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Science 報道, 6 月 21 日,臭名昭著的「馬基亞裡尼案」再次開庭。曾經被譽為「全球氣管移植第一人」的這名外科醫生,如今因「造成患者身體傷害」的重罪被判 30 個月。

11 年前,保羅·馬基亞裡尼(Paolo Macchiarini)因在「人工氣管移植」領域的成就,被譽為「幹細胞移植的先驅」和「全球氣管移植第一人」,這一手術也被稱為「再生醫學的突破」,研究成果還登上《柳葉刀》。

馬基亞裡尼(圖源:nextquotidiano.it)

但很快人們發現,9 位接受瞭人工合成氣管移植手術的患者中,有 8 位在術後 4 年內因並發癥死亡,僅存的一例最後也被證實根本不需要進行手術。

2015 年,在四名同事的勇敢揭發下,其撒謊成性的惡行才逐漸敗露。2017 年,瑞典的檢察官指控馬基亞裡尼犯有過失殺人罪,隨後因證據不足撤訴。2020 年法庭重新審理此案,2022 年 6 月首次宣判有罪。

那麼一個曾在外科手術上大放異彩的醫學新星,為何會落到這般田地?

一躍成名

2008 年 6 月,初夏的巴塞羅那靜悄悄,一場前所未有的手術正在這裡悄無聲息地進行。

一位年輕的女性患者因為感染瞭嚴重的肺結核,導致整個胸部塌陷,進而出現左支氣管萎縮,生命垂危,亟需進行手術治療。

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從器官捐獻者身上取下一段支氣管,直接進行器官移植。這種方式存在一個弊端:患者術後需要終生服用大劑量免疫抑制藥物,用來防治排斥反應。

但是這次,主刀醫生采用瞭一個前無古人的辦法。

他從器官捐獻者身上取下一段氣管後,先是洗除瞭軟骨組織,隨後在這段氣管上植入瞭患者的骨髓幹細胞,最後再將氣管植入患者體內。他的理論很簡單,患者的幹細胞能夠附著在氣管上,發育分化成正常的氣管組織,並且不會出現免疫排斥反應。

這場本無人問津的手術,瞬間點燃瞭全世界的熱情,多傢媒體對之大肆報道。

巴塞羅那的小試牛刀以後,馬基亞裡尼又做瞭幾場類似的手術,他很快就發現瞭這種方法的局限性——器官捐獻者的數量總歸是有限的,支氣管供應遲早會跟不上手術量的增長。

於是在 2011 年,馬基亞裡尼發明瞭一種新型材料,並且用這種新型材料制造瞭人工合成氣管。按照他的設想,幹細胞可以在人工合成氣管上繼續生長,最終變成「活的氣管」成功融入患者的呼吸系統當中。用這種合成氣管替代捐獻者的支氣管,將會徹底擺脫器官供應不足的限制。

馬基亞裡尼和他引以為豪的人工合成氣管(圖源:esmateria.com)

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患者瞭。

馬基亞裡尼向全歐洲發出瞭招募患者的消息,沒過多久,就有一位來自冰島的支氣管瘤患者找到瞭他。

這位患者的氣管上有一顆緩慢生長的腫瘤,幾乎堵住氣管。一開始,他拒絕接受這種開創性療法,但在和醫生及傢人商討後,最終還是同意在馬基亞裡尼這裡試一試。

手術團隊首先對患者的氣管進行 CT 三維成像,並根據掃描結果用新型材料搭建瞭一個多孔的支架。這個支架隨後被種上瞭從患者體內提取出的幹細胞,然後在量身設計的生物反應器裡孵育瞭幾天用以形成結締組織。

最終,支架被送到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在那裡,馬基亞裡尼進行瞭一場長達 12 小時的移植手術。

世界上第一個實驗室制造的氣管(圖源:CBS)

與 2008 年的手術相比,這場手術可以說是「革命性」的,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例人工材料組織工程器官+幹細胞成功移植。手術的詳細報告最終發表在瞭醫學頂級期刊《柳葉刀》上。

馬基亞裡尼 2011 年發表於《柳葉刀》的論文,目前已被撤回(圖源:柳葉刀)

冰島病人的「成功」,也讓馬基亞裡尼的個人聲望到達瞭頂點。很快,全球的患者紛紛慕名而來:第二例是一位 30 歲的美國男子;第三例是一位 22 歲的土耳其女性……

從 2011 年到 2014 年,馬基亞裡尼先後為 9 位患者換上瞭人工合成氣管,他甚至放出豪言,未來將會招募 100 名患者進行植入手術。

風波四起

最先出現問題的,是曾經信任馬基亞裡尼的病人們。

2011 年底,在接受手術半年以後,冰島病人就出現瞭術後並發癥:人工合成氣管脫落。2012 一整年他都幾乎在醫院搶救中度過,並於 2013 年 1 月去世。屍檢報告顯示,死亡原因是慢性肺部感染、肺栓塞和支氣管脫落。

