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向好的中國經濟,正贏得更多“信任票”。

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之後,聯合國也上調瞭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紛紛上調,成為國際機構對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保持樂觀的生動註腳。不斷向好的中國經濟,也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

聯合國和IMF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當地時間5月16日,聯合國發佈《2023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將增長2.3%,比1月份發佈的上一份報告上調瞭0.4個百分點。

對於中國經濟的增長預測,報告從此前的4.8%上調至5.3%,大幅上調瞭0.5個百分點。

此前,IMF發佈最新一期《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也上調瞭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預計今年中國經濟有望增長5.2%,繼續成為亞太地區及全球經濟增長引擎。

報告認為,在中國經濟重新開放的帶動下,亞洲將引領全球經濟增長。據預計,中國對全球增長的貢獻將達34.9%。

對於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原因,聯合國和IMF不約而同地提到瞭中國消費的復蘇。

IMF認為,盡管世界其他地區的需求疲軟,來自中國的消費激增正在推動整個地區的增長。

聯合國經社部全球經濟監測處負責人拉希德表示,中國的第一季度零售非常強勁,超出瞭很多人預期,零售從第一季度直到現在依然強勁,此外服務行業也表現非常好,與此同時房屋銷售也出現瞭反彈,特別是新房銷售。

中國國傢統計局5月16日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10億元,同比增長18.4%,比上月加快7.8個百分點。1-4月份商品房銷售額增長8.8%,增速比1-3月份加快4.7個百分點。

資料圖。“五一”假期中國旅遊火爆。泱波 攝

中國消費復蘇帶來正外溢效應

根據IMF估算,通常情況下,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會帶動亞洲其他經濟體平均增長約0.3個百分點。

“隨著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中國消費活力進一步彰顯,助推經濟快速步入復蘇軌道。這種復蘇也將為亞太地區經濟體帶來正外溢效應。”IMF亞洲及太平洋部主任克裡希納•斯裡尼瓦桑說,與過去主要由投資需求帶來的溢出效應不同,這次溢出效應將更多體現為中國在消費和服務業方面的需求增加,且更為強烈。

今年以來,中國消費整體上恢復向好,特別是前期受到壓抑的服務性消費需求快速釋放。

隨著居民外出購物、就餐、旅遊、觀影活動增加,相關消費明顯擴大。4月份,餐飲收入3751億元,增長43.8%;營業性客運量成倍增長,電影票房也大幅增加。

今年以來假期期間,旅遊出行、外出購物、住宿餐飲等消費非常火爆,“五一”假期期間的旅遊人數、旅遊收入按可比口徑相比,已經超過瞭2019年同期水平。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中新財經指出,隨著疫情影響消退,4月份消費延續瞭一季度消費恢復性的勢頭,再加上去年4月份消費基數比較低,基數效應的影響,造成瞭消費增速的大幅抬升。

資料圖。中新網 李金磊 攝

中國的通脹率低於其他很多主要經濟體

聯合國報告還顯示,在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利率上升和不確定性加劇的情況下,全球經濟強勁復蘇的前景仍然黯淡,世界經濟仍面臨長期低增長的風險。

拉希德認為,中國的通脹率低於其他很多主要經濟體,而且財政基礎良好,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有很大的空間對經濟增長提供支持。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CPI同比漲幅總體上回落,4月份同比上漲0.1%,漲幅比上個月回落瞭0.6個百分點。

“目前中國不存在通縮情況,下階段也不會出現通縮。”中國國傢統計局認為,目前,價格低位運行可能會持續,但總的看是階段性的。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恢復整體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通脹水平依然較高,貨幣緊縮政策還在延續,近期部分西方發達國傢的銀行業危機問題逐步顯現,全球金融穩定形勢面臨新的挑戰,這些都會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國傢發改委認為,下一步,隨著擴大內需政策效果持續顯現,消費需求進一步回暖,市場信心增強、預期持續改善,基數效應逐漸減弱,物價運行有望逐步恢復至近年的平均水平附近。

分析認為,隨著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前期受到壓抑的一些經濟活動會逐步修復,對經濟的支撐作用不斷顯現,中國經濟運行會延續恢復向好態勢。(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