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淄博市沂源縣中莊鎮南莊村黨委書記張剛和妻子兩人每天都“紮”在自傢的草莓大棚中采摘豐收的草莓。剛剛經歷瞭“沂源紅”蘋果的豐收季,不得閑的南莊村村民,再度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草莓棚內安裝瞭智能放風機、水肥一體機、高壓噴霧機等先進設備,村民在傢裡操作手機就能完成調溫通風施肥。”張剛介紹說,智慧設施、先進技術的應用,讓蔬果種植突破季節限制,擺脫看天吃飯的“命運”,同時提供瞭更為適宜的生長條件,甚至實現一年種多茬,創造更多產量和效益。

沂源縣西裡鎮苗莊村的草莓大棚則更顯科技“范兒”。大棚采用物聯網傳感設備和區塊鏈追溯技術,除瞭實現精準管理之外,大棚還設置信息公示屏,建立質量追溯平臺,實時顯示當前交易價格和農殘檢驗結果,讓產自苗莊村的草莓“來可查、去可究、責可追”。

時下,設施農業發展在農業大省山東遍地開花。該省將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作為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的主渠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主方向、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的主陣地,走出一條具有山東特色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路子。目前,該省60%的蔬菜、80%的水產品、86%的畜產品都來自於設施農業,勇挑蔬菜瓜果生產“大梁”,充盈民眾的“菜籃子”“果盤子”。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智能玻璃溫室大棚裡的草莓迎來瞭成熟期,員工們忙著采摘、分揀,供應市場。據瞭解,該產業園是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采用瞭世界最先進的玻璃溫室三層立體種植技術種植草莓,極大提高瞭土地利用率,同時利用工業餘熱給大棚供溫,棚內溫度可以自主調節,讓草莓提前上市,采摘期延長四個月,產量是傳統模式的3倍以上。馬紅坤 攝

位於聊城市茌平區的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山東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集科技研發、特色種植、旅遊體驗於一體。當地依托工業發展的資源優勢,嘗試用工業“反哺”農業,將工業廢熱、廢氣、廢水等變成可用資源,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

12月20日,在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肖傢莊鎮惠邦果蔬專業合作社,茌平區紀檢監察幹部在向民眾瞭解寒潮帶來的影響及需求。馬紅坤 攝

“我們將大棚背陰處的閑置地利用起來,建成‘陰棚’。如今,一個占地3畝的櫻桃棚多出瞭1畝多的陰棚,陰棚內最多能種100棵櫻桃樹,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信發現代農業產業園櫻桃產業技術總監劉麗萍介紹說,附近企業的工業廢熱會傳導到大棚裡充當“暖器”,企業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會被輸送到棚裡促進植物生長,“陰棚”內還有自動補光設備,櫻桃生長不受季節限制。

同樣種植櫻桃的濰坊市臨朐縣把現代制冷降溫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上。該項技術能讓櫻桃樹提前休眠,把開花結果期調整到春節前,從而實現冬日上市。據龍山新材料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含香農場工作人員宮來俊介紹,采用現代制冷降溫技術種植櫻桃,在9月底就開始扣棚,讓櫻桃樹提前休眠。“12月櫻桃開花結果,春節前可以實現大面積上市。”

宮來俊說,他的傢庭農場基本實現瞭梯次種植佈局,從當年2月份到來年5月份,始終有新鮮櫻桃上市。農場在新種植技術方面,普遍采用適度矮化種植、自動控溫、水肥一體化滴灌、物理誘蟲等現代技術,有力提升櫻桃品質和產量。

菏澤市牡丹區李村鎮朱莊村引進百果香熱帶果蔬生態采摘園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種植的火龍果、芒果等熱帶水果備受歡迎。牡丹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菏澤市牡丹區通過示范帶動不斷擴大設施農業種植領域,推進設施農業向產業化、品牌化發展。該區李村鎮朱莊村建成100餘棟日溫大棚,自動放風、環境控制、滴灌系統等多種智能設施齊全。該村引進百果香熱帶果蔬生態采摘園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種植的火龍果、芒果等熱帶水果備受歡迎,前來采摘的遊客絡繹不絕,“南果北種”拓展瞭鄉村產業振興路。

村民閆海英在百果香采摘園上班,不僅每月能拿到3000元(人民幣,下同)的工資,還學會瞭種植和管理火龍果的技術。“目前,我正準備承包幾個大棚,嘗試種植火龍果,帶領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閆海英表示。

“今年我們總共種植瞭8個大棚的水果玉米,一個大棚可收獲2000根玉米。目前主要通過線上零售、為周邊商超供貨、批發市場集中收購等方式銷售。一個棚的銷售額可達6000元左右。”在泰安市寧陽縣巴夫示范園水果玉米種植基地,玉米大棚負責人許國棟和工人們一起穿梭於茂密的玉米植株中,忙前忙後地采摘、裝箱、搬運。

巴夫產業示范園內建設有生態大棚、功能性食品加工車間等配套設施。生態大棚采用“前溫室+畜舍+後冷棚+沼氣池+蓄水池”五位一體技術,棚內經三系雜交培育出的泰山黑豬每年出欄1400頭,生豬糞污進入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液沼渣作為有機肥還田用於蔬菜種植,蔬菜尾菜和冷棚種植的牧草添加益生菌發酵飼喂生豬,形成“種植+養殖+生態+環保+能源綜合利用”的高效綠色循環模式。

石斑魚喜獲豐收。日照市東港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日照市東港區紅旗現代漁業產業園的養殖車間內,各色的魚逆水而遊。據悉,該產業園引入水源循環利用、水溫控制、餌料喂養等智控管理系統,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在節水、祛病的同時,還能夠精準控制池水的溫度、溶氧等各項水環境指標,為不同品種魚類生長提供瞭個性化的“暖巢”。

工作人員正在打撈石斑魚。日照市東港區區委宣傳部供圖

過濾、消毒殺菌、生物凈化、調溫、增氧等環節的智能化精準管控,極大降低瞭水產養殖過程中的水體面源污染,水質穩定、病害少,養殖風險低,養殖成活率達90%以上,單位水體產量是傳統養殖模式的3倍以上。此外,產業園在“南魚北育、南魚北養”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如今,已經引育瞭東星斑、珍珠龍膽、雲龍石斑等珍貴魚種十多種,其中石斑魚、鱸魚年產量可達400噸,成為江北海鮮市場南方魚的主要供應者之一。

據瞭解,山東還聚焦提高現代設施農業的整體效益,將一產的產能優勢,向深加工、預制菜以及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延伸,提升三產融合發展水平,該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近萬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