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需求和就業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財政赤字來提升需求,可以提振需求和促進就業。 中新社

  內需不足正成為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如果通縮和失業的預期上升,會進一步影響消費和投資的信心,加劇經濟的下行壓力。加之房地產銷售持續大幅負增長,房企拿地和開工持續低迷。面對這種形勢,是否應該通過發錢來刺激經濟,已成為一個引起熱議的話題。

  筆者首先亮明一個觀點──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財政赤字支出會有明顯的乘數效應,而且不會引發通脹擔憂。因此,用財政赤字發育兒補貼,將具有明顯的拉大經濟效應,還有利於長期經濟創新活力。此外,直接發錢或者發消費券比降低利率等其他刺激政策見效更快。

  至於發錢的具體方案,有人主張直接每人發1000元(人民幣,下同)。但也有觀點認為,考慮到14億的人口規模,即使每人發1000元,也需要1.4萬億元之巨,擔心成本過於高昂。筆者的主張與以上兩種意見都不一樣,建議按照孩子的數量針對傢庭發錢。比如說第一個孩子發1000元,第二個孩子發2000元,第三個孩子發3000元。如果按照平均每個傢庭的每個孩子每月發1500元來估算,支出總額可能也會達到1萬億至3萬億左右的規模。

  肯定會有人說,付出1萬億或者1.4萬億的代價實在太過巨大。但需要糾正的一個誤區是,並不應當把這筆支出視為“代價”。因為這筆錢並不是被白白燒掉的,以財政赤字的方式來發放萬億資金,本質上隻是央行層面的數字變化。

  當財政赤字跟萬億規模聯系到一起時,可能會引發不少人的擔心。但實際上,這筆萬億資金必須通過財政赤字而不是縮減其他財政開支的形式來發放。因為如果隻是縮減開支,必須通過降低公務員工資的方式來省下萬億資金,然後再把這筆錢發放下去,很可能根本達不到拉動經濟的預期效果。道理很簡單,隨著收入的降低,公務員的日常消費意願也會受到遏制,正好抵銷瞭刺激需求的效果。

  所以如果希望靠發錢刺激消費,必然通過財政赤字才會產生效果。對於有鑄幣權的主權國傢來說,財政赤字可以向央行借債,這樣的操作實質上隻是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一個數字,這就是所謂量化寬松或者更直白的可以叫做“印錢”。這樣的操作,對於政府的其他支出沒有直接影響,從這個角度可以說是沒有成本的。

  印錢未必引發通脹

  印錢往往會讓人聯想到通脹,如果每個人所擁有的財富都在瞬間增加十倍,那麼除瞭造成通脹之外,並不能真正解決任何問題。但如果是針對每個傢庭發放3000元,和簡單地將全民財富擴大十倍並不是一回事。因為如果隻是全民財富瞬間膨脹,所有價格也必定立刻上漲十倍,加錢的效果會被通脹抵銷。但是如果給每個傢庭發放3000元,則未必會導致通脹,而是有可能起到刺激消費的巨大作用。

  那麼,給每個傢庭發3000元到底會不會引起通脹呢?這裡的前提條件,就是要看產能是否有餘力及就業是否充分。現在中國恰好處於產能過剩、就業不充分的階段,所以通過刺激消費,可以把閑置的產能和勞動力利用起來。當然,赤字財政並不能成為一種長期使用的方案,在通脹周期中可以適當回調。但在目前這個階段,也沒必要將赤字財政視為洪水猛獸,而是要從經濟學角度來考慮其具體的可行性。

  在經濟蕭條周期通過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實際上就是著名的凱恩斯理論。二戰爆發後,凱恩斯理論已是得到普遍認可的經濟學理論和宏觀經濟調控手段。至於通過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的適用條件,則是當前背景下存在需求和就業的不足。