美國病人於 2011 年 11 月接受瞭手術,他在術後回到瞭美國,瑞典醫生無法跟蹤他的進展。直到手術 3 個月後,醫生們才突然得知他死在傢裡瞭。

美國病人與馬基亞裡尼的合影(圖源:leaps.org)

土耳其病人的遭遇則最為淒慘。

接受人工合成氣管移植後,她很快就出現瞭嚴重的並發癥——呼吸道大量產生粘液,每 4 個小時就必須清理一次。

在接受治療的 5 年裡,土耳其病人經歷瞭數千次支氣管鏡檢查和數百次手術的折磨,最終於 2017 年 3 月在痛苦中去世。

據統計,9 位接受瞭人工合成氣管移植手術的患者中,有 8 位在術後 4 年內死亡,僅存的一例最後也證實根本不需要進行手術。

數據來源於維基百科(圖片自制)

不斷出現的死亡病例,給瞭眾人一記耳光。

人們這時候才恍然發現,這位一躍成名的醫學新星,實際上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他在明知道患者存在嚴重術後並發癥的情況下,仍然選擇欺騙合作夥伴與審稿人,在《柳葉刀》等論文中誇大病人的康復狀況。

紙終究包不住火,學術界對馬基亞裡尼的質疑聲浪越來越大,一場揭露他罪行的鬥爭正式打響。

在發現遭到欺騙以後,馬基亞裡尼曾經的 4 位合作夥伴立刻展開瞭調查,他們整理瞭一份長達 500 頁的報告。

報告顯示,馬基亞裡尼除瞭在論文中偽造數據誇大病人的康復狀況,還誇大病人的病重程度以滿足同情使用的標準,以及多起完全沒有經過倫理道德委員會審批的人體手術試驗。

4 位舉報人的合影(圖源:leaps.org)

至暗時刻

2014 年 3 月 7 日,這份調查報告被擺在瞭時任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院長安德斯·漢姆斯滕的案頭,但正義並沒有如期而至。因為馬基亞裡尼的臨床項目給學院帶來瞭豐厚的收益,所以學院拼瞭命地維護馬基亞裡尼。

為瞭能讓舉報者們徹底閉嘴,學院祭出瞭「打壓+洗白」的組合拳。

馬基亞裡尼先是利用自己的名氣與影響力,在學術界散佈謠言,指責舉報人中最活躍的格裡尼莫竊取自己的實驗數據,緊接著學院方「心照不宣」地對格裡尼莫立刻展開瞭單方面調查。

這操作成功讓格裡尼莫聲名狼藉,從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收到過一筆科研經費。而其餘幾人也受到瞭諸如降職、停工以及解雇等不公正待遇。

在權力機構面前,科學傢是渺小的。

幾位吹哨人的科學生涯就此夭折。

因為勇敢的舉報行為,格裡尼莫在 2018 年被授予「年度吹哨人」獎項(圖源:sjukhuslakaren.se)

2015 年 4 月 16 日,學院道德委員會宣佈調查結果,一口咬定馬基亞裡尼沒有問題,但質疑聲仍存。

當年 8 月,院長安德斯·漢姆斯滕舉行瞭一場新聞發佈會,再次宣佈馬基亞裡尼沒有學術不端。

圖源: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官網

落幕

學院方的拼命掩飾,隻是最後的瘋狂。

最終給他們致命一擊的,是瑞典電視臺在 2016 年 1 月播放的一部暗訪紀錄片 《Experimenten》,紀錄片無情揭露瞭馬基亞裡尼喪心病狂的研究行徑,讓所有觀眾都無比憤慨。

在公眾的壓力下,學院對馬基亞裡尼這名明星教授重啟調查。

新一輪調查最終導致時任院長、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評委會成員的安德斯·漢姆斯滕,時任諾獎評委會秘書長厄本·蘭道主動辭職。

2016 年 3 月,學院開除瞭馬基亞裡尼,他所掛職的俄羅斯庫班國立醫學院也於次年 4 月將其開除。

時間來到現在,判決結果已出。馬基亞裡尼(Paolo Macchiarini)因犯有「造成身體傷害」罪,被處 2 年零 6 個月監禁。

一名關註此案的氣管專傢表示,「這是一場公平的判決。馬基亞裡尼把人們當作實驗對象,這根本不是為瞭幫助他們,他隻是為瞭獲取名聲。」

面對媒體,馬基亞裡尼表示他沒有任何傷害患者的想法,他隻是想幫助那些沒有治療選擇的人。

馬基亞裡尼的首席律師表示:辯護團隊將繼續向瑞典高等法院提出上訴。他們認為本次判決對一件發生在十多年前的醫療糾紛來說並不合理。

目前來看,隻要上訴程序還在進行,馬基亞裡尼就不必入獄。現在尚無法確認高等法院何時決定審理此案。

策劃:liuzisu、Lnysay|監制:gyouza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