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是最早之一進入文明階段並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發展的唯一文明體,並在古代和古典時期創造瞭輝煌成就,從而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瞭巨大貢獻。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華民族完成瞭文明轉型的任務,並正在全面建設現代文明。中國青年力量也在中華民族推進文明轉型過程中登上政治舞臺,並伴隨著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過程中得以發展。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先鋒力量,中國青年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每一個歷史時期都發揮著生力軍的作用。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適應時代特征和響應使命召喚,中國青年正以新時代好青年的標準,不僅在整體上繼續發揮生力軍作用,而且還在許多領域中扮演著主力軍的角色,從而成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新力量!

同構的邏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與中國青年發展

所謂文明,是指在理性指導下人類實踐成果的總和。文明是由人類創造的,也是為瞭人類服務的,因此,文明是存在於人類之中的。於是,我們將承載相應文明的較大規模的社會共同體稱之為文明體,中華民族就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並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發展的唯一文明體,並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創造瞭偉大的中華文明。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生產力處於決定地位,並形成瞭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社會結構以及人的生存形態。在古代社會,人們在創造古代文明的過程中,形成瞭以共同體化為特征的人直接依附於人的生存形態。進入現代社會,人們在創造現代文明過程中,形成瞭以原子化為特征的通過物為紐帶而形成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生存形態。

在古代和古典時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僅創造瞭輝煌文明成就,而且也形成瞭與之相匹配的社會結構。雖然在每個階段,這些社會結構不盡相同,但是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傳統社會生產力的特征,使之形成以傢庭共同體為基礎的社會結構,傢庭承載著生產和生活等多方面功能,成為生產共同體和生活共同體有機統一的載體。與之相適應,人們也形成瞭以依附於傢庭共同體為特征的生存形態。傳統農耕文明特點導致人口流動較少等因素,使老年人成為傢庭共同體的權力掌握者。在這樣的傢庭共同體中,年輕人更多的是依附於傢庭共同體,因此,在古代和古典時期,隻是存在著生理意義上的年輕人,而不存在完整意義的青年群體。

現代文明起源於西歐,通過現代化浪潮影響瞭全球,並將其他文明體席卷其中。鴉片戰爭之後,封建王朝的腐敗無能和現代化浪潮的猛烈沖擊,使中國古典文明開始崩潰,中華民族也由此走向衰落。推動文明轉型並構建現代文明,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決定瞭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也由此踏上瞭探索構建現代文明之路。從清末開始,在回應現代化浪潮沖擊的過程中,現代工廠和現代學校開始在中國出現,並吸引瞭大批年輕人離開傢庭進入工廠和學校。聚集在工廠和學校的年輕人,不僅脫離瞭傢庭共同體,而且擁有瞭共同的生存境遇,形成瞭具有相對自主的共同社會訴求的群體。由此,作為現代意義的青年群體開始出現。

在五四運動中,青年知識分子和青年工人第一次登上瞭中國政治舞臺,並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瞭思想準備和幹部準備。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在其領導下,在中國共青團組織下,中國青年不僅全面登上瞭中國政治舞臺,而且全面參與瞭中華民族文明轉型和現代文明建設,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從此以後,作為現代意義的具有整體內涵的中國青年全面登上瞭中國的歷史舞臺。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積極參與推翻“三座大山”的偉大鬥爭,從而為完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清障任務作出瞭貢獻。新中國成立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從而為完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基礎任務而奉獻瞭青春。改革開放之後,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創造,從而為完成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發展任務而貢獻瞭力量。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在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不僅積極參與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任務,而且正在以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投身於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生力軍與主力軍之間: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構中的中國青年角色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瞭文明的發展。在文明發展的每個階段,生產力的變化導致社會結構的變化,推動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結構也因此而發生變化。之所以年輕人在古代社會條件下依附於傢庭共同體,而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卻成為相對獨立的社會推動力量,就是基於生產力的變化所帶來的社會結構變遷,進而使不同群體在社會中的生存形態和作用發揮的差異而引起的。

進入現代社會之後,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不斷迭代創新,進而推動瞭生產力持續發展,由此導致社會結構變化以及不同群體作用發生快速變遷。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以社會主義方式來推動現代化建設。從技術基礎來看,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所推動的現代化建設主要是以工業化為基礎內容的。工業化發展,一方面需要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需要基礎資金,這兩方面都需要積累。相應地,青年人被組織在學業共同體或職業共同體中完成積累性任務,就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征。這就意味著,在工業化條件下,中年人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相對而言,青年人扮演著生力軍角色。當然,在此過程中,在每次社會重要轉折時期,基於其所具有的最少保守性、最大創新性、最具革命性的特點,青年人也總是扮演著先鋒的作用。

