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首屆中醫藥生態大會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深圳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士林、中國中藥協會書記劉張林、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孫曉波等專傢、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出席。論壇上,“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取得重大進展並實現階段性量產”的消息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中醫藥行業乃至社會的高度關註。

(從左到右依次為: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動物藥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宜平,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副理事長吳海東,中國中藥協會書記劉張林,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項目首席科學傢、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孫曉波,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副理事長楊弘、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項目產業牽頭人呂寶俊)

千金易得,牛黃難求

作為重要的名貴中藥材,牛黃距今已有兩千多年藥用歷史。因其獨特的功效,歷代醫傢都推崇備至、奉為上品。《神農本草經》稱 “牛黃乃百草之精華,為世之神物,諸藥莫及”;《本草綱目》認為“牛黃久服輕身增年,令人不忘……安魂定魄,辟邪魅,除百病”。名貴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西黃丸、片仔癀等均以牛黃作君藥,國傢中成藥中共有650多個品種以牛黃為主要成份,素有“百藥王”之美譽。

然而,因其稀少珍貴,牛黃歷來被朝廷列為“禁藥”和“貢藥”,少有流入民間,故有“千金易得,牛黃難求”的說法。南朝醫藥大傢陶弘景稱“藥中之貴,莫過於此”。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動物藥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宜平教授向記者介紹,牛作為古代重要的生產資料,一般10年以上的老牛,才可能有牛黃;而牛得膽結石的幾率隻有1-2‰,100萬頭牛才能得3-4 公斤牛黃。到瞭今天,因為耕牛極其少有,肉牛20個月就宰殺,基本不產生牛黃。加之瘋牛病、口蹄疫等生物安全性原因,國傢禁止牛黃進口,“千金易得,牛黃難求”的局面更加明顯。

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動物藥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宜平

牛黃科技攻關,破解千年難題

為應對牛黃稀缺的問題,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原國傢衛生部藥政局組織全國畜牧、藥學等專傢攻關,提出“培植牛黃”、“體外培育牛黃”、“人工牛黃”三種解決思路。

據與會專傢介紹,國傢藥典沒有天然牛黃的定義,天然牛黃通常是對活牛體內因病產生結石而得牛黃的俗稱。培植牛黃是通過現代生物科技,在活牛膽囊內培植致病因子,從而促進其自然產生結石,並在活牛膽囊內自然生長,也屬於俗稱的天然牛黃范疇,因此這項技術自誕生起便被寄予厚望,次年便被國傢列為長期絕密保護。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技術不成熟導致培植成功率不高、產黃量偏低,因此,培植牛黃成本居高不下,遠高於牛黃的價格,培植牛黃三十年來無法被廣泛使用。

隨著國傢科技進步和經濟實力提升,2016年,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工作全面啟動。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首席科學傢、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孫曉波介紹,研究課題共計十一個大項,三十二個小項,其中涉及國傢長期絕密保護部分共七個大項、二十個小項,均采用分段式、背對背保密研究方式進行。2019年,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牛黃培植成功率達到100%,每頭牛黃牛的產黃量也實現較大提升,且對活牛生長沒有不良影響。培植牛黃技術重大突破後,其成本已達到相對合理水平。

培植牛黃科技再攻關項目首席科學傢、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常務副理事長孫曉波

牛黃牛數字化養育基地,產量與品質的雙重保障

為實現培植牛黃量產,並確保每一顆培植牛黃都是精品體內天然牛黃,2019年,培植牛黃GMP生產基地和牛黃牛養育基地在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開始建設。尚藥局(寧夏)制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寶俊向記者介紹,培植牛黃僅以“西蒙塔爾牛”、“安格斯牛”等優質牛種為產黃牛,其牛黃品質優於普通牛種所產牛黃;基地內對每頭牛黃牛都使用耳標和微芯片等方式進行管理,實時監測牛黃牛的行為、健康狀況和環境條件;數字化遠程監控管理系統能隨時瞭解牛黃牛的生長狀況和產黃情況;消費者還可以通過查詢追溯碼等方式可以獲取培植牛黃全過程信息。

國傢中藥材標準化與質量評估創新聯盟動物藥專委會主任委員李宜平告訴記者,普通牛黃由於來源不明,產生結石的致病因素不確定,導致品質差異很大,不如培植牛黃品質穩定。從牛黃關鍵檢測指標膽紅素含量來看,牛黃膽紅素含量通常在18~50%之間,國傢藥典規定,藥用牛黃的膽紅素含量不得低於25%,當膽紅素含量≥35%時就鑒定為優質牛黃。培植牛黃促進產生結石的致病因素清晰,安全可靠,其膽紅素含量穩定在38~45%之間,其品質比未經科技幹預的普通天然牛黃更穩定,因此培植牛黃屬於精品體內天然牛黃。

隨著牛黃牛飼養數量的大幅提升,2023年培植牛黃成功實現階段性量產。三十年的科研攻關,幾代人的精心培育,優質牛黃稀少的千年難題終於得到破解,眾多使用牛黃的名貴中成藥原料供不應求的現狀有望得到緩解。中國中藥協會書記劉張林稱贊,培植牛黃科技攻關與產業化歷程,為現代科技賦能傳統中醫藥打造瞭一個成功的典范,對於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將具有重大意義。

中國中藥協會書記劉張林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