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新加坡2022年的人口數據顯示,當地有多達157萬外勞,占總人口約28%。
輸入外勞在鄰近地方或國傢,已非新鮮事。以澳門為例,有逾15萬名外勞,占總勞動人口三分之一。新加坡2022年的人口數據顯示,當地有多達157萬外勞,占總人口約28%。有人才顧問認為,輸入外勞不會搶去本地工人“飯碗”,參考新加坡的經驗,更可以振興經濟促進就業。
星洲外勞占總人口28%
澳門地方狹小,人口不多,澳門政府早於1988年,正式批準輸入外地勞工,據《澳門總覽》資料顯示,1991年輸入11331名外勞,時至2022年,澳門外勞已有逾15萬,主要來自內地,約八成半居住珠海,通常雇員持有藍卡(外地雇員身份認別證),每日限出入境一次。
新加坡過去持續引進不同種類外勞,從巴士司機、建築和科技業工人,到管理和專業人士皆有。新加坡對聘請外籍勞工實施限制,所有外勞開始工作前必須取得工作簽證,之後雇主亦須支付外勞稅,視乎雇員的資歷,高技術雇員徵費較低。
香港專業人才協會主席蕭乃新認為,參考澳門及新加坡輸入外勞的經驗,隻會對經濟和就業市場帶來正面影響,“不少人一聽到輸入外勞,就會想到是‘搶飯碗’(搶就業機會),以及拖低本地薪酬,但事實並非如此。”
蕭乃新解釋,現時本港多個行業出現“有工無人做”,而且情況持續,從宏觀經濟角度去看,勞工不足會影響服務質素,甚至令到部分經濟活動難以正常運作,影響經濟復蘇,輸入外勞主要用作補充低技術工種,加上設有配額關卡,本地打工仔始終有語言和熟悉本地文化等優勢,所以不用過分擔心。\大公報記者賴振雄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