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開外賣軟件,動不動就是“一桶檸檬茶”、“一桶水果茶”、“一升冰美式”……現在已經流行用桶來噸噸噸瞭嗎!

一桶水果茶 | 圖片來自微博@書亦燒仙草

越來越多的商傢都開始提供大桶的選項瞭。甚至連商超便利店裡的茶飲都變得bigger than bigger,第一次看到1.25升的三得利烏龍茶和900毫升東方樹葉時,還以為自己起猛瞭。

變大的東方樹葉和三得利烏龍茶 | 小K 拍攝

飲料杯越來越大,不隻是中國獨有的現象——比如,星巴克明明有小杯,卻基本不拿出來用,隻默認讓顧客選中杯、大杯、超大杯

一般讓大傢選的是中杯、大杯、 超大杯3種杯型 | drinkstack.com

越來越大杯的飲料,隻是為瞭搞個噱頭還是真的有很多顧客需要呢?我們今天就來捋一捋。

01

大杯為什麼好賣?

/ 營銷心理學,誘餌效應 /

你以為商傢推出超大杯是因為消費者需要嗎?

首先說一個被商傢用得滾瓜爛熟的心理學原理:誘餌效應。簡單來說就是,用商品A的定價讓商品B顯得更劃算,從而讓大傢更多地去買商品B。

誘餌效應 | megaventory.com

人們的“心理價格”其實一點也不理性。

舉個例子:假如在你面前有兩瓶可樂,小瓶1塊,大瓶3塊,大部分人都會覺得1塊的更值。而想讓大瓶聽起來更劃算也不是什麼難事,科學傢發現,隻要在中間加個“中瓶”,看起來比大瓶小很多,但隻比大瓶便宜5毛錢,大傢瞬間就會覺得3塊錢的大瓶十分劃算瞭。

很多商傢都把這招玩得很溜。再舉個例子:下面這兩款西瓜茶,500毫升16元,1L裝18元,2倍的容量價格卻隻增加瞭2塊,襯托得1L裝的也太值瞭!而銷量也證明瞭大傢確實選1L裝的人更多。

兩款西瓜茶的價格 | 截圖來自外賣平臺

02

命名的玄機

/ “桶”聽著比“杯”帶勁 /

普通杯是500mL左右,而超大杯是1000mL左右,這麼看這兩個數字也就還好,但是商傢給1000mL用瞭個更霸氣的量詞:桶。這個詞比星巴克的中杯大杯超大杯還好用,因為它滿足瞭消費者的獵奇心理。

一桶聽著比一杯更爽 | 圖片來自微博@書亦燒仙草

尤其是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大傢買到瞭新奇的東西都會想要發帖炫耀一下,還能幫助商傢起到傳播和宣傳的作用。

目前看到最誇張的當屬奈雪2.2L的西瓜桶,要是後來大傢繼續在“誰更大”上面卷,想必飲水機版的奶茶也指日可待。

小紅書大傢曬出來的奈雪西瓜桶 | 截圖來自小紅書

而且,這個“桶”字用得可謂非常戳中我們社畜的內心。坐在工位上用桶來噸噸噸,和以前農民下地泡一大缸茶,沒有什麼不同。

-

其實不止是茶飲店賣的飲料,打工人給自己買的喝水杯子也越來越大瞭,可能喝夠水算是一個社畜能照顧自己的最低需求瞭吧。

03

大杯真的更值嗎?

/ 桶裝成本比普通杯高不瞭多少 /

不知道大傢有沒有發現,1L裝的飲料,大部分都是水果茶這個品類?很少見到1L裝拿鐵,或者1L裝牛油果酸奶的?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水果茶成本低,增加400mL容量,成本可能也就多個1毛錢——幾塊水果、幾塊冰、一些水,僅此而已。在成本上幾乎沒差別,有差別的隻是售價

就連咖啡也耐不住寂寞加入瞭戰局,1L裝的咖啡,可以說是社畜福音瞭,早晨買一升,熬過8小時不是夢。下面這傢店的1升冰美式,是店裡熱銷第1名,可以說是把社畜值拉滿瞭……

1L裝的冰美式 | 截圖來自外賣平臺

如今熾手可熱的咖啡品牌Manner也緊跟潮流,把新品美式的容量加大成瞭“超大冰杯”。可能有人覺得這並不算“超大”,但和Manner自己以前的杯型相比,確實是大瞭不少。

這個容量在星巴克隻能算大杯 | 截圖來自Manner公眾號

除瞭咖啡店,商超裡的瓶裝咖啡早就先行一步。UCC推出過1L裝的大瓶黑咖啡,三得利更是有喪心病狂的2L裝黑咖啡

隻要能喝完,大瓶更劃算——這就是消費者的普遍心理,而商傢就是拿捏準瞭這樣的心理,才把飲料杯變得越來越大。

2升裝的黑咖啡,都暫時售罄瞭 | 截圖來自盒馬

04

不喝沒味道的水

/ 生活已經夠淡夠苦瞭 /

可能是生活太苦瞭,我們越來越喝不下沒味道的水瞭。

不管是茶、咖啡,還是水果茶、奶茶,隻要是帶味道的“水”,都能讓我們短暫地產生一點快樂幻覺。大傢都說在傢的時候就不想喝飲料,但隻要來到公司,就想喝點什麼來彌補自己。

現在上班點奶茶咖啡已經成為瞭一種消費習慣,知道大傢都不愛喝白水的商傢,就往價格更低、復購率更高的方向使勁兒瞭。而且水果桶裡面好像都是清甜的水果,看起來要比奶茶健康。哪位打工人還能不心動呢?

友情提示:水果茶裡的糖可能比奶茶還多,要少喝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