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近5個財政年度特區政府債項、歷屆財政年度特區政府財政狀況

  目前香港社會對公共財政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第一,最近五個財政年度中有四個出現赤字,從2019/20年度至2023/24年度,累積赤字4377億港元(下同)。第二,財政儲備由2018/19年度末的高位1.1709萬億元下降至2023/24年度末預計的7332億元。第三,特區政府增加發債規模,而本港過去一直以來債務水平非常低。事實上,香港的公共財政狀況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整體仍然穩健。

  過去幾個財政年度,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瞭一系列逆周期財政措施,以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影響。2020至2022年,逆周期措施分別占該年GDP約11%、5%及7%,合共支出達6400億元,單是派發消費券已超過1300億元。這些措施有力減輕瞭疫情對市民和企業帶來的影響,為香港經濟疫後復蘇創造瞭條件。隨著疫情過去,逆周期措施逐步退出,本港公共財政狀況獲得相當程度的改善。

  另一方面,在過去十年平均貢獻政府接近兩成收入的賣地相關收益,在近年出現倒退。受利率上升和美元升值影響,本港資產下行壓力增大,地價收入連續兩個財政年度遠遜預期,2022/23年度和2023/24年度分別隻達到預算目標的58%和23%。未來隨著美國加息周期接近尾聲,香港利率亦會大致跟隨回落,帶動地產價格回穩,預計地價收入將逐步恢復。

  政府開支中近75%為經常開支,主要由社會福利、衛生、教育等開支構成(三者合計占經常開支的近60%)。根據預算,2024/25年度的社會福利開支將較2019/20年度增長56.2%,衛生開支增長33.3%,教育開支增長15.5%,反映出政府在制定財政計劃時註重兼顧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顧及社會上最弱勢、最有需要的市民的情況。

  經常開支的較快增長雖然給公共財政帶來一定壓力,但對提升香港市民福祉及保持社會和諧穩定起到瞭正面影響,也是新一屆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更加積極有為的體現。

  政府擴大發債規模,計劃在未來五年,每年發債約950億至1350億元,但這並不等同於失去財政紀律。發債所得的資金將用於投資基建項目,例如北部都會區的開發,而非用於支付政府經常性開支。這些投資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有助本港經濟多元化發展,避免結構過於單一,長遠能夠提升競爭力。

  由於上述基建項目的回報橫跨年期較長,以債券融資是合理方案,而“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和“基礎建設債券計劃”兩項計劃的合共借款上限為5000億元,相當於2023年本地生產總值約17%。預計在2024/25年度至2028/29年度期間,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介乎約9%至13%,比率仍屬健康可控。

  積極恢復財政盈餘

  新加坡和香港皆屬小型開放經濟體,新加坡公共債務水平其實甚高,2023年占GDP比率約170%。值得留意的是,新加坡發債的主要用途是發展債市與投資。新加坡財政健康,政府在公共財政管理方面擁有良好的紀錄。這表明即使公共債務水平較高,也不一定令人擔憂,關鍵在於發債的用途是否能夠創造經濟效益。

  對於現時社會關註的公共財政,政府也相應做出瞭相應部署。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財政司司長宣佈公共財政方針將采取“財政整合策略,讓財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復平衡”,這有別於2023/24年的“中間偏鬆”和2022/23年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立場。今年預算案停止派發消費券,以去年每名合資格市民獲得5000元計算,可以為庫房節省330億元,而減少利得稅、差餉、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寬減可節省近70億元。此外,延遲交椅洲人工島計劃兩至三年亦有利於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隻要政府妥善合理利用財政資源,按照財政整合策略逐步回復收支平衡,應可達到經營賬目在2026/27年度起恢復盈餘,以及非經營賬目在2028/29年度恢復盈餘的目標。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