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因疫情延期的2021-2022(第七、八屆)人民好醫生典禮暨《2021-2022人民好醫生跟診記》發佈儀式上,61位榮獲年度人民好醫生稱號,其中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榮獲“《2021~2022人民好醫生跟診記》年度人物特別獎”,在會上,黃曉軍所長分享瞭他的35年從醫心得。

人民好醫生專傢評審委員會主席、原北京市衛生局局長金大鵬(左)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右)頒獎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就向往能成為一名醫生。1987年,我進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工作,從那以後到今天的35年間,就正如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所描述的:“年輕的醫生在職業生涯的剛開始,治一種病用20種藥”那樣一個初出茅廬,到今天,也終於“努力用一種藥來治20種病”的滿頭華發,在這看似巨大變化的背後,未曾改變的是,從一開始作為臨床醫生我對患者的痛苦——來自內心的感同身受和出自天然的責任,我對醫學救治的醫者仁心和科研探索的赤子熱情。

從2000年,我們為第一位患者做瞭當時被認為是國際禁區的半相合骨髓移植,到2021年,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造血幹細胞移植突破一萬例,成為亞洲唯一達到此裡程碑的醫學中心,到去年,我們成功地完成瞭一位77歲高齡患者的骨髓移植,再次開創瞭亞洲最高年齡的移植紀錄。2014年,歐洲骨髓移植協會發文稱我們團隊的半相合骨髓移植為“北京方案”,此後陸續輸出到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傢和地區,目前,“北京方案”已成為我國首位造血幹細胞移植模式,全世界超過一半的半相合方案在用,它改變瞭世界醫學曾經的半相合供者“不可應用”的觀念,基本解決瞭骨髓來源困難這個世界醫學難題。

這些年來,國傢的發展和民族的強大給科技的進步奠定瞭堅實的基礎,而臨床方案的每一次原創突破,都來源於臨床醫生唯一的初心——那就是:“生命至上,千方百計讓患者活下去”。

35年來,在充滿瞭不確定的科學探索之路上,我唯一能確定的是我“其路漫漫、上下求索”之心,感謝各位評委、各位同仁的對我的支持和認可,給予我不忘初心的獎勵;由於我從事的是惡性血液病的科研和臨床,幾十年來的每一天,我經常需要面對重癥患者帶著絕望來見我,然後在人民醫院重見生命的希望。我深深認為,醫學所有意義就在於回應患者的痛苦,我想對我的患者說:感謝你們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候,對我們醫生的信任和配合,讓我一次次見證人性的善良和美好,也給瞭我思考的力量,我將繼續用勇氣、責任和擔當去做一名有溫度的人民好醫生,去陪伴、去治愈、去幫助、去安慰。

據悉,本屆公益活動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人民好醫生組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人文》雜志社、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北京亦城合作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其中,人民好醫生公益項目自2012年9月份開始,通過跟診團記者們親臨醫院門診及手術一線,與專傢一起出診(跟診)的形式,記錄挖掘出瞭一批醫療戰線上德技雙馨、深受人民愛戴的“好醫生”。目前,“人民好醫生”項目從2015年發佈《2015人民好醫生跟診記》(首屆)起,已經發佈瞭八屆跟診記。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