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印度GDP將在今明兩年分別增長6.1%和 6.8%,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但印度經濟高速增長背後,實際上要依賴少數幾傢寡頭企業。

這些財閥的掌門人同時也是亞洲及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們與莫迪政府相互成就:財閥通過政治關系來駕馭印度繁瑣的官僚機構,得到眾多或明或暗的政策支持,也可以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最後再“集中力量辦大事”——執行總理莫迪制定的宏圖偉業。

大財閥贏者通吃 20傢企業集團創造全印度企業80%利潤

華爾街日報最新的一則報道揭示,印度六大財閥,如今控制著印度25%的港口、45%的水泥生產、1/3的鋼鐵產業、近60%的電信用戶和45%以上的煤炭進口。印度經濟監測中心的一項分析顯示,自2014年以來,私營公司的所有新投資提案,有四分之一來自六大財閥。

客觀地說,這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早在2015年,《連線》雜志創刊人、知名印度裔記者M. K. Venu就曾經表示,緊密簇擁著莫迪的大約六到八位企業傢,總共欠銀行35萬億盧比,印度銀行業的總資本當時才50萬億盧比。如果這些企業破產,印度70%的銀行業資本將被抹去。簡而言之,它們大到不能倒。整個印度的政治經濟系統都在支撐著這些寡頭。

Venu將此成為“裙帶資本主義”。他在2015年憂心忡忡地寫到:

“印度政治精英和大企業之間系統性的長期關系不會很快消失。”

這段話如今看來充滿先見之明。莫迪的經濟改革和巨額基建投資,讓前排座椅上的寡頭們聚斂瞭更多的財富。2022財年,在印度國傢證交所上市公司中,最大的20傢創造瞭所有企業部門80%的利潤。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Viral Acharya曾在2017-2019年期間擔任印度央行副行長。他認為,由阿達尼集團、信實集團、塔塔集團、貝拉集團和巴蒂電信組成的“Big Five”正在影響印度經濟的健康發展,在這些寡頭的壟斷之下,印度的中小企業步履維艱,且由於它們在零售、資源和電信部門擁有無人可以抗衡的定價權,普通印度人完全無法享受到國傢發展的紅利,應該將這些大財閥企業肢解。

印度理工學院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Rohit Chandra對華爾街日報表示:

“人們相信現在進入這些大公司已經占據的任何商業領域都已經沒有意義。你不希望隻是那麼幾傢公司一次又一次地贏得一切。”

印度財閥,隻能在印度稱王稱霸

印度學術界和經濟學傢將這些公司稱為“國傢冠軍”,這個詞也被用來描述韓國的私營連鎖企業。八九十年代,在國傢的支持和協調下,大財閥幫助韓國實現瞭工業化,並使其成為一個出口大國。

紐約大學名譽教授、經濟學傢Nouriel Roubini認為,印度和韓國的區別在於,韓國培養的財閥具有國際競爭力,而印度財閥的壟斷范圍僅限國內。莫迪政府通過一系列有民族主義色彩的政策,如天價進口關稅等限制外國公司進入,以保護這些大財閥的利益。

比如,去年,印度指控小米涉嫌違反印度《外匯管理法》,扣押其48億人民幣資金。據報道,印度政府甚至在近期要求中國手機企業必須用印度人當高管,此舉被認為是“變相收購中國企業”。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的一系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限制瞭這些財閥的競爭力,財閥擴張以犧牲中小企業為代價,但這些消耗國傢大量資源的私人壟斷企業集團,隻能在政府的保護傘下賺取壟斷利潤,無法走向國際市場。

不過,莫迪政府並不承認它的國傢存在財閥。印度商務部長Piyush Goyal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我不知道韓國是否對財閥給予瞭特殊照顧,但在印度,每傢企業都在平等的基礎上競爭。”

信實集團發言人也對華爾街日報表示,信實集團不是財閥:

"信實一直相信為國傢工作,對印度有利的就是對信實有利的。”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