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这些年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财富呈爆炸式增长。 鉴于国内股票、债券投资市场低迷,银行理财缺乏保障,存款利率不断下调。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分红保险,用于长期规划、资产配置、规避经济政策风险。

海外高收益分红险与内地相比有很多优势。 目前,中高收入群体以美元配发香港保单,似乎已成为理财的新标准。 然而,香港分红产品的高回报来自对其产品设计的高期望。 七八年前,其产品的预期回报率可以达到8%的年化率。 当时,很多人都在分红。 没有人知道未来。 “虽然香港保险分红预期很高,但未来实际分红未必如此。” 这是想买的人最担心的。

过去几年,香港各家保险公司陆续公布了分红的实现率,而且实现情况相当完善,大大超出预期。 随着疫情结束,内地与香港已全面通关。 十多年来,平均年化回报率6%-8%的分红险销售,吸引了众多内地客户。 作为海外资产配置的首选,可用于教育、养老等。而且如前所述,此类分红产品过去的分红实现率达标,超出预期,让大家对价值更有信心- 未来的额外收入。

回到正题,香港保险的实际分红比预期低多少才能与内地保险的收入相匹配?下面是两地畅销保险的对比。

增额终身寿险是目前内地最受欢迎的分红保险产品。 随着各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以及银行存款利率的不断下调。 增加型终身寿险具有保额每年增加3.5%的优势,成为众多客户的理财选择之一。

这里选取主流的和泰人寿增量终身寿险(以下简称和泰)为代表; 而在香港,友邦保险的未来。 以盈尚(以下简称“巨鱼”)为代表。 这两款产品的保单收益率与被保险人的年龄、性别、年保费无关。 整体回报率是固定的,只与基金配置年限有关。

假设投保35岁,两种产品的保费缴付期为5年,每年保费6万元,合计保费30万元。

现金价值比较

(保单的现金价值可视为客户现金账户的价值,客户在提取现金时,可随时提取全部或部分,若部分提取,剩余价值将继续根据预期回报率增长。选择一次提取所有保单的现金价值,for all 。现金价值部分提取保单,即部分退保。保单的现金价值为保单分红的重要体现(在相同保费下,相同年限后,获得的现金价值越高越有利)。

下表列出了两种产品在不同持有期限下全额退保可赚取的现金价值。

同样的30万元总保费(不考虑面额货币单位),合泰增寿内地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60年寿险的总退保价值为32.4万元、55.4万元、78.1万元、110.2万元、155.4万元、219.2万元; 而香港友邦同期全额退保价值分别为34.8万、69.3万、138万、279.0556、1122.0万。

从预期分红来看,香港保险现金价值较高,优势巨大。 考虑到内地终身寿险的增长率基本是保本的,而香港的分红保险有相当比例的现金价值是非保本的。

分红实现率是指香港保单的实际分红与预期分红的比率。 如果该比率高于100%,则表明实际分红高于提案中所显示的,保单价值高于提案中所显示的。 相反,如果分红实现率低于100%,则表明保单的实际分红没有达到预期。

总现金价值变现率是指保单内保证及非保证现金价值的总和,按实际分红与预期分红的比率计算。

如果香港保单的预期总现金价值为100万,实际分红为90万,那么总现金价值的变现率为90%。 如果实际分红110万,总现金价值实现率为110%。

因此,上图显示,保单生效后第10年,香港保单的总现金价值变现率下降至93%,可与内地增寿寿险持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地保单越来越难赶上香港保险。

友邦香港及过往同类产品公布的最新分红实现率实现率。 自发售以来,每年都派发分红。 总现金价值实现率一般在89-105%之间。 实现的总现金价值为 102%。

分红实现率实现率是香港保险监管机构强制保险公司公布的指标。 香港保险发布《长期保险业务承保指引(丙类业务除外)》。 指引要求香港所有保险公司必须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其分红产品过去五年的分红实现率。 每次分红都必须在保险公司官网公布,有效限制了保险公司夸大分红​​的行为。 香港保险业的透明度因此大大提高,香港的非保证分红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此外,从2024年1月1日起,还必须公布过去30年的股息实现率。 到2024年,近30年的分红实现率实现率公布后,我们就能更全面地了解香港实际分红与内地分红的差距。 香港的储蓄保险以其高投资回报率成为不少人的投资选择。 它的期望值相对较高。 从长远来看,它的复利可能在6%到7%之间。 这与中国大陆的3.5%不同。 与储蓄保险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 香港储蓄产品除了产品收益率高的巨大优势外,设计灵活,保单可根据投保自身情况不断调整。

同时,近几年你可以发现,国内对于增量保险产品的监管也越来越严格。 早在去年7月,就有消息称“增量终身寿险,以后买不起!” 由于增量终身寿险市场“火爆”,各家保险公司纷纷入局,而增量终身寿险是一种保险期限的“终身”保险产品,前期现价过高,赔付太灵活了。 在监管部门看来,有“长保短执行”之嫌。

从风险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拿到钱去投资一些封闭期比较长的理财。 一旦投保集中套现,内地多半实力不强,就有分分钟崩盘的可能。 银监会担心保险公司再这样下去会出问题。 故名“长期风险,短期行动”。

相比之下,香港大部分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都超过300%(内地保险公司一般只维持在150%的区间)。 正因如此,香港发展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倒闭的机会。 如果真的发生,香港的保险市场只会比内地更加成熟,监管机制只会更加严格。 香港政府亦设立香港人寿保险再保险基金,为在香港销售的每份人寿保险保单提供担保。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