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夜最短、晝最長的一天,接近極地處是白夜,“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是盛夏的起點。

從夏至起,經過三個“庚日”,便進入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

氣溫高、濕度大、不時出現雷陣雨,是夏至後的天氣特點。

古人將夏至納入古代祭神禮典,表達對天地萬物和祖先的感激,夏至屬於夏季的第4個節氣,在夏至之後陰陽輪轉,陽氣達到最頂點,陰氣開始生長。

此時註重夏至養生,就能夠幫助身體提高抵抗能力,減少機體發病。

夏至分三候

一候:鹿角解

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

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

二候:蟬始鳴

雄性的知瞭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喜陽的生物卻開始衰退瞭。

古人如何過夏至?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1.周代:祭神儀式

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已經有瞭祭神儀式,到瞭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

2.宋代:放假3天

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要放假3天,讓百官回傢休息。而宮廷中,夏至這天禦廚們就包出一種夏至餛飩,供皇帝、妃嬪們食用。

3.遼代:互贈禮物

《遼史·禮志》記載:“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彩扇用來納涼,香囊可除汗臭。

4.清代:放假1天

在清代之前的“夏至”當天,全國還要放假1天,全國各地老百姓以自己的方式慶祝“夏至”的到來。

俗話說:冬至養生,夏至治病。

一個安內,一個攘外。

熱極而寒生,寒生百病重。

一起來瞭解下夏至養生要註意的地方吧!

夏至養生,“三避”為先

1

高溫環境下,人容易中暑,如果不及時處理,還會意識混濁、狂躁不安、昏迷等癥狀。

避暑應當註意采取的主要措施:

中午前後不要外出,尤其要避免暴曬。

避免劇烈運動和強體力消耗。

借助自然風、風扇、空調等降溫。

2

高溫是使人中暑的主要因素,但在一定條件下,空氣中的濕度也與中暑有一定的關聯,因此在夏季不僅要註意避暑,還要註意避濕。

避濕的主要方法:遠離潮濕環境。

可以借助飲食利濕,具有去濕作用的食物主要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仁米、扁豆、冬瓜等。

利用空調等除濕設備。

3

中醫認為,夏季為瞭散熱,人的皮膚毛孔開泄,最易感受風寒、風濕及濕熱之邪,患上疾病。

避寒主要包括:

防腹中寒,一是要註意盡量進食溫熱飲食,不貪吃冷飲、冷食;二是睡覺時一定要蓋“肚子”;三是早餐時適當吃點生薑,民間所說,“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是有一定道理的。

防軀體寒,主要是合理使用電扇和空調。

防頭、腳之寒,夏季不要用冷水洗頭,沖腳,易導致各種疾病。

夏至穴位養生

夏季養生,重在養心,以下介紹兩個保養心臟最重要的穴位。

1.神門穴:祛心火,改善睡眠

一到夏天,天氣一熱,人肯定會浮躁一些,容易生舌瘡,按摩神門穴,可以祛心火、養心安神。

夏天也是一個容易失眠的季節,因為夏天氣溫高,人的中樞神經系統會比較興奮,難以入睡,此時按摩神門穴,就能調整睡眠。

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一般在晚間睡前按壓神門穴效果最好。

2.極泉穴:緩解心悸

夏天是心陽最旺的時候,加上高溫出汗量多,“汗為心之液”,心氣受到擾動後就出現身體不適,心悸是這段時間工作人群易發的一種情況。

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屬心經。對於各種情況的心悸均有緩解。

按摩時,用一隻手的中指指尖按壓另一側腋窩正中的陷凹處,有特別酸痛的感覺;再用同樣的方法按壓另一側的穴位;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揉1~3分鐘。

夏至已至,白晝漸短。

希望抓住養生關鍵期,安然度過一個舒適、健康的夏天。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