寿保险或在国外投资,则分红保险的回报存在风险。 外管局综合司司长王云贵表示:“前者属于服务贸易交易,政策明确支持;后者属于金融资本交易。对于这种保险产品,当前外汇“管理政策法规不明确。允许。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正在有序推进中,经营这种尚未开放的境外保险产品存在很大风险。”

抑制不住的热情

在收紧外汇管制的背景下,香港不断推出大额保单。

香港《南华早报》3月30日报道,香港一名保险代理人当月为内地客户刷卡800余次,购买了价值约2342.2万元的保单。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担心未来外汇管制进一步收紧,此类信用卡交易也可能被禁止,因此更多内地人会到香港用信用卡购买保险,而代理人更喜欢大额保单可不遗余力。 鼓励客户在政策变得更严格之前购买他们的产品。

一位香港保险资深从业者告诉财新,去香港买保险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有钱人。

这从数据上也能看出来。 香港保险数据显示,2015年向内地居民发出的新保单中,有3,155份单一保费人寿及年金保单,保费达115.8亿港元保单 292 件。 据此计算,人寿保险及年金新投单保单的平均保费高达367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00万元); .

“一些有钱人来香港买保险,其实是在人民币贬值的大趋势下配置一些美元资产。还有一些私人业主通过在香港买保险转移资产:买香港保险,即使大陆公司被清算,也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而且保险赔偿不需要承担债务。” 上述人士表示。

据他介绍,目前香港保险市场的普遍情况是,每家公司主要销售三四种产品。 比如占英国保诚业务量50%以上的英式分红产品,就是纯储蓄产品。 “仔细看这款产品,保障系数很低,但它与内地产品的区别在于,内地流行的产品是短期高价产品,而香港是长期产品。如果客户提早退保,前八年未必能收支平衡。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特聘院长欧阳辉日前在财新网撰文称,由于客户在香港购买保险产品,可以直接使用银联卡支付,无需经过受外汇管制的年度限额为5万美元。 因此,香港保单已成为部分客户将部分资产从内地转移至香港的有效工具。 由于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资金管制限制较少,客户日后可自由将香港资产转移至其他国家。

此外,香港没有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保险产品具有高度的私密性和保密性。 在香港购买的人寿产品和分红产品的补偿或收入不征收遗产税或个人所得税; 所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不会用于偿还债务,有助受保人保全资产。

香港保险有多好?

与内地保险相比,香港保险常被视为“广保、高保、高收益、低保费”,但真的有那么好吗?

一位北美精算师告诉财新记者,香港保险宣传的噱头之一是重疾险好,但从专业角度来说,香港真正好是高端医疗险,但只是高-净资产客户负担得起。 . 对于普通的重疾险来说,香港保险和内地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至于投资回报率高,有一部分是因为保险代理人的误导销售。 此外,香港保险增加的大部分是保障水平较低的储蓄型保险,主要供客户转移资产。

香港保险“覆盖面广”这一说法的表面证据是,对于重疾险等险种,内地产品一般覆盖40种左右的重大疾病; 香港产品一般涵盖60多种严重疾病,甚至可达100种左右,而且通常没有限制客户使用进口药物。

不过,在内地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受保疾病的数量并不能反映保险产品的质量。 众安保险健康险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李哲说,“我们花了很多钱买100种病种的保险,或者两三百种病种,但真正能用到多少才是关键。” “ 他说,在以往的赔付数据中,恶性肿瘤的赔付占到了60%; 加上6种大病后,比例上升到80%; 加上保监会规定的25种重大疾病,这个比例上升到95.98%(接近100%)。 “其实,我们常见的只列几十种重疾的重疾险,在实用性上未必比港险差。”

具体来说,香港对于危疾保险的疾病定义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内地,根据2007年4月3日起施行的《重大疾病保险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保险公司将产品命名为重大疾病保险,保险期限主要针对成年人(18岁以上)岁)。 本产品承保的疾病范围必须包括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脑中风后遗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终末期六大疾病。阶段肾病(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除了这六种疾病,保险公司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其他重大疾病。

香港保险回报率高吗? “说到分红,就不得不提保监会的监管。相对来说,保监会对保险公司的分红监管更为严格。一般来说,保险公司需要为消费者提供三种收益:低端、中端、高端。高端的回报率只有6%左右。在香港,保险公司可以按照不超过监管红线的最高预期回报来计算,一般计算回报率为7%-8%。”哲说。

前述北美精算师也表示,虽然保险代理人在卖保险时会说有更高的回报率,但实际上并不能保证这个回报率。 有时这里会出现销售误导,现在香港保险保监会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准备制定规章。

香港保险最新规定称,保险公司应合理引导客户预期。 因此,对增长前景的预测不应过于乐观,需要告知客户可能存在的零回报风险。 此外,要求保险公司在产品手册中披露保费投资策略,如资产类型、证券投资比例等。 对于具体的披露事项,保险公司可以披露一个准确的比例或范围。 对于投资策略发生明显变化的,保险公司需要通知投保,并说明原因和影响。 该规定将于今年4月开始实施,最初针对新业务,2017年后将扩大至所有产品。

当然,香港保险产品也有很多优势。 欧阳辉表示,大部分保险产品以港元和美元计价,部分产品甚至设计为仅以美元计价; 而内地保险产品只有一种计价货币人民币。 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和人民币贬值压力,香港的美元保险产品将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此外,香港保险保费较低,保障范围较高。 保险费一般是根据平均预期寿命和死亡率计算的。 由于香港的平均预期寿命(85岁)高于内地(75岁),死亡率也较低,如果同年龄的受保人购买同类型的保单,保额相同保险产品,香港的保费比内地便宜约20-30%; 同样,在保费相同、缴费期限相同的情况下,投保人可购买的香港保险产品的保额比内地产品高出约30%。 ■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录、复制、镜像等任何用途。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财新APP 4.0版上线啦! 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长按二维码识别下载。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