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禁制中國科技產業升溫,國傢近期不斷推動自主創科發展,既加快創科新興產業佈局,又出臺連串關於Web3、元宇宙及算力建設等提升數字經濟的措施,禁制與反制的互動正在激烈進行。在這形勢下,香港必須加強與內地創科活動配合,以己之長滿足國傢之需,為反禁制貢獻力量。從較具體層面看,香港必須推動創科行動融入大灣區,加快形成廣深港創科走廊,並更多發揮香港引進人才及資金的中介作用,同時壯大本身及鄰區的創科實力。
借鑒日本和新加坡經驗
在選擇領域方面,日本及新加坡的做法可為借鑒。兩地都進行瞭深度調研,然後定出精細的發展路向,並詳列於創科白皮書中。內地在這方面同樣出色,可借助以補本港的不足。由於香港已建立瞭一定的科研基礎,故首先要進行普查,詳細收集現有的大學、科學園、內地在港設立的一系列重點實驗室和其他的科研單位等,在這底子上再考慮擴展,一是補充不足,二是形成項目矩陣,以取得協同及集群效應。顯然香港並非從零開始,已為前進鋪下不少基石。從較具體的角度看,香港可循幾條路徑引領創科發展。第一是依托內地的重點項目或規劃。例如太空計劃便有香港的參與,提供瞭一些設施的研制。又如“卡脖子”攻關項目或國傢大型科研設施等,都可為香港參與帶來空間,關鍵在香港能否積極尋找機遇,以己所能補國傢所需。第二是依托投資於大型科研設施,匯聚多學科的科研項目。東莞的中子源設施便是一例,吸引瞭醫藥、新材料等多領域的科研活動,香港也有項目參與。香港計劃建設超算中心,又有倡議建設“南方先源”,都可成為吸引科研項目的核心。第三是尋找供應鏈缺口機遇。內地為加強生產及供給安全,正積極補上供應鏈缺口或伸延本地的供應鏈環節。廣東便有此類推動計劃,由認定龍頭企業來帶動全供應鏈建設。第四是尋找生態鏈建設機遇。許多創新科技出臺都須運用於各種不同產業及場景,由此提供瞭大量參與生態鏈建設商機,理應善加掌握。尤其大灣區已逐步形成創科中心,許多企業都尋求生態鏈建設者。內地已形成5G+、北鬥+、無人機+等生態圈,華為的鴻蒙系統、星閃技術等同樣需要龐大的生態鏈支持,大型再生AI模型更是如此。
總之,以上各項都提供瞭香港借助內地創科發展大潮的途徑,希望政府及各界人士善加利用。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