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因為失業率高企加劇瞭不安感和亞洲第三大經濟體的貧富不平等,所以許多印度人選擇出國尋求“更好的前景”。
歷史上的印度,擁有和中國一樣偉大的燦爛文明,躋身於幾大文明古國之列。但在工業化的道路上,印度成為瞭姍姍來遲的後發國傢。而近年來,印度的人口規模保持世界前列,憑借高等教育及人力資源優勢,推動本國經濟實現持續高速增長,未來有可能趕超中國嗎?
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印度實行的是自上而下的計劃經濟制度。很多原來的私營企業被迫國有化,例如原來印度的私營航空公司就被收歸國有。計劃經濟給創新和創業加上瞭沉重的枷鎖。比如超過一定規模的企業如果要解雇工人,就必須經過政府批準。一旦企業成長失去動力,那麼印度擁有的巨大市場規模優勢也就消失殆盡。
中國的大型企業動輒有成千上萬名員工,其生產率具有世界領先的競爭力,因此兼具大型出口商的身份。相比之下,印度幾乎沒有大型紡織企業。筆者曾詢問印度企業傢為何不擴大生產規模時,得到的答案是:現行的法律法規更有利於小企業,在此背景下將企業做大的成本高昂。因此,與中國不同,印度沒有以出口為主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
在這一時期,印度政府犯下的另一個錯誤是,沒有實行開放貿易。部分原因是國內企業的規模有限,無力在全球市場上競爭。為瞭保護印度的小企業,政府對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外國直接投資在印度企業中不得高於50%,由此阻礙瞭許多跨國公司的投資。
與許多拉丁美洲國傢一樣,印度的進口替代戰略慘遭失敗。印度企業沒有與世界同行進行競爭的機會,這進一步拖累瞭印度的追趕和創新戰略。最後,限制性貿易政策不僅切斷瞭印度與世界市場的聯系,還減緩瞭其與世界其他國傢的人員、思想和技術的交流。凡此種種,都對印度的創新和經濟增長造成沉重打擊。
印度目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然是一個貧窮的國度,但得益於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印度的經濟總量在2019年已經超越瞭英國和法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最近幾年,印度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世界幾大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印度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當然,印度還沒有達到中等收入國傢水平,其現在的創新水平尚不處於世界前沿,更多的是適應性創新。但十年後,印度很有可能達到中等收入國傢水平,其創新能力就有可能和現在的中國一樣,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
人口紅利持續釋放
筆者用創新力模型來分析印度的創新力,從人口規模、人口能力、內部交流量和外部交流量幾個維度來分析。該模型為:創新力=人口數量×人口能力×(內部交流量+外部交流量)。
根據聯合國數據,印度的人口總量將在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現在的生育率幾乎是中國的兩倍,每年的新生人口更是遠超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任何一個國傢。所以在可預期的未來,印度在人口規模上將遙遙領先。
從人口能力角度來看,印度正在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其大學生數量從2000年的840萬增加到2013年的2380萬,以及2020年的3500萬左右。有人可能會質疑印度高等教育的質量和印度大學生的能力,但從人均獲得美國理工科博士學位的角度來看,2006年被授予博士學位的中國學生人數是歐洲學生人數的兩倍多;被授予博士學位的印度學生所占的份額和歐洲差不多,大於南美洲和非洲所占份額的總和。此外,印度理工學院也享譽世界,每年培養數以千計的工程和科學領域的頂尖人才。由此可見,印度的人口能力雖然現在還落後於發達國傢,但是高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傢,而且隨著接受高等教育人數的增加,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印度比中國更有優勢的是,英語是其精英階層的第一語言。首席執行官(CEO)也被美國媒體稱為印度出口的“商品”之一。據美國《時代》周刊統計,在全球500強企業中,三分之一的高管為印度裔,包括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等知名高管。
矽谷是美國高科技企業雲集之地。據加州大學經濟學教授納維卡.辛格統計,在當地的初創科技類企業中,印度裔創始人占三分之一。當前,印度裔僅占美國人口大約1%,卻在美國高科技公司創始人中的比例達到8%。這些移民美國的印度裔精英人群可以在許多方面襄助母國。許多跨國公司正在擴大在印度的投資經營,在印度建立研發中心,部分原因正是因為作為高管的印度裔能夠參與公司未來戰略決策。
據彭博社預測,未來十五年,印度經濟將保持每年7%左右的增速,經濟總量翻兩番,2030年人均收入將達到8000美元的規模。屆時印度將超過日本和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30年之後,與中國不同,印度雖然仍會相對貧窮,但得益於更龐大、更年輕的群體及越來越多的人口紅利,印度可以繼續發揮後發優勢,實現比美國和中國更快的增長。從現在起的兩代人時間裡,印度的勞動力人口將比中國龐大得多,而青年勞動力的數量將達到中國的兩倍。
人力資源穩步上升
印度擁有創新型國傢所必備的要素:穩定的政府、開放和自由的市場、高素質的教育、不斷增長的出口業,最重要的是正增長和年輕化的人口。目前,中國也擁有正增長和年輕化的人口這一要素,但人口很快就會增長緩慢並且步入老齡化。
讓我們比較一下印度和中國的人口結構。中國存在顯而易見的人口問題,而印度如今的人口結構呈現出近乎完美的金字塔形,印度的中位年齡是28歲,而中國的中位年齡是38歲。印度的生育率在2.4左右,而中國的生育率為1.4,印度的生育水平高出中國幾乎一倍。2022年印度新生兒的數量約為2400萬人,而中國隻有956萬人。這就意味著,中國每年新生兒的數量比印度少60%。
當印度在2040年達到中等收入國傢水平時,印度將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口數量,具有最大的規模優勢。而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也是印度的優勢,英語更好的印度人才更容易進入世界市場,印度企業更容易在世界各地經營,印度學術界會更輕松地與世界其他地區交流。此外,常用英語的優勢使得印度能夠吸引更多的移民。
到瞭2040年,印度的人口預計將達16億之巨,比中國人口高出約30%(12億)。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約為8億,而中國為5億,幾乎高出中國60%。即使印度的勞動生產率隻能達到中國的2/3,印度經濟增長也將進一步縮小印度與中國的人均GDP差距。與此同時,印度的生育率將繼續顯著高於中國。
我們再來看一下對中國和印度的青年勞動力人口的預測,到2070年,印度年齡在20-39歲的青年勞動力將超過4億,是中國的兩倍多。筆者認為,青年勞動力是勞動力人群中最有創造力和最具創業精神的群體。不僅印度會有更多的年輕勞動力,而且相比中國,印度的年輕人會成為更好的創新者和企業傢。到21世紀末,印度的創新性極有可能超過中國。
總之,作為新興國傢裡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傢,印度具有很強的創新潛力。中國也許能在十年後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與此同時,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快速增長,逐步趕上中國。人口形勢的變化將成為美國、中國和印度三個主要經濟體相對競爭力演變的主要驅動力。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