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解局

隨著春節日漸臨近,不少人歸心似箭,返鄉大軍又踏上瞭歸途。

現在要回傢,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坐高鐵或自駕。

要知道,在10多年前,很多人是騎摩托車回傢的。

這就是摩托返鄉大軍。

摩托返鄉大軍,指的是每年春運期間,來自廣西、湖南、貴州、雲南和四川等地的農民工,騎著摩托車從珠三角地區出發,返回傢鄉過年的一支龐大隊伍。

據媒體考證,摩托大軍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春運,2013年春運期間達到頂峰。

數據顯示,2013年春運期間,摩托大軍突破110萬輛次。

僅從廣東進入廣西,單程流量就達到瞭25萬輛次。

摩托大軍返鄉,牽動人心。

很多地方政府出動警車開路,確保摩托大軍的安全。

沿線的地方政府在“摩托大軍”經過的國道邊設立休息點,免費提供暖爐、熱茶水、薑粥、面包、方便面、藥品等物資,還免費檢修車輛。

加油站也獻出愛心,提供加油優惠甚至免費加油服務。

20多年過去,摩托大軍規模日益縮小。

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20年,大約有30000輛摩托大軍返鄉,2021年降至5000輛左右,2022年隻剩下不到1000輛瞭。

現在還選擇騎摩托返鄉的,很多是出於愛好。

摩托大軍,為何消失瞭?

其一,公共交通更便捷瞭。

經過20多年的建設,中國的鐵路網絡早已經今非昔比。

2010年的客運量為16.76億人次,2018年為33.75億人次,不到10年,翻瞭一番。

中國鐵路客運量變化趨勢

春運的火車票,沒那麼難買瞭。

以南廣、貴廣高鐵為例,這兩條高鐵於2014年開通,春運期間每日可運送3萬人,導致摩托大軍銳減20萬人。

此外,摩托大軍的傢鄉,多位於偏遠山區,即使買到火車票,還要轉公共汽車到鎮上,有些人還得徒步十幾公裡才能走到傢。

綜合算下來,反而不如騎摩托車方便。

最近幾年,我國公路建設成效顯著。

像雲南、四川、貴州等的西部省份,以前交通不便,現在高速通車裡程已經位居全國前列。

我國的“村村通”工程,讓公路基本覆蓋到每一個村,也讓公共汽車得以延伸。

2022年我國高速公路通車裡程排行榜前10

鐵路+高速公路大動脈加上鄉村公路小動脈,讓返鄉人員回傢更方便。

其二,“錢袋子”鼓起來瞭。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在外打工的不少人也有財力買一輛小汽車。

2006年,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不過2300多萬輛;2020年,已經超過瞭24000萬輛,是2006年的10倍。

1985-2020年我國私人汽車保有量的變化趨勢 單位:萬輛

特別是,出於安全的考慮,很多城市出臺“禁摩令”,讓摩托車沒有瞭用武之地。

這就加速瞭小汽車對摩托車的取代。

其三,流動人口減少瞭。

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的發展和就業機會增多,很多在珠三角務工的人員回鄉就業,導致摩托大軍的基數下降瞭。

2000-2020年各時期中國東中西部地區的凈遷移人口 單位:萬人

現在再看,騎摩托返鄉,實在是一種無奈。

一是體驗差。

春運期間,恰逢冬季。

在摩托上,即便穿得比較厚實,也難以抵禦刺骨的寒風。

如果遇到雨雪天氣,就更要吃苦頭瞭。

二是不安全。

從珠三角到廣西、貴州等西部地區,短則四五百公裡,長則一千多公裡。

長途騎行,容易疲勞,再加上路況復雜,導致摩托大軍安全事故頻發。

據統計,2014年春節前20天,每天因摩托大軍造成的交通堵塞達30多次,最多的一天釀成交通事故50多起。

每年一到春運,廣東和廣西沿線地市的交管部門和社會各界就非常揪心,精神高度緊張。

體驗差、不安全,也讓摩托大軍自出現之初,便備受爭議。

有人還呼籲取締,有人則要求保留。

我國政府深知,騎摩托返鄉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宜疏不宜堵。

一方面,通過交警開路、增設服務點、加強安全宣講等方式,為摩托大軍提供必要的服務,盡可能減少摩托騎行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國民提供買得到、買得起的交通方式。

交通工具越來越快,回傢的路越走越寬,選擇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好,摩托大軍的消失,自然是水到渠成。

現在,每逢春運,珠三角地方政府都會開設“返鄉專列”,免費送務工人員返鄉過春節。

十年前,騎摩托;十年後,坐高鐵。

變的是回傢的方式,不變的是一路的溫暖。

變與不變,構成中國發展的一個獨特縮影。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