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雲也

據估算,我們平均每周攝入大約 2000 個微塑料顆粒——相當於一張銀行卡。

這一數據是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曾委托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進行研究得出的結論。其中,水是最大的來源,普通人每周僅喝水就能攝入多達 1769 個。貝類是第二大來源,每周 182 個(0.5g) [1]。

人體如何攝入微塑料顆粒 圖源:文獻 1

微塑料,是肉眼可見的塑料碎片,全世界每年產 4 億餘噸塑料,而塑料垃圾中隻有 9% 被回收利用,22% 成為污染物散入環境。這些塑料被太陽、熱、風、酸、鹽、氯等因素降解為微塑料 (MP)顆粒(1μm~5mm),在環境中漸漸積累。

在 2018 年舉行的歐洲腸胃病學會上,研究人員報告稱首次在人類糞便中發現微塑料並表示:「應特別關註這對我們意味著什麼。雖然在動物研究中發現腸道塑料濃度最高,但最小的微塑料顆粒能夠進入血液、淋巴系統,甚至全身。」

而這一擔憂隨著時間的流逝,被一點點印證。

甚至,在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中,這些碎片抵達瞭胎盤——研究者們檢查瞭歷年捐獻的胎盤樣本,不僅都有微塑料的身影,且 2021 年之後的樣本,微塑料暴露比例已達 100%。

出現在每個胎盤中的塑料碎片

這項研究由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約翰·伯恩斯醫學院(JABSOM)和卡皮奧拉尼婦女與兒童醫學中心進行,論文題為 Temporal trends in microplastic accumulation in placentas from pregnancies in Hawaiʻi,發表在老牌環境科學期刊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

於人體而言,胎盤是一個短暫的器官,在懷孕期間充當母體和胎兒循環系統之間的接口,同時也是保護胎兒免受母體環境中有害病原體侵害的屏障。

由於胎盤在出生後被排出,可以視作圍產期的一種「生物傳感器」,因此研究者選擇胎盤來檢測和跟蹤孕婦在 MP 污染中的暴露情況,以及胎兒是否存在受影響的可能。

胎盤組織中所見微塑料顆粒 圖源:文獻 2

研究所用胎盤樣本,來自 2006 年至 2021 年在夏威夷分娩的婦女捐贈。

研究人員從夏威夷生殖生物樣本庫 (HRBR) 獲取瞭 2006 年和 2013 年的 20 個冷凍胎盤樣本,以及 10 個 2021 年前瞻性收集的新鮮胎盤樣本(已為迄今為止研究的樣本數量最多)。

胎盤樣本處理並室溫孵育 7 天,有機組織物質完全消化後,分離出的無機顆粒即為塑料碎片,接著應用原子力顯微鏡(AFM)測量和拉曼光譜分析,瞭解微塑料的存在情況。

研究結果不可謂不驚人:胎盤中存在的微塑料的比例,15 年間逐漸攀高。

2006 年,10 個胎盤中有 6 個含有微塑料。

2013 年,10 個胎盤中的 9 有微塑料。

2021 年,所有 10 個胎盤,全都有微塑料。

微塑料發現比例 圖源:文獻 2

也就是說,肉眼可見的塑料碎片,不僅穿過腸道壁進入瞭人體,到達瞭胎盤這一重要屏障,且已經幾乎全都存在。

同時,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僅含有 MP 顆粒的胎盤數量在增加,而且每個胎盤組織子葉的 MP 數量都出現瞭驚人的增長。

2006 年,平均每 4g 胎盤組織含有 1.1 ± 3.50 MP 顆粒,2013 年為 7.1 ± 0.9 MPs,2021 年高達 15.5 ± 3.0 MPs,達到統計學顯著。

