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12 月 1 日,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凝聚社會力量,合力共抗艾滋」。

2013 年,美國國會通過瞭《HIV 器官政策公平法案》(HIV Organ Policy Equity,HOPE)轟動一時。該法案允許對 HIV 陽性受者移植來自 HIV 陽性供者的器官開展研究。

今年 7 月,柳葉刀子刊公佈瞭首批 3 例 HIV 感染者活體捐獻腎臟給 HIV 感染者的隨訪案例,3 名捐獻者的活組織檢查均顯示沒有腎臟疾病。這項研究為 HIV-HIV 活體腎移植的安全性提供瞭新的證據 [1]。

圖源:參考資料 1

HIV 器官移植在國內發展情況如何?有何最新的進展?

我們特別邀請到著名傳染病學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 盧洪洲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器官移植研究院院長、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鐘林教授 解答最新行業熱點問題。

在 HIV 器官移植方面,國內目前的研究進展如何?

鐘 林:據報道,2004 至 2005 年,國內曾有過 3 例 HIV 肝移植手術的嘗試,但隨訪兩年後失訪。隨後國內全面拒絕做此類手術,但隨著觀念及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器官移植、捐獻政策的逐步規范,國內也有少數醫院開展類似的嘗試。

目前,新疆、上海、廣西等地都有 HIV 肝、腎移植手術的相關報道。2019 年我們醫院進行廣東省首例 HIV 肝移植手術至今,深圳三院共開展瞭 8 例。除瞭 1 例術後發生重癥感染死亡,其他均存活良好,最長隨訪時間 5 年。

在 HIV 肝移植的臨床研究中,我們在 NGS 檢測感染控制、跨血型移植、CD4+ 細胞監測等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制定更規范的診療方案。

盧洪洲:國內其實已經有很多醫院開展相應的手術。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深圳三院)具備肝腎器官移植資格,我們也是廣東省第七傢 OPO(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s,器官獲取組織)。

過去的普遍觀點認為,移植手術後的免疫抑制會加速艾滋病進展,導致病死率增加、造成器官浪費。但隨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問世,現在 HIV 感染患者的預後已顯著改善,成為一種慢性、可控制的疾病。甚至在經過治療後,已經可以達到 U=U(測不到=不傳染),不具備傳染性。

我們目前已經進行過多例 HIV 肝、腎移植的手術,患者都取得瞭很好的預後。相關科室也有總結出對應的操作、護理流程。

HOPE 法案提出已有近 10 年歷史,但國內外能看到的 HIV 器官移植成功的案例都比較少。國內是否有相應的研究開展?可能存在哪些難點與挑戰?

盧洪洲:確實是這樣的。道理上來 HIV-HIV 器官移植已經可行,但現在事實看到的案例很少,主要是因為限制的條件比較多。

一方面,能承接此類手術的醫院並不多。

HIV 感染者進行器官移植需要滿足兩個方面的條件:第一,這個醫院必須是艾滋病的定點醫院,可以承接 HIV 感染者的手術;第二,有器官移植方面的資質。

我們醫院是在 2017 年獲得肝、腎移植資質的;2021 年,廣東第七傢 OPO 落戶三院,我們才有瞭獲取供者的器官的資質。如果一名 HIV 感染者需要做相應的器官移植,那麼 TA 也可以跟其他的受者一起可以參與器官的分配。但這裡是按照器官分配原則和系統進行分配,不會有特殊規定。

另一方面,就是目前器官捐獻供求比還很高,這個是所有等待器官移植患者面臨的共同問題。

根據 2020 年全球捐獻和移植數據庫顯示,中國有 96500 名患者在等待器官移植,而實際捐獻人數隻有 5222 人,等候人數約是捐贈人數的 18 倍 [2]。我們國傢的器官捐獻數量已經排到全球第二,但和需求相比還是有些緊張的。

圖源:西外新傳

現實因素和觀念因素都擺在這裡,所以這個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呼籲更多人可以參與進來。但更關鍵的可能還是大傢的(器官捐獻)意願。

HIV 器官移植的意義有多少?我們目前還有哪些新的研究方向?

盧洪洲:這一點和國際上的接軌的:我們認為,HIV 陽性的患者, TA 可以把器官捐給同樣是陽性的 HIV 感染者。

這個觀點其實提出有很長時間瞭,在我們看來也算是常識。但公眾接觸到、能看到比較有影響力的事件可能還是 2013 年的美國 HOPE 法案。當時有研究預測,如果去除器官捐獻禁忌,每年預估可增加 500~600 名捐贈者 [3]。

這項研究其實是對所有等待移植的患者都有幫助:如果 HIV 感染者捐獻的器官幫助瞭更多的 HIV 感染者,其實在移植候選名單中所有等待的患者都會離手術更進一步。當然,要達成這樣的預期還需要更多研究的支持,以及醫院、醫生、患者及公眾更多的參與。

不過,在今年 7 月,柳葉刀子刊公佈瞭最新的 HIV 感染者活體捐獻者隨訪案例。這項研究為 HIV-HIV 活體腎移植的安全性提供瞭新的證據,也為我們提供瞭新的方向。

鐘 林:這項研究的意義其實並不僅僅在於醫學上面的價值,很大程度上還體現瞭 HIV 患者對社會的關愛和人文。我們排除這些禁忌和歧視,讓 HIV 病毒和 HBV、HCV 病毒一樣,捐獻者們可以為陽性感染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供體,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多機會。

策劃:ame | 監制:carollero、gyouza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