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向陽

編輯|廖穎瑤

封面|站酷海洛

精子庫似乎天然就有爭議性、帶話題。

近日,河南省人類精子庫官方平臺發佈消息稱,針對鄭州在校大學生發起瞭一場為期50天的“精液質量大比拼”。

該活動將從濃度、活力、精液量、精子畸形率最低、綜合最強等多維度評選出最強選手,不僅比賽全程免費,獲勝者還能拿到6100元的最高補貼,以及官方榮譽證書。

◎ 網絡截圖。

吃瓜群眾既害羞又興奮,有人驚呼這是史上“含精量最高的證書”,也有人急切地想圍觀這場“好精子海選”。沒想到官方消息發出兩三天,這場“精”益求精的賽事就嘎然而止(悄然中止)瞭,有關人士稱原因不便透露。

其實,“多地精子庫供不應求”的話題,在今年年初已經火過一輪。從2013年至今,各地精子庫告急的消息常見諸報端,精子庫招募愛心捐精志願者並不是秘聞,已經開展瞭很多年。一般認為年輕人身體好,大學生的精子質量相對好一些,各地精子庫都會抓住開學黃金期向大學生積極宣傳,捐精志願者最高補貼4000-6000元。

◎ 網絡截圖。

這幾年,明顯感覺到精子庫的聲量越來越大。

01

精子庫不缺捐精人,但缺少高質量的精子

精子庫告急幾乎是每年都會發生的事情,由於疫情三年的影響,大學校園實行封閉式管理,有些人類精子庫捐精志願者不足,從而加劇瞭供給減少。

39深呼吸瞭解到,多數精子庫其實並不缺捐精報名者,而是缺少高質量的精子。想要成功入圍精子庫,為人類繁衍盡一份力,實際上門檻極高。

以廣東省人類精子庫為例,捐精志願者首先得滿足基本條件:中國公民,年齡在20-45周歲,身高168cm以上,學歷在大學本科以上;還要對志願者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和實驗室篩查,包括體格檢查、性傳播疾病、遺傳病檢查以及精液質量評估等。

近兩年,廣東省人類精子庫篩選志願者4952人,合格者1232人,篩選合格率為24.8%。

◎ 圖:站酷海洛

“捐獻精子不達標準是志願者被淘汰最主要的原因。”廣東省人類精子庫主任張欣宗透露,人類精子庫需要保證捐獻的精子是安全的,所以對捐精志願者要進行嚴格的檢查。對捐精志願者的精液質量評估標準遠遠高於正常生育人群的標準,如精子濃度大於60x106/ml,存活率大於60%,其中前向運動精子大於60%等。很多人雖然生育過小孩,具備生育能力,但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標準,“能成為合格的捐精志願者,都是優中選優。“

思想解放的年輕人已經意識到,與獻血一樣,捐精是一種高尚的人道主義行為,特別是大學男生比較踴躍報名。過五關斬六將順利成為捐精志願者,完成全部捐獻流程,大概需要捐精10次左右。但,合格的捐精人在中途可能因精子質量下降導致無法進行下去。

◎ 廣東省人類精子庫。/ 醫院供圖

25歲的小飛是廣東省人類精子庫的一名合格的供精者,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完成整個捐獻過程瞭,可就在最近的一次捐獻前檢查,被精子庫工作人員告知精液不合格,且精液裡精子數量非常少,且活動力極差。

原來,小飛去外地旅遊回來不久感染瞭登革熱,發燒一星期,最高燒到近40℃,折騰瞭大半個月才恢復,他擔心影響捐獻進度,大病初愈就匆匆來精子庫報到。

精子是從睪丸裡生產的,精子生產的最適溫度為35.5℃-36℃,平均比體溫低1℃-1.5℃,這是正常精子發生和成熟的必需條件。醫生表示,長時間生病發燒,高熱會損壞原有精子,還會引起生精功能低下,也就是說睪丸減少或者停止生產健康的精子瞭。這就好比精子庫存清空瞭,又沒有新的精子及時生成補充庫存。小飛需要好好休養生精,兩三個月後精子質量恢復到活力十足的水平才可以繼續捐精。

02

“捐精”火熱背後,尷尬的“不孕不育”

當下,人類精子庫的一舉一動備受關註,也是需求和形勢所迫。2022年,中國總人口減少85萬,開啟瞭人口負增長時代,年輕一代的生育意願已經跌落谷底。

當年輕人不想生時,還有大量“想生沒法生”的大齡生育先鋒,在為精子苦惱。由於環境污染、工作壓力等因素,造成男性精液質量整體下降,使許多已婚的夫婦患上不孕不育,給傢庭和社會帶來瞭不和諧的因素。

◎ 圖:123rf

2022年,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教授哈蓋·萊文領導的研究團隊收集瞭53個國傢超 5萬名男性的精液樣本,在《人類生殖更新》期刊發表論文稱,1973年至2018年間,全球男性平均精子數量下降瞭62%,平均精子濃度從每毫升精液約1.01億個精子下降到瞭4900萬個。

國內也有開展相關研究,根據《中華男科學雜志》2021年刊登的一份調查顯示,1984年到2019年的35年間,中國已生育男性精子濃度呈明顯下降趨勢,且北方下降速度比南方更快。

盡管張欣宗認為目前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人類精子質量在下降,但精子質量確實與環境、壓力、生活方式與習慣有關。年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精子質量隨年齡增長走下坡路。

◎ 圖:站酷海洛

客觀上,過去20年,中國不孕不育人群的占比確實在增長。國傢衛健委2022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我國不孕不育患者的比例從2.5%-3%增至12.5%-15%,到2023年還可能增長到18%。

在不孕不育人群中,40%是男性精子問題導致的不孕,其中相當比例是必須依靠捐精才能生育的無精子癥患者。許多生殖中心用精的夫婦需排隊等待1~2年。

從“懸賞”捐精到“大學生精液質量大比拼”,在喧囂背後,應該看到供給端合格的捐精者不足,以及需求端優生優育期待越來越高的矛盾很突出。

39深呼吸走訪瞭解到,很多不育傢庭,不僅對捐精對象的身高、學歷、相貌等相應有更高的要求,還希望生育出來的孩子在血型、長相上能夠與他們相似相近,不要差異太大而影響傢庭和諧。

廣東省生殖醫院推出瞭全國首個人工智能供精人性化匹配系統,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在符合雙盲原則的前提下,讓選擇供精助孕的夫妻,可從血型、體型、頭發特征、單雙眼皮、虹膜顏色等多個維度,通過AI人臉匹配遴選供精志願者,尋找與丈夫最相似的精子,消除其對子代血型、長相等方面與自己不像的擔憂。截至目前,已有500多個傢庭受益。

支持人類精子庫的發展,本質上就是要讓想生能生敢生的人,抓緊機會生。

為瞭優生優育,我國對捐精生育後代的數量采取嚴格控制,每一個捐精志願者的精液最多隻能讓5名婦女懷孕。從這個角度說,各地精子庫供不應求的問題是長期存在的。解決不孕不育難題,從環境改善、提高健康觀念等方面,提高男性的生育力似乎更加有幫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