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端午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全國各地有各種各樣的端午習俗,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向來對中華傳統節日和中華傳統文化十分重視,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價值和獨特作用。從今天(6月22日)起,我們推出端午系列節目《傳承·發展》。說到端午的習俗,包粽子、吃粽子應該是大江南北共有的一個習俗,一個小小的粽子裡包含的傢國情懷讓它成為瞭端午文化的重要載體。不管口味咸甜,一口粽子的背後,有情懷,有傳統,也有發展。

  端午時節,全國各地風俗各異,但總是少不瞭這一口又香又糯的粽子。

  在廣東肇慶,端午節龍舟大賽前,隊員們在水中抓緊訓練,岸邊的金利大粽也在緊張制作中。

  粽子包完,陶缸燜煮,粽葉與裹餡的香味也充分融合。一個大粽重約一斤,剛運到河邊,就被龍舟隊員們一搶而空。

  在湖南汨羅江畔,一場紀念屈原的端午水祭正在進行。2000多年前,這位愛國詩人聽到祖國都城被破,悲憤中跳入江中;2000年後,這裡的人們依然銘記他偉大的傢國情懷,投粽入江。

  端午到來,在香港荃灣,幾傢好友相約一起包粽子。對香港人來說,端午的氛圍,一大半也是粽子賦予的。

  這幾位相聚的朋友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他們的祖籍都是浙江紹興,這一次他們相約包上一回紹興的粽子。

  粽子是中國人最傳統的食物之一,在晉代正式成為瞭端午節令食品。今天,粽子既是為勞動者補充能量的傳統食物,也是銘記歷史的共同記憶,更是端午時節與親友分享、共話思念的情感依托。不管口味如何,粽子已成為瞭傳承端午文化的重要載體。

  浙江嘉興,中國粽子之鄉。中國人每吃掉10隻粽子,就有3隻來自嘉興,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大肉粽。

  浙江老字號協會副秘書長、浙江五芳齋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煒:“嘉興是馬傢浜文化的發源地,稻作文化的歷史已經有六七千年瞭。當年那個時候已經給大傢提供瞭做粽子非常重要的原料,就是糯米。嘉興有一句話叫‘嘉禾熟,天下足’,經濟比較富庶,提供瞭很多餡料,剛開始是白水粽、紅豆粽,真正成名的就是肉粽。”

  在浙江嘉興月河歷史街區,有一座粽子文化博物館,在這裡,遊客們可以看到各種與粽子有關的物件,感受粽子的傳統,也瞭解江南端午文化的起源和傳承。

  博物館裡,不時還有陣陣粽香飄來。在這裡,不僅有裹粽技師現場展示嘉興粽子的做法,遊客也可以親手嘗試。在嘉興,逢年過節,與粽子有關的活動總是能吸引許多人,端午期間更是如此。

  屠彩紅是一名裹粽工匠,正在耐心地教孩子們怎麼包一隻正宗的嘉興四角粽。近20年來,她親眼見證瞭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越來越得到重視。

  今天,在嘉興最大的粽子生產企業裡,傳統粽子包裹技藝依然是最重要的標準,裹粽非遺傳承人參與生產的每個流程。在流水線上,他們會隨時抽檢包裹的粽子是否符合標準;在創新工藝時,他們和創新人員一起,研究如何在現代化的生產流水線上盡可能保留最多的傳統味道。

  追求傳統並不意味著保守,這些百年老字號也在不斷創新,參與新口味、新品種的研發,讓粽子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應對現代大眾更多的需求。

  今天,這些傳統技藝大師也從工坊走向公眾,帶著自己的技藝和粽子,與全國乃至全世界的人們共同分享。一個小小的粽子,連接起瞭人類對美食和傳統的共同追求。

  在我國不同地區,粽子也最能體現當地的特色和文化。在江蘇溧水,非遺傳承人走進課堂,給孩子們教授螃蟹粽子的做法。

  在貴州千年古城鎮遠,漢族、侗族、土傢族等民族在這裡聚居融合,逐漸形成包灰水粽的傳統。包粽子時不僅要用大葉、大糯米,而且還要用植物桿燒成灰,放到糯米中。

  不論在哪兒,不論送給誰,粽葉裡包裹的餡料就像中華民族的大傢庭一般緊緊依靠在一起。一個小小的粽子,還能聚起更多的人氣,帶來一個地方的發展。

  端午時節,一場文化節正在山西呂梁臨縣熱鬧開幕,呂梁三弦書裡唱的,就是文化節的舉辦地——前青塘村。前青塘村有一泉眼,當地人稱“海眼”。清泉湧出,匯集成塘,“前青塘”因此得名。明清時期,這裡曾經相當繁華,留下眾多古跡。美景和人文,吸引瞭許多遊客,但大傢到這兒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青塘粽。 

  青塘邊長的蘆葦葉,呂梁山上的大黃米,臨縣產的黃河灘棗用當地的棗花蜜浸泡去核,青塘粽的一切原料都來自本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青塘邊的這些蘆葦葉洗凈後做成的粽葉。

  早在清朝光緒年間,前青塘村人就開始用蘆葦葉包粽子,尤其到瞭端午,傢傢戶戶包粽子,青塘粽在呂梁地區一度非常有名。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門手藝漸漸失去瞭傳承,許多前青塘的年輕人都離開瞭故鄉,這裡的端午也沒瞭生氣。

  人離開瞭,曾經繁華的村子成瞭貧困村。幾年前,隨著脫貧攻堅不斷推進,前青塘村的村幹部將目光鎖定瞭村裡的蘆葦葉,是不是能拾起曾經的青塘粽,讓村子再發展起來?幾年來,在村幹部的帶領下,青塘粽在山西打開瞭銷路,建起瞭現代化的粽子生產線,還申請瞭非遺項目。

  粽子產業發展起來瞭,前青塘村又借著這個契機打造粽子文化旅遊業,主打體驗性遊覽,遊客們從摘粽葉開始,體驗青塘粽制作的全過程,還能在老宅裡瞭解青塘粽的前世今生。

  遊客的到來,讓青塘村又熱鬧瞭起來,更讓村裡人高興的是,許多年輕人也紛紛回到瞭傢鄉,今天的前青塘村人,包粽子的手藝又可以從娃娃抓起瞭。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端午時節,中國人的情感匯聚在一聲聲安康的祝福中,包裹在一枚枚小小的粽子裡。粽子雖然尋常,口味雖然各異,卻都寄托著我們的故鄉情結和傢國之思。我們吃的是粽子,品味的則是綿長的文化和悠久的傳統。活在其中,就是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最好的方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