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2023年12月22日,星期五。   古詩有雲:“陰律隨寒改,陽和應節生。”   歲月無聲過,陰陽轉換間,我們揮別大雪,喜迎冬至。   冬至,又被稱為“亞歲”,是二十四節氣之首,大吉之日。   這一天,長夜漫漫,思念綿綿,願所有幸福和美好都如期而至。   冬至如年,人間團圓   常言道:“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   舊俗裡,冬至節日就相當於春節新年,至關重要。   在外的遊子,滿懷欣喜,紛紛踏上歸傢的旅程。   在傢的親人,滿是期待,殷切數著不遠的歸期。   一年走到歲尾,終於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擔和心中的疲憊。   在冬至這個最漫長的夜裡,吃個團圓飯,與傢人憶往昔,話傢常。   若你是北方人,一盤餃子是必不可少的消寒年節飯。   全傢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熱乎乎的餃子,暖人肺腑,熨帖無比。   耳邊還縈繞著民間那句“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諺語。   若你是南方人,一碗湯圓是傢傢戶戶必備的“冬至團”。   或許,當你剛風塵仆仆回到傢中,傢人就招呼你來到飯桌。   為你舀上一碗湯圓,倒上一杯釀米酒,甜香味直沁人心脾。   “吃瞭湯圓大一歲”,既寓意著添歲,也寄托瞭對團圓的期盼。   冬至,和傢人好好吃一頓團圓飯,熱熱鬧鬧,歡聲笑語。   無論外面多麼天寒地凍,生活多少風霜雪雨,隻要回瞭傢,就溫暖如春。   賀冬祭祖,追思感恩   《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冬至,又稱“冬節”、“賀冬”,是四時八節之一。   古人認為,冬至這天過後,天地的陽氣開始回升。   意味著新的開始,是大吉大利之日,要相聚慶賀。   蘇州人,每到冬至夜,就會在傢中掛上喜神像。   傢裡小輩還要穿上新衣到長輩處拜賀,並相互祝拜。   不隻是賀冬,冬至,也是中華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   唐宋時,帝王百官會到郊外祭天祈福,願山河無恙,萬事皆安。   民間百姓無論貧富,也都換上新衣,備上三牲果品,祭祀祖先。   潮汕地區至今還有諺語說:“冬節沒返沒祖宗。”   即使是在外漂泊的遊子,也要盡可能趕回傢過節祭祖。   祭天納吉迎祥,祭祖追思緬懷,每個人都心懷虔誠美好。   在這場儀式感中,提醒自己:不忘來時路,不負今朝景。   冬至,是團圓日,是感恩日,感恩長輩庇護而賀冬,感恩祖先保佑而祭祀。   也正是這些儀式感,讓我們更真切地感悟生命,敬畏生命,從而熱忱滿懷活好當下。   數九消寒,向陽而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   冬至這天,陰氣極盛,代表一年中最冷的數九寒天來臨。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小花開枝頭;八九築巢燕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每九天算“一九”,九九八十一天後,方能迎來冬消春暖。   古人還會繪制九九消寒圖,在白紙上畫素梅一枝,日染一瓣。   待到寒梅盡染,陽氣漸長,餘寒消盡,姹紫嫣紅的春天也就來瞭。   《淮南子》有言:“陽氣萌,故曰冬至為德。”   冬至時節,雖已北風呼嘯,白雪皚皚,天寒地凍。   但物極必反,冬至,既是藏之終,亦是生之始。   如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麋角脫落,山泉溫熱,陰氣再強盛,陽氣也正悄然萌發,孕育著來年的復蘇。   漫漫冬日裡,陰陽流轉,迎福踐長,也多瞭一份慰藉和期許。   否極泰來,輪轉不息,往後的每天,都在向陽而生,向暖而行。 杜甫在詩中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是轉折,是起點,是陽的新生,是春的開始。   願我們在這團圓吉日,整理思緒,再接再厲,讓心願一一實現!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