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瞭一系列推動創新科技及工業發展的措施,筆者深表支持和欣喜。仔細研讀後發現,報告在科技創新、人才培育及人工智能應用等方面的規劃意義重大,為香港長遠發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引入專傢審核機制
在科技創新領域,香港展現出瞭極大的決心和魄力。推進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臺”,將進一步匯聚本地和全球的科研力量,聚焦先進制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等前沿領域。這不僅有助於加強香港的科研實力,還能促進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提升香港在國際科技舞臺上的地位。
特區政府在推動科研平臺時,應更加重視鼓勵私營企業參與其中,特別是在技術應用及商業化的最後一環。透過特區政府與私營企業的合作,香港可加強技術成果的市場應用,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創新中心的地位。
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及優化“創科創投基金”,顯示出特區政府對創新產業生態圈建設的重視。然而,基金的具體分配和運作機制需要更多透明度,以確保資源能有效分配至最具潛力的領域。建議可進一步引入專傢審核及公眾參與的機制,確保資金使用符合市場需求,提升創科產業的實際成效。
加快基建設備部署
特區政府在新能源運輸基金的投入,無疑有助於推動新能源交通的發展。但在推進新能源的同時,基礎設施的不足仍是一個潛在問題,尤其是充電及加氫設施的建設。根據施政報告的內容,特區政府計劃推動氫燃料和電動車輛,但這些新技術需要大量基礎設施配合,而香港在土地供應和規劃上的限制可能帶來挑戰。
建議特區政府制定清晰的配套設施建設計劃,以確保新能源推廣能夠順利實施。此外,應該進一步考慮如何通過公共與私營部門的合作,加快這些設施的部署。
改善人才留港環境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施政報告中對人才培育的重視可見一斑。不過,吸引人才隻是科創發展的第一步,如何有效地留住這些人才同樣重要。建議特區政府不僅在薪酬福利方面著手,還應完善包括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確保來港人才的生活質素。
香港都會大學已獲接納成為首間應用科學大學,應用科學大學聯盟今年內將成立,特區政府已撥款1億元作為聯盟的啟動資金。這將加強與各地應用科學院校的交流合作,為人才培育提供更廣闊的平臺。
此外,香港教育局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推動數字教育,更新初中科學科課程,支援教師使用人工智能教學,從教育源頭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科技能力的人才。建議特區政府可進一步促進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合作,確保學生在畢業後能夠迅速融入市場,為本地產業升級提供人才支持。
加強宣傳新技術
筆者很高興看到人工智能和新興科技在金融、物流、旅遊、醫療、交通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知識產權署轄下的商標註冊處明年將推出全新人工智能輔助圖像檢索服務,便利公眾檢索商標數據庫。香港金管局在金融領域積極推動以央行數碼貨幣(CBDC)跨境支付應用,在“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上測試和探索更多與跨境貿易結算相關的技術解決方案及場景等。
在大力推廣人工智能應用的同時,我們也應註意到其可能帶來的社會挑戰,包括就業機會的流失及數字鴻溝的擴大。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廣人工智能應用的同時,投入更多資源於數字素養的教育,幫助市民提升應對技術變革的能力,減少社會因技術進步而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低空經濟的發展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方向,特別是無人機技術的應用。但這也涉及到安全監管及社會接受度等問題。根據報告,特區政府計劃推動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及與內地合作,但未來如何平衡發展與監管仍是一個關鍵。建議特區政府在推動低空經濟的同時,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提高市民對新技術的接受度,並設立明確的法律及監管框架,確保低空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和得到私營企業的參與。
事實上,私營企業在推動創新和技術發展上同樣扮演著重要角色。施政報告中提到特區政府會支持私募基金的發展和推動綠色金融,但如何更好地激勵本地企業和初創公司參與到創新生態中,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建議特區政府在政策上為企業參與提供更多激勵措施,例如稅務優惠、技術資助等,並進一步促進公共與私營企業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創新科技發展。
總結與願景
總括來說,施政報告中的多項措施展示瞭香港在創新科技、人工智能及低空經濟等方面的宏大願景。展望未來,香港應當抓住全球科技快速發展的機遇,特別是在人工智能、低碳技術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使創新成為香港經濟的核心驅動力,為市民帶來更多的福祉和機遇。
(作者為香港創科發展協會創會主席)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