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遼寧在造船及海工領域的科技實力達國際水平。圖為大連中遠海運重工生產廠區。右圖: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建造的LNG運輸船在海上馳騁。\受訪者供圖

  遼寧被認為“共和國工業長子”,中國的第一艘萬噸巨輪、第一艘國產航母都在這裡啟航。在全球海洋工業產業形勢錯綜復雜,競爭日趨白熱化下,遼寧沿海經濟帶諸多企業在海上裝備制造領域,不斷突破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各類享譽全球的“海上巨無霸”,背後都有遼寧工業“隱形冠軍”的身影。專傢認為,遼寧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未來要聚焦高技術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攻關核心技術,力爭在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智慧海洋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大公報記者 宋偉

  新中國第一枚國徽、第一爐鋼水、第一臺機床、第一架噴氣式飛機、第一輛內燃機車都在遼寧誕生。從建造遼寧艦、山東艦航母的大連船舶重工,到打破歐美長期壟斷、建造世界領先特種船舶的大連中遠海運重工,再到中遠海運川崎、渤海船舶重工等龍頭企業,遼寧裝備制造業在造船及海工領域的科技實力始終處於中國領先水平。船舶制造相關配套企業也不斷創下世界之最、全球首個的新紀錄,成為全國乃至世界船舶工業和海洋工程細分領域的單項冠軍。

  發展迅速 趕上日韓百年工藝

  早在2015年,石島工業生產的低溫攝氏零下50度船用服務吊機裝備瞭全球首艘極地重載破冰甲板運輸船AUDAX(奧達克斯)號。奧達克斯號服務於俄羅斯北冰洋沿岸利比裡亞半島的大型天然氣項目,石島工業前後用3個月攻破瞭各種低溫工藝。自此開啟瞭自主科研的加速度,也為石島工業進入中國自主建造首艘破冰科考船“雪龍2號”項目奠定瞭基礎。

  走進大連華銳重工車間,總長23.5米、重量近488噸的大型船用曲軸格外引人註目。這個“大塊頭”將被安裝在由全球著名專利公司溫特圖爾設計、世界迄今為止缸徑和功率最大的雙燃料發動機上,為集裝箱巨輪馳騁遠洋提供強勁動力。經歷17年的快速發展,大連華銳研制出的各類大型曲軸,在技術水平、品種型號覆蓋面上,已經同發展近百年的日韓兩大世界曲軸生產巨頭站到瞭同一“賽場”。

  地理優勢助發展 築起完整產業鏈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遼寧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21.8%和14.9%,增速遠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遼寧是全國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已形成大連灣、旅遊開發區、葫蘆島龍港等船舶及海工裝備總裝基地,同時在大連、沈陽、葫蘆島、鞍山、營口、盤錦等地分佈著規模不一的船舶配套企業。”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慶波表示,遼寧的造船、修船、海洋工程裝備、遊艇制造和船舶配套已經形成產業鏈條,上下遊互動的船舶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遼寧擁有東北唯一的陸海雙重通道,地緣優勢獨特。然而,中高端產品研發、配套產業發展、深水海洋工程裝備前端設計不足等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瞭遼寧的“藍色經濟”發展。

  專傢:善用大學科研 突破關鍵技術

  黃慶波建議,開展標準體系研究、關鍵技術標準預研和重點標準的研發,形成可指導產業升級的標準化技術成果。此外,強化船舶與海工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充分發揮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技術聯盟的作用。“利用大連理工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等機構在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領域的技術優勢,力爭在深海和極地關鍵技術與裝備、智慧海洋技術與裝備等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

  此外,遼寧還要積極融入國傢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建設遼寧實驗室、海工裝備國傢級平臺,優化省級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佈局,鼓勵和支持海洋工程裝備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此外,當地亦要進一步提升產業自主配套能力,增強數字化和集成化設計水平,開展配套設備輕量化、模塊化、智能化開發,開展重點產品典型樣機研制。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