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短短幾周,由美國矽谷銀行倒閉開始,歐美銀行業出現一系列動蕩事件,銀行股大幅波動,市場恐慌情緒發酵。從直接原因看,這是銀行自身資產負債表期限錯配,以及美聯儲貨幣政策所致;從根源上看,它凸顯歐美銀行業存在的一系列深層次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將影響行業乃至經濟的未來走向。
首先,從銀行自身情況來講,根據旨在加強銀行業監管的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商業銀行總資本充足率須不低於8%,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6%,普通股一級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5%。在實踐中,各國監管部門往往對本國銀行提出高於最低標準的要求,並針對重要銀行進行壓力測試。
近年來,為瞭保證核心資本的充足率,越來越多歐美銀行通過發行額外一級資本債券作為核心資本的補充來源。當銀行核心資本充足率下降到危險水平時,這類債券自動轉換為股權。這種自動吸收損失的設計,原本是銀行自救的一種方式,目的是避免危機時政府動用納稅人的錢來應對。但在這次動蕩中,瑞士監管當局決定將處於困境的瑞士信貸約合172.4億美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全部減記為零,這立刻引發債券市場的恐慌,一些市場甚至短期凍結瞭此類債券的發行。由於該類債券是銀行核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風險等級的變化已引發對銀行抗壓能力的擔憂。
其次,就金融監管而言,矽谷銀行倒閉引發瞭對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及其修訂的反思。該法案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產物,旨在對美國銀行業進行更為嚴格的監管。然而美國立法機構在各方遊說下,於2018年對該法案進行瞭重大修訂。其中一項就是重新分類“大而不倒”的銀行標準,大幅放松監管門檻,這使得包括矽谷銀行在內的中型銀行避開瞭壓力測試等嚴格監管的約束。此外,現有的監管框架還缺乏對銀行高管的責任追溯,實際上變相鼓勵瞭不負責任的經營。
再次,在政府救助方面,為應對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破產造成的市場恐慌,美國政府多管齊下,通過存款保險和銀行定期融資項目等方式阻止銀行業危機大面積擴散。美國財政部表示,聯邦政府有意願為中小銀行高於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投保上限的存款提供擔保,但不會覆蓋超過上限的全部存款。如果未來發生危機,聯邦政府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為儲戶兜底,美國國會能否批準這一做法,這些都存在不確定性。此外,政府對銀行救助本身會導致道德風險,其結果很可能導致銀行在運營中無視風險管理,反而會增加危機發生的概率。對銀行采取及時救助是避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關鍵,但如何同時避免過度擔保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也是需要面對的難題。
最後,由於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與美聯儲的利率政策密切相關,美聯儲加息節奏和力度仍會對銀行營運產生影響。日前,美聯儲宣佈加息25個基點,並表示控制通脹仍是美聯儲關註重點。分析認為,美聯儲加息或進一步加劇銀行擠兌恐慌,令銀行業動蕩持續。事實上,近日美聯儲的救助行動使其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將不斷抵消過去一年多的縮表效果。美聯儲需要在控制通脹與保持金融穩定之間進行權衡,這增加瞭此輪歐美銀行業動蕩演化的不確定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國傢全球戰略智庫研究員)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