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進入新一輪平穩增長期。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常委、申萬宏源首席經濟學傢楊成長在接受大公網采訪時表示,2002年至2022年,中國經濟處於經濟“增速換擋期”和“結構調整期”,經濟增長從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入7%至8%的中高速增長,再轉入約5%的平穩增長平臺。他指出,當前中國經濟需求端結構調整已基本到位,金融市場環境獲邊際改善,房地產轉型雖仍需耐心但不宜過分悲觀,考慮到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顯性化有利於債務風險的緩釋,加之中美關系正處緩和階段,“未來中國經濟有望在5%左右的增長中樞實現平穩增長”。

  楊成長認為,中國經濟需求端結構調整已基本到位,金融市場環境獲邊際改善,未來中國經濟有望在5%左右的增長中樞實現平穩增長(大公網記者倪巍晨攝)

  “從需求端看,過去10年中國經歷三大投資需求的退潮。”楊成長解釋,低端制造業在2012年左右開始轉型,基建投資從2018年開始連續3年接近零增長,房地產投資也於2021年開始退潮。需求端調整令中國經濟增速出現較大波動,且受疫情擾動,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2020年至2022年的GDP年均增長約4.5%。他認為,隨著需求端調整的基本到位,未來中國經濟不會再現大的需求端調整壓力,“經濟增速有望在中等增速平臺上保持平穩”

  供給端方面,楊成長說,當前中國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體系更加完備,產業發展基礎全面夯實,科技化、數字化、綠色化提高瞭經濟增長的質量。

  明年金融市場形勢將好轉

  在談到金融市場環境時,楊成長表示,受利率下行與匯率貶值,以及美國加強“斷鏈”打壓影響,年初以來中國金融投資與實體投資表現低迷,但明年金融市場形勢有望邊際好轉。他分析,美聯儲緊縮政策已近尾聲,鑒於美國明年下半年或開啟降息周期,中美利差將逐步恢復至正常區間,外部環境的改善、疊加國內“穩匯率、穩外資、穩經濟、穩預期”政策的陸續落地,人民幣匯率有望逐漸企穩。

  至於房地產市場,楊成長分析,從需求端看,房地產市場需求中樞已經下移,短期居民整體購房意願下降;更長期視角看,內地商品房年銷售面積已從過去的18億平方米降至11到12億平方米,市場供求關系出現根本性變化。

  “房地產市場供給端應關註房企的流動性風險。”楊成長補充說,本季地產債到期償還規模持續攀升,明年首季將再迎來償債高峰,“目前房企流動性危機仍處‘負反饋循環’中,這無疑將對商品房有效供給構成影響”。他續稱,中國房地產行業轉型或仍需4、5年的調整期,市場對此應持有耐心,不宜過分悲觀。

  地方債務風險將被緩釋

  楊成長提醒,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已成為政策的重中之重,當前政策已直面地方債務問題,推動隱性債務的顯性化。具體看,10月起特殊再融資債啟動發行,全國各區域已發行或披露待發行的規模已逾萬億元,本輪特殊再融資債發行區域較市場預期的12個高風險區域有所增加、發行節奏也較快,隨著後續“一攬子化債計劃”的持續落地,地方債務風險將進一步得到緩釋。

  楊成長建議,地方債務問題具有歷史性和長期性,應在高質量發展中持續化解,具體應首重四大主線。一是建立權責一致的債務形成機制,厘清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深入推進中央與地方收入劃分改革;二是調整地方債務組成結構,推動地方政府債務短期轉長期、高息轉低息、隱性轉顯性,持續優化結構;三是提升資產收益,統籌考慮基礎設施的公益性與盈利性,促進成本與收益匹配、現金流與債務期限匹配;最後要通過特殊債券積極應對風險,包括通過特殊再融資債有針對地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彌補流動性缺口。

  楊成長還強調,今年下半年以來,中美兩國保持交往和互動,中美博弈進入更加平穩的階段,但要認識到中美博弈具有長期性、復雜性,“不抱有幻想,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做好預案”。一方面,要積極發揮中美大國作用,加快發揮兩國引領作用,承擔大國責任,穩定雙邊關系,與國際社會團結協作,共同應對挑戰創造機遇。另一方面,要研究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拓展國際經濟、金融、外交等方面合作,持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落地。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