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日本一意孤行,即將把核污水排入大海,無視對周邊國傢和地區的核污染和食物安全。

  核污水含有多種放射性元素,核污水排海的危害不容忽視。日本東京電力公司今年五月在福島海灣內捕獲到放射性元素超標180倍的海魚,包括本港學者在內的多國專傢均指出,國際原子能的報告顯示仍有無法去除的高致命性放射性元素,長期食用受輻射污染的食物有機會令人患癌風險增加。

  甲狀腺癌風險大增

  核污水中包含氚、鍶、銫、碘等放射性元素,若誤食帶放射性元素食物,或令基因受損,嚴重可引致癌癥或不育。今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海魚許氏平鲉體內放射性元素超標,放射性元素銫含量達每千克1.8萬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準的180倍。若人體暴露於高劑量的放射性銫下,可能產生惡心、嘔吐、腹瀉、出血、昏迷,若長期暴露,恐增加罹患甲狀腺癌風險。

  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傢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早前曾指出,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提及核污水仍存在7種或以上放射性元素,認為稀釋不是根本的解決辦法,即使核素過瞭半衰期,也不會驟然消失,“就像將10顆彈珠放在裝有一公升水的容器中,說已經稀釋瞭,但實際上它也不會消失”。他舉例,核污水中易致癌的放射性元素銫137和鍶-90,半衰期就長達約30年,長期威脅人類健康,對子孫後代造成危害。

  大公報記者劉碩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