新一輪技術革命對中國產生瞭重大影響,進入21世紀之後,數字技術革命使中國開始進入瞭網絡社會。數字技術快速迭代發展的特性及其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後果,使青年人比中老年人更能夠適應網絡社會和數字社會,並且在數字技術運用和創新方面,青年人也更具有比較優勢。數字技術的發展所呈現出的快速迭代的特點,導致數字技術代際更迭與青年代際更迭形成同構性,從而使每一代青年人都比其他年齡段的人口,更加適應本階段的數字技術的運用和創新,以及由此所帶來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變遷。這就意味著,從技術維度來看,數字技術的革命和發展,導致社會權力開始向青年人轉移,並且在許多領域中,不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作用上,青年人都呈現出起到瞭主導性作用的趨勢和現狀。

在工業化時代,基於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訓練和積累的需要,人類社會形成瞭學校集中學習的制度安排,由此就將大批青年人集中在學校空間內,與社會生產和生活的主流空間形成瞭相對隔離狀態。網絡技術和數字技術的發展,從技術維度上突破瞭這一制度所產生的區隔性效果,使青年人能夠在網絡空間和虛擬空間中發揮作用,隨著整個社會進入網絡社會和數字文明階段,這一影響就進一步加大,進而對整個社會產生重大影響。這就意味著,在網絡空間、虛擬空間乃至整個社會之中,青年人的影響作用比工業化時代大大增強,甚至在許多方面已經發揮瞭主導性影響。

從社會權力在不同年齡群體中分佈情況來看,我們可以說,農業社會是老年化社會,工業社會是中年化社會,數字社會是青年化社會。基於從技術維度和制度維度兩個方面的分析,我們發現隨著網絡社會和數字文明的到來,青年人不僅整體扮演著生力軍的角色,而且在許多領域和許多方面已經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快速變遷,特別是數字技術的迭代發展,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方面以及推動整體社會發展方面,青年人所發揮的先鋒作用就更加明顯。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征程,創新已經處於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數字技術革命方興未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和發展也進入躍升性發展階段,這就需要我們更好發揮青年人的先鋒作用,不僅要發揮其整體的生力軍作用,而且要重視其在許多領域中的主力軍影響。隻有如此,中國式現代化才能持續不斷地獲得創新支持;隻有如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持續不斷地擁有先鋒引導;隻有如此,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持續不斷地保持青春律動。這就意味著,在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必須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繼續高唱青年之歌!

青年強,國傢強: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的中國青年使命

從文明發展的邏輯來看,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需要青年人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既要求青年人要自覺承擔起這一歷史使命,同時也需要黨與國傢創造條件,讓青年人能夠順利成長並履行使命。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強,則國傢強。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述,為青年發展、青年作用和青年工作闡明瞭機理、明確瞭方向、作出瞭部署,從而使新時代中國青年能夠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第一,明確瞭青年發展與國傢、民族和文明發展的內在關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青年強,則國傢強”的論斷,是從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實踐邏輯三個維度分析而得出的結論,因此,這一論斷是新時代新征程我們發揮青年作用和做好青年工作的重要依據和根本遵循。從理論邏輯來看,“青年強,則國傢強”反映瞭青年與民族、國傢、文明之間的一般關系,是現代文明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在青年與國傢之間關系中的體現;從歷史邏輯來看,“青年強,則國傢強”說明瞭中國青年發展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間的關系,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歷史過程中青年與國傢關系的總結;從實踐邏輯來看,“青年強,則國傢強”闡述瞭中國青年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作用,為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中處理好青年與國傢之間的關系指明瞭方向。

第二,明確瞭青年發展和使命履行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坐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青年生逢其時,施展才幹的舞臺無比廣闊,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斷,實際上是基於對時空兩個維度的分析,對青年發展及其使命履行所作出的結論。從時間維度來看,這一判斷將青年的生命歷程與時代特點聯系起來,指出瞭當代青年生活在新時代之中,而在新時代中,我們完成瞭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新征程,正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對於當代青年人來講,這是一個好時代,能夠生活在盛世之中,這是幸福的,是“生逢其時”的。同時,新時代新征程又為青年提供瞭可以大展風采並作出貢獻的眾多機會,這是幸運的,對當代青年人來講,從空間上來看,“施展才幹的舞臺無比廣闊”。黨的二十大宣佈,從現在起,黨的中心任務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對當代青年人來說,“實現夢想的前景無比光明”。

第三,明確瞭青年工作的戰略地位和工作要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要把青年工作作為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這些重要要求,是根據在新時代新征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中青年發展和青年作用所作出的。也就是說,提出這些要求,不僅基於理論和歷史的邏輯,而且基於戰略和實踐的邏輯。因此,青年工作就成為全黨戰略性工作之一。既然作為戰略性工作,就必須圍繞青年工作進行系統落實,這就需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第四,明確瞭青年發展的目標要求和使命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青年發展關系到國傢發展,青年工作成為戰略性工作。這就意味著,對於黨和國傢來講,不僅要對青年工作進行部署,而且也要對青年發展提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論述,就是對新時代新征程青年發展和青年作用的要求。一是要求“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二是要求廣大青年“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三是要求廣大青年要“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四是要求廣大青年要“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本文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庫·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基地主任)

監制:皮鈞

終審:藺玉紅

審校:劉曉 劉博文

編輯:六一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