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國制造業PMI(采購經理人指數)環比下滑2.7個百分點至49.2,重新跌回收縮區間,有點超出市場預期,因為外界認為經濟還是在弱復蘇的。從分項數據來看,制造業供需兩端均出現回落。生產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與在手訂單指數分別為50.2、48.8、47.6和46.8,分別環比回落4.4、4.8、2.8和2.1個百分點。

  須註意的是,4月氣溫升高,工業進入淡季,2017-2021年同期制造業PMI環比平均下降0.6%。但今年回落幅度高於季節性均值。那麼,制造業PMI為何會出現超季節性回落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與內地經濟“脈沖式”反彈回落有關。一季度在積壓訂單的支撐下,經濟出現瞭“脈沖式”修復,二季度以來,需求釋放從“爆發式”轉入正常軌道,經濟修復的速度也就放緩瞭。

  二是與出口節奏相關。中國制造業中大部分行業都與出口相關性較高,雖然3月出口好於預期,但不排除有前期因疫情和春節積壓訂單的釋放效應,當前期積壓訂單支撐減弱後,海外需求又確實是在下降瞭,新增動能也就不足瞭。

  三是內需不足。正如4月政治局會議指出的“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好轉主要是恢復性的,內生動力還不強,需求仍然不足”,此前經濟增長的亮點之一是明顯回暖的地產銷售,黑色金屬等相關行業相應地提前進行補庫,而3月地產投資增速放緩,4月以來房屋銷售增速回落,房地產商務活動指數低於臨界點,PMI數據也顯示房地產業和建安裝飾新訂單指數均在榮枯線以下。地產施工低迷進一步帶動行業預期走弱。

  在內外需均回落的情況下,又因前期對復蘇預期太樂觀補瞭不少庫存,導致制造業企業現在不得不去庫存。從數據看,采購量指數回落4.4個百分點,原材料庫存環比下降0.4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回落0.1個百分點。去庫過程會抑制原材料和產成品的價格,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和出廠價格分別下滑4.5和3.7個百分點,均落到榮枯線以下。

  不過,大傢也不用過於悲觀,PMI數據也有兩個亮點:

  一方面是裝備制造業PMI仍高於臨界點,為50.1,其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高於51.0,延續擴張態勢。這背後更多反映出電氣機械設備、新能源車等優勢產業繼續維持著高景氣度。

  另一方面是市場預期保持穩定。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4.7,僅回落瞭0.8個百分點,繼續位於景氣區間,說明當前企業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態度還是比較樂觀。從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飲料精制茶、通用設備、專用設備、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電氣機械器材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服務類消費成為亮點

  建築業指數連續三個月位於高景氣區間,其中新訂單指數較3月回升3.3個百分點至53.5,建築業持續較快擴張。受益於穩增長政策下專項債前置,基建持續發力,重大工程密集開工有序推進,土木工程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高於70。

  服務業恢復性增長仍是支撐。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1,連續四個月位於景氣區間。從行業看,一類是線下接觸性服務業,統計局指出與居民出行和消費密切相關的交運、住宿和文娛等行業的商務活動指數都位於60以上的高景氣區間。另一類是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和雲平臺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信息服務業繼續保持活躍,電信運營、互聯網及軟件技術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均在57以上,這意味著新動能行業隨著技術更新和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在加快增長。

  作為防疫舉措優化以及春節後的第一個小長假,今年“五一”中國旅遊消費市場迎來瞭全面復蘇,居民出行意願強烈,消費熱情高漲,消費市場大幅升溫。在今年的經濟復蘇中,消費特別是服務類消費將是最亮眼的一筆。消費景氣度提高可以帶動中低收入群體穩定就業,提高收入,改善預期,提高風險偏好,增加消費,進一步帶動更多需求。這也是政治局會議所強調的“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的深層含義。

  總結一下,PMI數據反映出經濟復蘇依舊存在結構分化,即建築業(基建)強、服務業強,而制造業弱。經濟反彈回落並不意味著停止復蘇,僅是指經濟增長步入瞭正常軌道,後續仍需要著力於恢復和擴大內需以促進經濟持續回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