而大小上,2006 年平均 MP 尺寸為 2.82 ± 0.31μm,范圍為 1~8μm (p < 0>

15 年內,胎盤的 MP 顆粒數量和顆粒大小,都在顯著增加。

從腸道到各器官,無處不在

2018 年首次報道人類腸道出現微塑料後,一項針對北京青年人糞便中微塑料含量的調研結果也發現微塑料普遍存在於受試者的糞便中 [3]。

正是這些研究證實瞭人們長期以來的猜測——塑料最終會進入人體腸道。

到 2020 年 8 月,美國化學會年會上又曝出更驚人的發現:人的肺、肝臟、脾臟和腎臟組織樣本中均檢測到瞭微塑料的存在 [4]

創新性提出最新人體微塑料檢測方法的團隊,同時在報告中證實,在 47 個人類肝臟和脂肪組織樣本,無一例外都存在塑料污染,例如已明確存在健康風險但仍在許多餐具廚具中存在的 BPA(雙酚 A),就在每個樣本中都有發現。

圖源:文獻 4

人類關於微塑料對水生生物、生態系統的影響已有瞭深入瞭解,但對微塑料對人類究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卻仍遠未明晰。

在塑料的生產中,為瞭增加柔韌性、硬度、耐熱性,並且擁有不同的顏色,許多用塑料制成的工業和日用產品中都含有可以幹擾荷爾蒙的化學物質——內分泌幹擾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2020 年,國際內分泌協會公佈的一項報告中揭示,生活中建築、傢具、傢電、食品外包裝、廚具、玩具、休閑用品、化妝品等許多塑料制品,都讓人類暴露在 EDCs 中 [5]。目前使用的 EDCs 早已超過 1000 種。其中,已知存在健康風險的就有 BPA、阻燃劑、鄰苯二甲酸鹽(DOP)、紫外線穩定劑以及鉛和鎘等有毒金屬等等。

以產 DOP 為例,產前低劑量暴露就可能影響性別分化、甲狀腺功能、代謝功能障礙,以及造成孕產婦妊娠並發癥 [6]。在北京大學的一項研究中,僅 2010 年一年,中國由於 DOP 類暴露相關的男性不育、成人肥胖和糖尿病三種疾病的發病數約 250 萬起,醫療費用約達 572 億元 [7]。

前述胎盤研究就顯示,樣本中增塑劑 DOP、BPA、TiO2 均存在,因此 MP 除瞭單純作為一種異物,這些已知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化合物,也可能誘發氧化應激、炎癥、內分泌紊亂和代謝紊亂。

或許進入胎盤是否意味著影響胎兒還未可知,但可以明確的是,不僅在環境之中,我們體內微塑料越來越多、無處不在,已是逐漸浮現的事實。

致謝:本文經 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 孫亞飛 專業審核

策劃:雲也|監制:carollero、gyouza

題圖來源:文獻 1

參考資料:

[1]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2]Rodrigo Barbano Weingrill et al, Temporal trends in microplastic accumulation in placentas from pregnancies in Hawaiʻi,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23). DOI: 10.1016/j.envint.2023.108220

[3]Zhang N, Li YB, He HR, Zhang JF, Ma GS. You are what you eat: Microplastics in the feces of young men living in Beijing. Sci Total Environ. 2021;767:144345. doi:10.1016/j.scitotenv.2020.144345

[4]https://www.acs.org/pressroom/newsreleases/2020/august/micro-and-nanoplastics-detectable-in-human-tissues.html

[5]https://www.endocrine.org/topics/edc/plastics-edcs-and-health#:~:text=EDCs are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environmentally related diseases,,including EDCs, that are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6]Reiter, Jill & Lee, Men-Jean. (2012). Can Loss of Imprinting in the Placenta Serve as a Biosensor of the Perinatal Environment?. J Mol Biomark Diagn. 3. e109. 10.4172/2155-9929.1000e109.

[7]Cao Y, Li L, Shen K, Liu J. Disease burden attributable to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xposure in China: A case study of phthalates. Sci Total Environ. 2019;662:615-621. doi:10.1016/j.scitotenv.2019.01.255

丁香園是面向醫療從業者的專業平臺,以「助力中國醫生」為己任。在丁香園,可以和同行討論病例 ,在線學習公開課,使用用藥助手等臨床決策工具,在丁香人才找可靠醫療崗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