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隻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登古城、訪書院、尋文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於探尋中華文明、守護中華文化始終飽含深情、念茲在茲。央視網《聯播+》欄目特別策劃《跟著總書記探尋中華文明》系列稿件,與您一起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

古城,是外鄉人眼中的風景,也是故鄉人心中的鄉愁,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

一次次踏訪古城,一次次觸摸歷史,總書記一以貫之強調保護的重要性。在他心中,“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四十多年前,不滿29歲的習近平來到河北正定縣任職。當時正定有多處國傢級文物年久失修,習近平很痛心:“我們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後人。”他身體力行推動文物搶救和保護工作:組織文物普查、修復古寺古碑、健全保護制度……如今,正定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有記憶的城”——古街古樓、古寺古塔,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城墻街巷皆有故事。

正定古城始建於1600多年前,在歷史上有“燕南古郡,京師屏障”之稱,也被稱為北方雄鎮。在正定城內,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建築遺跡都能找到,有文物遺存“九朝不斷代”的美譽。

2015年2月15日傍晚,正在西安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安古城墻考察城墻保護狀況。在南門的城墻博物館,一張南門護城河的新水景圖吸引瞭總書記的註意。總書記在這裡停留時間最長。聽說西安把“八水繞長安”改成“八水潤長安”,總書記稱贊改得好。在南門內西甬道,總書記撫摸著一塊塊浸潤著歷史的墻磚由衷贊嘆:“城墻如此堅固、巍峨,很有古都氣勢!”他鄭重囑托:“這是世界級的寶貝,要保護傳承好。”

西安,古稱長安,十三朝古都,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赫赫宗周、巍巍秦漢、泱泱盛唐……中華文明悠遠厚重的歷史在這裡留下瞭燦若星辰的文化遺產。其中,始建於隋唐、擴建於明代的西安城墻,是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築。

2019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北京胡同考察。他從草廠四條北口下車,踏著青石板往胡同裡走,感受著老北京特有的京味民俗撲面而來。考察中,總書記對北京開展舊城保護整治的思路和做法表示肯定。他強調,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存歷史文脈統一起來,既要改善人居環境,又要保護歷史文化底蘊,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

北京老城作為我國數千年歷史上唯一保存下來的古都,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胡同、四合院被稱為北京的魂,也是這座古城發展變遷的縮影,蘊含著濃鬱的文化氣息。

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古城考察。總書記沿著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的廣濟橋步行,察看橋亭、浮橋,聽取廣濟橋修復保護情況介紹。步行穿過廣濟橋畔的廣濟門後,總書記沿石階登上廣濟樓。考察中,總書記囑托:“我們愛這個城市,就要呵護好她、建設好她。”“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潮州之名,始於隋朝開皇十一年(591年),是“潮文化”的發祥地。這座古城素有“嶺東首邑”“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美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作為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潮州擁有文物景點1300餘處,廣濟橋、廣濟樓、牌坊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22年1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遙古城,自迎薰門步行入城,登上城墻俯瞰全貌,又先後參觀平遙縣署、日昇昌票號博物館,隨後來到古城南大街,沿街巷察看古城風貌。這次考察平遙古城時,總書記再談“三個敬畏”。他說,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於我們這一代人,也屬於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城之一。走進平遙,就如同走進一座大型歷史博物館。精美的木雕、華彩的琉璃、靈動的石刻……步步有歷史,處處見文化。1997年,平遙古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