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港AI产业生态建设刚刚开始,除了培训本地人才,还需要建设起强大的算力环境及工业体系,以吸引更多人才来港。

  在培养院校AI人才方面,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首席副校长兼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郭毅可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因应时代发展,AI人才未来需装备认知科学等相关知识,以实现AI的突破;且本港未来AI化要紧紧围绕“八大中心”的定位发展,要抓好大学人才培养工作,用AI赋能香港传统优势领域。

  从“用AI”到“制造AI”

  本港目前院校AI人才培养方向可大致分为“用AI”和“制造AI”,前者侧重以AI技能赋能学生学习不同行业领域,后者则侧重培养研究、制造AI的学生。“AI出现后,‘AI教什么’就成了一种挑战。”郭毅可提出,很多人工智能的突破,都在于对大脑机制的理解,如ChatGPT的注意力机制,AI研究中的记忆机制、情感冲动等,都与神经学相关。他相信,未来的AI人才亦需学习认知科学、计算神经科学等人脑相关基础理论。

  AI发展日新月异,但郭毅可指出,机器、智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控制论等基本原理,因此强调学生要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后,再实践设计AI系统。他表示,AI发展刚起步,仍有许多未知,现时所做的很多都是“原始的、错误的、需要不断改正的”,科学便是在修正中发展,所以学生要对此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要认为今天的人工智能就是答案了”。

  “现在培养的AI人才不是为今天服务的,是为五年、十年后服务的。”在人才储备方面,郭毅可认为要“抓好八所大学,这是香港最宝贵的资源”。为更好以AI赋能传统优势领域,岭南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姚新亦建议,大学可更广泛地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AI技能课程选修,“现在AI走进千家万户,跟谁都有点关系了。”

  不过,本港AI相关专业收生额比起社会对AI人才的广泛需求,仍然是九牛一毛。对此,郭毅可补充,土地的缺乏仍是部分高校难以培育更多AI人才的主要障碍,相信若能获得更多资源分配,协助高校AI专业的招生人数扩容,对于补齐本港人才缺口会更有帮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