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但小米憑著執著精神,勇於加入戰團。
上一篇(刊4月27日A14版)說到,在新時代下,民企的再出發就應該要“出海”,走向世界,開疆辟土。面對無涯大海,借助平臺降低出海成本,是再出發的手段;這一切的前提是需要有再出發的“引擎”,也就是推動企業迎難而上,把握新時代機遇的內生動力,這體現在中國企業傢的執著與創新當中。
五一期間,小米公佈瞭旗下電動車SU7的交付數據。截至4月底,SU7收到8.8萬份確認訂單。而自4月3日首次交付起,已交付瞭7058輛電動車。作為一個隻面世一個月的汽車產品,成績不俗。筆者回憶起3月28日的SU7發佈會現場,蔚來、小鵬和理想,業內俗稱的“蔚小理”三傢創始人,為小米齊齊站臺助陣的感人畫面。
眾所周知,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打得腥風血雨,小米的入局曾被認為會遭到行業對手的集體“圍剿”,但發佈會上四人同臺的照片,展示瞭這個行業的氣魄和格局,也讓人看到這個行業的未來。
中國汽車市場很“捲”,但在雷軍看來“價格戰有比手機行業更捲的嗎?我們從第一天開始,就是向死而生。”也許這班企業傢今後會面對更加殘酷的競爭,但正是這種不怕死的執著,贏取外界的喝彩和掌聲。
這些年筆者與眾多民營企業傢交流,切身感受到他們多數是精神抖擻、鬥志昂揚、躍躍欲試,哪怕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可以說,無論前路多坎坷,擁有執著性質的民營企業傢,隻要重新出發,就擁有無限的可能和希望。
執著是企業再出發的原動力,個人認為,企業傢的執著有兩種。其一,一間企業如果擁有不可替代的資源稟賦,例如沙特阿美,或者有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像英偉達、微軟、OpenAI,抑或有不可覆製的品牌效應,比如可口可樂、同仁堂等,隻要在這三個方面的其中一項占有優勢,不斷做優勢的垂直升級,那麼就可以在新時代中執著前行。
但有一點要清醒認識,執著不等於固執。如果企業確實不具有突出優勢,卻仍然要一意孤行,撞得頭破血流,那麼及時調整戰略,另辟蹊徑,也是一種睿智的選擇。
不畏轉型 開辟新賽道
2008年國傢發佈“禁塑令”,引發塑料行業大震蕩。當時全國塑料行業龍頭河南華強塑膠宣佈停產,幾個月之後,華強更名為惠強塑業,就在很多同行繼續固守老路時,惠強果斷決定轉攻鋰電池隔膜領域,後來成為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的核心供應商。
從華強到惠強,一字之差,差之千裡。這是從污染企業到環保企業的成功蛻變,但如果沒有當時的忍痛轉型,又怎麼會有惠強今天的浴火重生?所以,第一種執著是堅持憑自身優勢的昇華獲取更大市場;第二種執著,則是執著於勇敢轉型,開辟新賽道,兩者都能令企業得到動力再出發。
除瞭執著,企業再出發的另一動力是創新,可以說,無論企業傢堅持哪一種執著,都必須要具備創新,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而不管選擇走哪一條路都必然要是創新之路。而創新從來不局限於發明一個新東西;它可以是新的技術、也可以是新的模式,也可以是降本增效的流程改良,亦可以是新業態、新產品、新品牌等等,也包括企業管理中極具個性的新價值追求。抖音並不是第一個出現的短視頻應用程式,卻贏得全球超過10億的用戶。國產手機品牌也許不如蘋果那樣引領變革,但致力將生產工藝做到極致,將創意發明變成商業模式,令如今中國手機品牌占瞭全球市場份額半壁江山。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五千多萬間的民營企業,無論選擇深化專業或戰略轉型,穿舊鞋還是穿新鞋,隻要是走在創新的道路上,都有資格被稱為“新民企”,以創新為基礎,執著為精神,這就是我們“新民企”再出發的最大內生動力。
企業的再出發,既有引擎,也有手段,亦有市場,下一篇讓我們探討企業的傳承又能為民營企業帶來什麼再出發機遇。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