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特區政府昨日舉行記者會,公佈有關輸入勞工方面的安排。

  現時本港多個行業出現勞工短缺,建造業長期人手不足,特別是紮鐵等長期在戶外工作的工種,要在酷暑嚴寒中工作,未必人人願意入行;小巴業界面對人口老化,過去10年小巴司機年齡中位數升至70多歲,欠缺新血入行。行政會議成員林健鋒形容,政府的輸入外勞方案是“遲來的春天”,已經起步較遲,必須減省行政程序,做好住宿及培訓等安排,讓勞工盡快到職就位。\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小巴欠缺新血入行,本港70歲或以上持有小巴駕駛執照的人數逾1.4萬人,當中80歲或以上者更有1300多人,反映司機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年輕人不願意入行,香港專線小巴持牌人協會早前引述數據表示,業界整體欠缺三成司機,部分司機要返“特別更”,工時或長達14小時,期望政府引入外勞後,情況可以改善。

  運輸業輸入外勞計劃之下,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的配額,分別是900人和800人,占相關行業一半的空缺。的士小巴商總會理事長周國強表示,小巴業界人手嚴重短缺,部分業界人士較早前已有計劃,租住單位改建成為宿舍,予外地勞工居住,預計每個單位容納8至10人,內設上下格“碌架床”及兩至三個廁所。

  專線小巴路線固定 訓練簡單

  對於不少乘客關註香港與內地駕駛規則不同、車輛規格亦有分別,周國強認為,專線小巴行駛固定路線,訓練相對簡單,外勞司機隻需“跟車幾次”,熟習路線,相信問題不大。

  建造業界對於輸入外勞存在意見分歧。香港建造業分包商聯會會長伍新華歡迎輸入外勞,他表示,10年前本港建造業人手充足,但當時立法會內有議員長期“拉佈”,多項大型基建項目受到拖延,形成“有人冇工開”,部分工人被迫轉行,人手漸漸流失,“現在立法會沒有‘拉佈’,工程可以上馬,但不少人早年已經轉行,今時今日變成‘有工冇人做’。”

  伍新華又表示,輸入外勞主要關註工人的質素和安全問題,“內地工人來港前必須通過考核,但兩地的工程項目不同,初期或需要時間磨合,確保質素和工作安全。”

  不過,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黃平擔憂,輸入外勞將打擊本地年輕人入行的意欲,擔心政府長久使用外勞,影響就業前景,變相屆時或將進一步依賴外勞,擴充輸入外勞計劃,“工會曾對從業員作調查,發現有開工不足的情況,意味未必每個工種都有人手欠缺,政府應提供更準確的數字,說明什麼工種欠缺多少人手,說服業界輸入外勞隻是短期計劃,而非長期措施。”

  雇主需支付住宿等額外開支

  行政會議成員、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歡迎輸入外勞方案,認為有助解決建造業及運輸業的燃眉之急,為復常後重振經濟踏出重要一步。他指出,現時多個行業出現青黃不接,建議下一步可針對旅遊、飲食等行業的需要輸入外勞,同時考慮就北部都會區及中部人工島等項目訂定輸入外勞計劃。

  對於有意見認為輸入外勞會影響本地工人就業,林健鋒重申,輸入外勞並非輸入廉價勞工,將會保障本地勞工的收入,外勞的工資絕不能夠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而且對於雇主而言,輸入外勞還有額外的開支,例如安排住宿,成本不菲。

  有關外勞的住宿安排,林健鋒建議翻新閑置的隔離設施或空置校舍,供外勞臨時住宿;又建議政府與廣東省政府商量,在珠海、深圳等地安排宿位供外勞即日往返。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