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商務部初步認定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15日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

  據中通社報道:中國商務部14日發佈公告,初步認定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15日起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進口經營者進口涉及公司生產的被調查產品時應提供相應保證金: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16.9%、臺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16.9%、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7%、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其他臺灣地區公司則征收22.4%。兩岸學者表示,大陸是臺灣聚碳酸酯出口第一大市場,占比約78.5%。此次對臺灣聚碳酸酯的征收反傾銷保證金,顯示大陸有意整頓和規范兩岸經貿往來,維護公平競爭原則。

  2022年11月30日,中國商務部決定對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是否存在傾銷和傾銷幅度、被調查產品是否對大陸聚碳酸酯產業造成損害及損害程度,以及傾銷與損害之間的因果關系。

  臺傾銷行徑損害大陸產業

  根據調查結果和《反傾銷條例》有關規定,調查機關初步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調查機關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從2023年8月15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各公司生產的被調查產品時,應依據初裁決定所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例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保證金。

  根據公告內容,對臺灣地區公司征收的保證金比例分別為: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16.9%、臺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16.9%、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7%、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其他臺灣地區公司則征收22.4%。

  大陸是臺聚碳酸酯最大出口地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上海政法學院東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王曉笛向大公報表示,隨著大陸經濟發展,境內產能難以滿足市場對聚碳酸酯的需求,因此很大一部分需求需要進口填補。2022年大陸聚碳酸酯的進口來源地主要是臺灣地區,大陸也是臺灣聚碳酸酯出口第一大市場。

  王曉笛表示,反傾銷保證金的具體比率會因案件性質、產品和產業、調查結果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並沒有一個固定或通用的保證金比率,一般會根據傾銷幅度和對產業的損害程度來確定。2021年,中國向美國聚苯醚征收保證金,除瞭一傢有沙特背景的公司可以繳納18.3%,其他美國公司需要繳納48.6%。此次商務部對臺灣聚碳酸酯的保證金征收的比率在16.9%到22.4%之間,點名的涉事企業其實都沒有超過17%,如果參照聚苯醚案件的標準,並不算是很高。

  產能擴建助降對進口依賴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平表示,過去中國大陸聚碳酸酯多數依賴進口,但隨著產業的發展,目前已打破海外的技術壟斷,形成一定的自給能力。聚碳酸酯進口占大陸需求量比重從2012年的95.3%下降至2022年的49.6%。這其中,據大陸海關數據統計,2022年大陸聚碳酸酯的進口來源地主要是中國臺灣、韓國、泰國和日本等地區,占大陸聚碳酸酯進口金額的65%,其中從中國臺灣進口的聚碳酸酯的進口金額為9.44億美元,占大陸聚碳酸酯進口總額的23.5%,排在首位。

  李平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2022)》,聚碳酸酯進口稅率最惠為6.5%、普通為45%,增值為13%,因此,此次對相關臺灣企業所收取的保證金比率並不算高。但此次所征收的16.9%至22.4%保證金將對臺灣地區相關聚碳酸酯企業產生一定沖擊。

  李平指出,從長遠看,隨著科思創聚合物(中國)有限公司、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海南華盛新材料等新建及擴產產能的逐步釋放,大陸聚碳酸酯自給率有望在未來幾年大幅攀升,將逐步減少對海外聚碳酸酯的依賴。

  臺業者:影響接單 恐失大陸市場

  據臺媒報道:商務部公告8月15日起將對臺灣地區聚碳酸酯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包括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業者坦言,對接單確實有影響,會與客戶進行討論或調整市場佈局,並持續與大陸方面溝通。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表示,臺化銷往大陸的聚碳酸酯產品多屬高值化產品,大陸祭出反傾銷措施,對訂單會有影響。

  臺產聚碳酸酯並非不可替代

  奇美表示,大陸對產於臺灣的聚碳酸酯產品祭出反傾銷措施,對接單確實會帶來影響,但奇美會就保證金部分與客戶進行討論,並持續和大陸方面溝通,期盼對方能實地查核產業實體運作,並調整相關措施。

  有大陸專傢曾指出,如果臺灣出產的聚碳酸酯被征收反傾銷稅,相關產品價格就會大大失去競爭力,而一旦臺灣失去大陸市場,轉向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難有競爭力,整個產業勢必面臨生存危機。這個產品大陸早有多傢企業具備生產能力,將很快吃掉臺企的份額。

  大陸對臺產聚碳酸酯實施反傾銷

  原因

  調查機關初步認定,原產於臺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存在傾銷,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措施

  調查機關決定采用保證金形式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對臺灣地區公司征收的保證金比率如下:

  1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16.9%

  2 臺灣出光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16.9%

  3 奇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7.0%

  4 奇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7.0%

  5 其他臺灣地區公司 22.4%

  聚碳酸酯用途廣泛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無定性熱塑性材料,外觀常為透明的圓柱狀或球形粒子或固體粉末,其特性是具有抗沖擊強度高、加工性能好、透光率高,以及耐熱和耐寒性佳。用途方面,常見於電子電器、板材和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以及安全防護等諸多領域的產品生產。

  臺產品頻出事 影響兩岸經貿

  臺業界傾銷苯乙烯

  2018年6月,商務部裁定原產於臺灣地區、韓國和美國的進口苯乙烯存在傾銷,決定自2018年6月23日起,對上述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3.8%-55.7%不等,征收期限為5年。

  臺菠蘿驗出有蟲

  由於2020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入大陸的菠蘿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所以自2021年3月1日起暫停進口臺灣鳳梨(菠蘿)。

  臺釋迦和蓮霧有蟲

  2021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入大陸的釋迦(番荔枝)和蓮霧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蚧,所以9月20日起暫停臺灣地區釋迦和蓮霧輸入大陸。2023年6月,大陸恢復進口臺灣釋迦。

  臺石斑魚驗出禁藥

  2022年6月,臺灣輸入大陸石斑魚中,再被大陸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大陸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

  臺凍魚檢出新冠病毒

  2022年6月,大陸海關在臺灣地區輸入大陸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樣本。基於生物安全風險防范的考慮,海關總署自2022年8月3日起暫停瞭臺灣地區冰鮮白帶魚、凍竹莢魚輸入。

  臺涉違反貿易公平原則

  2023年4月12日,商務部發佈公告指出,將就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展開貿易壁壘調查,涉及2455項商品,主要包括農產品、五礦化工產品、紡織品等。調查應在2023年10月12日前結束,或者最晚可延長至2024年1月12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