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腸道腫瘤手術治療中,患者需靠胃管、營養管維持營養和生命,禁食1-2周後才能經口進食,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存在較大刺激。而在雲南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腸道腫瘤患者可采取達芬奇機器人微創手術結合快速康復(ERAS)模式,為患者帶來瞭更輕松的治療環境,幫助患者更快回歸正常生活。副主任醫師沈燾教授透露說,前年有一個患者,術後45分鐘在醫生的攙扶下就自己走回瞭病房。

MDT、達芬奇手術機器人、 ERAS彰顯合力

雲南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是雲南省唯一一個單病種腫瘤科室,同時也接納患者的腫瘤整體治療。據沈燾教授介紹,多學科診療(MDT)模式在這裡已經開展瞭五六年瞭,內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療科、介入科、肝膽外科等多科室每周定期做MDT討論,根據病人病情進行細分治療術式,力求為患者帶來更為無創或微創的治療,這一點也與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初心非常一致。

雲南省腫瘤醫院早在2018年就開展瞭加速康復外科(ERAS),經過幾年的發展,徹底顛覆瞭傳統手術前禁食禁水的觀念。在這裡,患者術前不用灌腸不用輸液,可以吃醫生配置的“食品”。術後當天就可以進食,減輕瞭患者在術後面臨的心理壓力,促進瞭患者的康復進程,也減輕瞭護士等醫療人員的工作量,實現瞭患者與醫護人員的雙贏。

沈燾教授表示,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治療讓醫生可以自己掌控視野,避免瞭與扶鏡手之間的配合問題,視野變得更好,手術也更為流暢。對於患者來說,手術機器人在縫合方面的巨大優勢,也相應減少瞭並發癥,增加瞭手術安全性,尤其是在結合瞭ERAS理念後,實現瞭1+1+1大於3的合力效果,患者住院時間更短,康復更快,花費更少,獲益更大。

視頻科普更接地氣

如何向患者通俗易懂的解釋醫學名詞術語,一向是醫學界的難題。沈燾教授風趣的表示,最早的科普就是面向患者進行口述,他曾經用下水道的工作原理來比喻腸道功能,讓患者非常直白的瞭解手術需求。從2019年底開始,沈燾教授開始在公眾號上撰寫文章,用患者最為關心的問題來詮釋醫學。

此後,沈燾教授發現很多老年患者看不懂或不願意看文字性敘述,而視頻方式更接地氣。因此他開始投身視頻科普,在抖音、快手、小紅書、微信視頻號和微博等多個平臺都開設瞭賬號。為瞭讓更多人瞭解到腫瘤的一些事兒,他不斷精心打造科普視頻內容。

科普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有些人不理解,甚至會面對不太友好的評論。對於沈燾教授表示,做醫學科普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隻要能為一個人、一個傢庭帶來實質性的幫助,科普工作就做得有價值。

對於未來的腸癌治療,沈燾教授表示他下一步將會把中醫理念融入到加速康復外外科,把菌群、針灸等方式帶入瞭患者的康復治療過程中。通過針灸等方式刺激胃腸蠕動增加,推動患者盡快康復,並在此基礎上實現無痛治療,為廣大患者帶來更健康的優質治療。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