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流浪地球2》海報。圖源:貓眼電影
文丨鳳凰大參考 鞠宇涵
本文系《鳳凰大參考》焦點速讀系列
據外媒報道,2月2日,曾被《紐約時報》“大批特批”的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已在北美市場斬獲300萬美元的票房,榮登影院周末票房榜前十。
不過在歡呼國產科幻電影沖出國門的同時,也有網友在亮眼數據中發現瞭一個盲點——《流浪地球2》在北美142傢影院“非常有限發行”,而僅美國就有16271傢影院,如果擴大上映體量能賺得多少票房?
更有網友進一步猜測,是不是美國忌憚《流浪地球2》宣揚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精神,故意不給這部中國電影排片?美國在全世界推介美國的“隊長”,難道還容不下中國的小小“地球”在美國“流浪”?
圖/知乎網友評論
這類抱怨和指責無疑與當前中美競爭激烈的大環境有關,但經過我們調查,所謂審核並沒有確切的依據。即使是美國電影協會(MPA)這樣的機構,也主要關註行業自律,並無限制排片的權力。《流浪地球2》在美國排片少,主要還是市場因素。
首先是因為這部電影沒有在美國趕上一個好的“檔期”。
1月和2月是中國電影市場最火爆的“春節檔”,但這個對中國人來說最適合走進影院的月份,在美國電影業界卻被稱為“垃圾月”(dump month),即觀眾最少、最沒有商業價值的月份。
因為1月和2月已經過瞭本年度奧斯卡獎提名時間,能“沖”奧斯卡獎的精品電影早已公映。此外1月和2月北美常發的惡劣天氣經常導致電影院連日關閉,客流稀少。所以如今《流浪地球2》在北美上映,也是撞到瞭這個本就是電影淡季的“垃圾月”。
也許會有人進一步提問,要慘淡大傢一起慘淡,為什麼隻有《流浪地球2》排片這麼難看?這就牽涉到美國電影排片的獨特機制。
美國尼爾森娛樂旗下的NRG公司會在每周六向各大電影公司發佈名為“競爭定位”的報告,讓各傢比較自己和對手的作品孰強孰弱。這樣做的好處是各大電影公司可以精準選擇電影檔期,避免“撞車”,但弊端也顯而易見——這種隻向好萊塢巨頭提供“便利”的做法無形中造成瞭一種壟斷,使得小電影廠以及外國電影商生存更加不易。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匯總的關於《流浪地球2》的權威影評及打分,這些內容也會影響排片選擇。
讀到這裡大傢一定能感覺到,美國電影市場非常“重利”,商業邏輯要遠遠高於文化以及政治邏輯,能賺錢的“商業大片”才是王道。因此來自異國他鄉、無名無姓無(美國)資本的《流浪地球2》不被美國影院看重,也是非常自然的,畢竟沒有影院敢輕易為不熟悉的外國電影的票房背書。
而且,不僅美國制片方和發行方優先選擇本國電影,美國觀眾似乎也天然對本國電影擁有迷之好感,而對外國,尤其是外語片有排斥心理。Quora(美版知乎)網站甚至有一個專門提問:“為什麼外國電影很少在美國電影院放映”?,下面評論眾多。很多人抱怨稀爛的配音和讓人分神的字幕,有人說美國就有很多好電影,還有很多人直接回答理解不瞭外國電影的邏輯。
但很明顯,這些原因並不能成為阻擋觀眾選擇優秀外國電影的理由,反而彰顯瞭部分美國人對外國電影簡單粗暴的拒絕,美國影評人指出“他們抱怨其他國傢對本國電影過於嚴苛的審查機制,卻沒註意到自己在內心建起瞭一堵墻。”與美國在文化上親如兄弟的歐洲人也感嘆,非英語電影(這意味世界上絕大多數非美國電影)不可能在美國市場取得成功。
而回到以《流浪地球2》為代表的中國電影,有美國網站一針見血地寫到“幾十年來,好萊塢對中國電影的印象一直沒變,隻有武俠片才能打入龐大的北美電影市場”。而正是因為“自知”無法受到大部分美國觀眾的認同,也無法與好萊塢巨擘相抗衡,很多中國電影的發行商傾向於隻在華人區內的少數影院上映影片,以控制宣傳規模,降低成本、保證利潤。這也是許多華人留學生說“影院裡大部分都是中國人”的原因瞭。
圖/知乎網友找到《流浪地球2》的北美發行商
不過,《流浪地球2》並沒有因為在美國排片少、觀眾大部分都是華人而沒有得到海外其他觀眾的重視,實際上,已經有不少獨立影評人寫出瞭自己的影評,而且這些影評相對媒體來說更為客觀。他們認可電影精美的特效、流暢的敘事風格,嚴謹的科學邏輯等。不過值得註意的是,最令人動容的“世界人民大團結”精神卻少有外國影評人提到,或許體現中西不同的價值觀與思維邏輯。
或許會有人遺憾,《流浪地球2》如此震撼的影片沒有獲得更多美國人的關註,中國電影在美國市場攻城略地終究還是幻夢一場。但也要考慮到,美國電影產業發展百餘年的“好萊塢模式”不是那麼容易就會被一部外國電影改變,美國電影產業的成熟和高度自我傾向,以及美國觀眾對外國影片的潛在排斥心理以及文化上的隔膜,都是需要慢慢改變的。
因此,與其憂慮美國使用政治手腕“打壓”中國電影,我們不如繼續探索成熟的中國電影產業模式,尤其要重視影片對海外發行方的商業價值以及對海外觀眾的觀賞價值。如果大部分美國影院願意放映中國電影,大部分美國觀眾自願觀看中國電影,它的價值將遠遠超越地緣政治的短期爭鬥。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