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过后,资本市场逐渐回暖,作为“资本市场最后一片蓝海”的医疗健康领域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资本市场始终保持高度热情,持续关注公立医院改革。
6月3日,健康医疗投融资高峰论坛“公立医院投资合作专场”现场座无虚席,站着听讲座的观众几乎排在门外。 会议围绕公立医院重组、PPP、公立医院投资与托管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康健集团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徐家华在题为《融入港式医疗管理体制改革内地医院体制》的演讲中,介绍了康健集团引进香港医疗服务模式的经验。 他说:我们要做的是把香港高效、人性化、优质的医疗服务模式引进内地。 “
香港的基层医疗水平高
徐家华首先介绍了香港的医疗模式。 他表示,香港的医疗开支比例与内地相若,但不同的是,香港的基层医疗水平很高。
香港有1,228间私家全科诊所,每年服务超过2,300万人次,而73间公营全科诊所,每年服务620万人次。 相应地,42家公立医院和11家民营医院的年服务人次分别为766万人次和102万人次。
“香港医生月薪10万至30万不等,但医疗总开支只占GDP的5%多一点,但病人的满意度却高得多,可见其服务水平和成效仍然先进的。 。”
香港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逼出来的,因为香港的公立医院没有政府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只针对私立医院。 他们要想赢得客户,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流程。” 因为我们必须生存和竞争。”
服务水平高是一方面。 香港仍在利用价格杠杆,尽可能将病人留在基层。 公立普通科门诊、专科门诊及医院平均看病费用分别为445、1210及5000港元。 而且香港没有政府的医疗保险,所以个人看病的费用会比内地高很多。
“内地的情况正好相反,医院为主,门诊为辅。现在政府提倡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疗,我们的业务是把香港的医疗模式带到内地。” 许嘉华说。
用供应链利润让医生收入阳光
徐嘉华介绍,供应链管理改革是康健集团将香港的医疗管理、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向内地合作医院的重要抓手。
在作为合作伙伴的南石医院,康健集团将供应链的利润让给了医生,提高了医生的工资,让阳光普照。 效果很明显。 医生的行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虽然增加的收入需要上税,但医生的满意度却大大提高了。
“我们要把香港的服务带到内地,把内地的服务变成香港的现代、高效、人性化、优质的服务。” 康健集团还在香港和内地开展培训项目,整合香港的门诊服务。 带到内地,内地医务人员也被派往香港诊所实习培训,香港医生被派往内地培训教学。
这条路已经被铺平,康健集团目前已与内地多家医院在医院管理方面达成业务合作。 但这个选择也是慢慢摸索的。 七八年前,他们也办过连锁诊所,但都没有成功。
“我们发现在内地做门诊有很多挑战,”许嘉华说。 一是基层诊所无法吸引高水平医生,直接影响门诊量。 二是诊所未与大医院打通转诊渠道。 去大医院看病。
比较合适的方式可能是把门诊挂到大医院,大医院派医生到门诊。 这样,门诊就成为大医院的延伸,更容易被患者认可。 “最重要的是引进香港的服务模式,提高内地医疗机构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編輯:碩谷新聞聚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