  以日本為例,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三十多年,日本一般政府總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持續攀升。根據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1990年日本一般政府總債務占GDP比重僅有69%,但1996年就突破100%,2009年突破200%,2022年則高達261%。橫向來看,日本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政府債務率最高的國傢。日本在過去幾十年裡,通過大量財政赤字來維持就業和價格的穩定,成功維持瞭低失業率且基本沒有通脹。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美國大蕭條時期。初時美國也沒有采取財政赤字來刺激經濟的政策,美國經濟遭受重創,失業率高企,資產價格暴跌,整個社會付出瞭巨大的代價。但後來隨著美國參與二戰,經濟立刻走出瞭困境,因武器和戰爭物資的巨大需求,一下子就把閑置的產能和勞動力利用起來。對於美國經濟來說,二戰實際上就是一個巨額的財政赤字刺激。

  當然,戰爭和簡單印錢還是很不一樣,戰爭是真的需要付出代價,不僅僅是生命的損失代價,且生產出來的武器因其不斷被消耗而形成真的成本和代價。而發錢消費則完全不同,這些錢被用來消費或者養育孩子,並沒有形成浪費,所以從這個角度,也不能被視為所謂的代價或者成本。

  筆者建議給有孩傢庭每月1000元到6000元的補貼額度。按照上述補貼方案,即一孩傢庭補貼1000元,二孩傢庭平均每孩補貼1500元,三孩傢庭平均每孩補貼2000元。按照平均每孩每月補貼1500元計算,即是平均每孩每年補貼1.8萬元。發放的范圍可以是有某個年齡段的孩子的所有傢庭,根據年齡段的長短,大約是1至3萬億元左右的額外補貼。

  人口萎縮不利創新

  當然,提振經濟僅靠發錢是不夠的,還要增強人們對中國未來的信心。增強信心的渠道除瞭法治建設、內外寬松的環境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對中國人口的信心。如果每年出生人口不斷減少,那麼人們對創新和投資的信心會大打折扣,中國經濟和企業的活力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當前的經濟困境,首先就要提升現在過低的生育率。

  從2017至2022年,中國出生人口已經連續六年下降,2022年出生人口降至956萬,隻有2016年出生人口數1883萬的一半左右。從1991年以來,中國的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經超過三十年。

  這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首先就是人口迅速老齡化,勞動力數量相對於需要撫養的老人數量迅速減少,將導致整個社會的養老成本和稅收增加,這將嚴重拖累國傢財政和經濟活力。

  此外,還會削弱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人口規模是創新的基礎優勢,中國的創新過去幾年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得益於其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人才規模。尤其是AI和機器人系統,更需要大規模的科研的投入和大量的用戶數據,這就會更加依賴中國的人口規模優勢。長遠來說,中國人口不斷萎縮,年輕人迅速減少,就會嚴重削弱中國的科技創新能力。

  要提升生育率,就要切實降低育齡傢庭的生育成本,發放育兒補貼則是降低生育成本的一種有效措施。相比其他補貼方式,育兒補貼更加精準和立竿見影,因為這部分傢庭正好最需要花錢消費。根據育媧人口研究的測算,0-5歲孩子的平均養育成本每年約需2.7萬元,對於一般傢庭來說可謂沉重負擔。如果一個傢庭有兩三個孩子,可能需要一個全職媽媽(或者爸爸),每個月幾千塊正好相當於給全職媽媽(或者爸爸)發工資。對於這些傢庭來說,是非常有效且有必要的防止返貧措施。從公平角度來說,這些孩子是未來的創新者、建設者、奮鬥者和納稅者,所以這些傢庭其實是在為國傢的未來而辛苦地撫養孩子。給與這些傢庭足夠的補貼,不僅公平,而且必要。

  在需求和就業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財政赤字來提升需求,不會引起通脹,而是可以提振需求和促進就業,所以不是代價。目前中國需要大量發放育兒補貼來提升生育率和擴大消費。發放育兒補貼是一舉兩得,鼓勵生育所增加的孩子短期有助於擴大內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於提升人力資源、人力資本、經濟社會活力,增強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