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订单发送至逾千四名的士司机,仍因无人接单而被取消。
网约车及的士之间竞争不断,《大公报》过去两日以专题深入报道事件,获市民广泛回响。大公报记者早前到新界的村庄进行叫车实测,分别用网上平台召唤的士及Uber,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接单速度有天壤之别。记者在的士叫车App地图上尝试叫车,但等了将近一小时,明明程式地图上显示附近有车,却先后发送订单6次都无人接单,而使用Uber就只需要10秒便有司机接单,5分钟内便到达上车点,时间差别非常大。
记者上个月23日下午,在元朗的大树下天后庙尝试以App“HK TAXI”打车到港铁朗屏站,这个车程如按照正常的士錶价,需要30多元,App上显示预计的车资为38至41港元。选好上落点后,App便将订单发出,而App上的地图显示附近有至少两部空载的士。但记者等候良久,到App显示已经发送订单予1464个司机时,仍未有司机接单。最后等了数分钟,App弹出“由于叫车乘客太多,非常繁忙,未能找到司机”信息,自动取消了记者的订单。
记者等了5分钟后再试,结果同样如此,重复了5次一样的操作,同样没有司机接单,实测近1小时后仍没有司机接单,记者决定放弃。“等小巴好过啦,这里等的士有时候等到你傻,这里很难打到车的!”附近村民表示,村民出入一般都是靠小巴,有时候要等20分钟才有车,如果没有私家车,非常不方便。
的士司机在App上“拣客”
随后记者尝试打开Uber,用同样的距离作为测试,程式显示从元朗大树下天后庙到港铁朗屏站的价钱是约73元,比的士贵一倍。但发送订单不到10秒,便有司机接单,速度比起“HK TAXI”快不少。“两边不一样,Uber是将订单分配给附近的司机,分给你你就做,的士App是靠抢单,但如果司机不接,你站到明天都没用,他们在App上也拣客。”Uber司机阿文(化名)表示,尤其是下雨天,因为要坐的士的市民多,很多的士司机都在“搏杀”,App上显示的订单,他们会拣,不顺路的不抢,路程短的不接,除非乘客在App上给足够的小费,才会有司机愿意接单。
到乘车体验,网约车是由私家车接客,车辆普遍较新淨,而且上车前乘客已经在App上清楚交代目的地及支付车资,便不存在司机对目的地不满或兜路等情况。虽然在“HK TAXI”上打车同样能够先输入目的地,但是车资就同样是下车时支付,司机中间如果兜路,乘客未必知道。 大公报记者伍轩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