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網絡暴力肆虐八方。

從素人到明星,都飽受其苦:

因「黃謠」抑鬱而終的粉發女孩鄭靈華;

被網暴壓垮走向自殺的尋親男孩劉學州;

還有前不久,遭受網暴的汶川地震幸存女孩牛鈺……

雖說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但即便是官司勝訴,也常常得不到一句道歉。

更糟糕的是,網絡暴力的魔爪越來越伸向未成年人。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去年發佈瞭一份數據:

在13-17歲的美國青少年中,有47%的人遭受過六種網絡暴力中的一種。

皮尤研究中心研究報告中對於網絡暴力的六種定義

很難想象,這些孩子心理正遭受著怎樣的煎熬。

互聯網時代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需要重點關註。

今天,魚叔借一部新出的高分英劇,聊聊這個話題——

《我是》第三季

I AM RUTH

說這是一部「劇」,其實有點奇怪。

首先,它就一集

92分鐘,相當於一部電影。

其次,雖然是「第三季」,但故事上完全獨立

從人物到情節,都與前兩季毫不相關,所以也可以放心直接食用。

擔任主演的,是我們熟悉的凱特·溫斯萊特

而劇中飾演女兒角色的,也是她現實中的真女兒,米婭·塞普雷頓

前不久,凱特憑借這部劇拿下英國電視學院獎的「視後」

在發言中,說瞭這樣幾句話:

如果我能把這切成兩半,我會把另一半給我女兒。

這是我們一起完成的,孩子。

有些日子,她經歷許多痛苦,深挖自己的內心,進入非常恐懼的精神狀態。

這讓我深感震驚。

實際上,凱特自25年前出演《泰坦尼克號》爆火後,也一直受到輿論的侵擾。

「肥溫」「肥婆」的稱呼,從未消停。

自己好不容易走出身體羞辱的痛苦,現在又看到女兒一代,受到更加嚴重的網絡暴力。

而這部劇,恰是通過一個母親的視角,側面揭露瞭社交媒體的負面效應,對一個中學女孩的深深摧殘。

開學第一天,母女倆就因為穿著問題大吵一架。

露絲調侃瞭一下女兒的短裙——

穿這麼短的裙子去學校真的好嗎,哈哈。

女兒立馬反駁——

那你穿這麼低領,這麼難看的紫紅色裙子真的好嗎?

不要因為我穿短裙就指責我。

一開始,露絲以為這隻是司空見慣的傢常鬥嘴。

但沒想到,女兒越吵越兇。

語言像機關槍一樣不停射出,臉漲得通紅,淚流不止。

露絲急忙向女兒道歉。

但女兒的情緒依然失控,甚至用不堪入耳的言語羞辱自己的母親。

去你媽個婊子,滾開!

說完這些,憤怒離開。

順便給瞭老媽一個「國際手勢」。

這個青春期叛逆,實在是有些硬核。

在露絲眼裡,女兒的問題不止如此。

比如,沉迷手機和社交媒體。

手機不離手,飯也不吃,覺也不睡。

琢磨怎樣穿搭和化妝,如何才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以供自己發在社交媒體上。

又如,自我孤立,拒絕溝通。

成天將自己關在屋子裡,和母親之間幾乎沒有任何溝通。

露絲隻能偷聽對方,來獲取信息。

還比如,極度敏感、易怒。

總覺得母親在處處針對她,指責她。

母親讓她吃點正常午餐,而不是餅幹,她立馬感到被冒犯。

那感覺像是被人孤立,任人擺佈一樣。

女兒的這些叛逆行為,讓露絲的生活充滿瞭壓力。

早上叫女兒起床上學,就是一件難事兒。

白天在公司也不能安心工作,擔心女兒會不會搞出什麼事情來。

晚上也沒有辦法很快安睡。

被女兒不斷的手機提示音搞得心煩意燥,還要時不時趴在墻上確定女兒是否睡瞭。

但是這些都不是露絲最大的壓力來源。

女兒一切的不正常,並不是簡單的青春期叛逆,而是心理出現瞭狀況。

每次發完脾氣,她都會情緒激動地進行反復洗漱。

不洗到破皮都不會停下。

不得不說,女兒的樣子可把露絲急壞瞭。

面對女兒這樣的狀況,露絲更不敢強制管束,怕適得其反。

於是,隻得每天都處於一種小心翼翼的狀態下。

不停地對女兒道歉,安撫女兒的情緒。

如果實在壓力過大,也隻能在車裡一個人自言自語發泄一通。

她不是沒有想過幫助女兒走出情緒障礙。

但是最起碼,要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

可是女兒始終拒絕溝通,讓露絲無從下手。

直到有一天,學校老師告訴她,女兒學校表現很不好,成績下滑很嚴重,並且建議去看心理醫生。

回到傢後,露絲的情緒終於爆發瞭。

對女兒一通訴說。

她痛心於女兒對自己的不珍惜,更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不喜歡這種無力的感覺。

我不喜歡總覺得自己在做錯事。

我也不喜歡讓一個不知道是什麼鬼的學校老師來告訴我:

我的孩子穿得像個蕩婦一樣去上學,而且她的成績還在下滑。

我他媽其實根本不在乎你有沒有得C、D、B還是A。

但我真正在乎的是,我知道這對你很重要。

我在乎的是,你最終會對自己感到痛心失望。

露絲的自白有打動女兒嗎?

有的。

但是女兒有給出答案嗎?

並沒有。

露絲該怎麼辦?

這部劇的英文片名是「I Am Ruth」。

Ruth既是一個母親的名字,也是她的所處的困境。

英文中,這個單詞也有悲哀、悔恨的意思。

露絲就是出於這樣的狀態。

像身處暴風雨前夕的大海中,被海浪不停地襲擊,別無他法。

女兒的狀況越來越糟糕。

她徹底放棄瞭上學,每天躲在自己的房間中。

窗簾緊閉,燈也不開。

被子裹緊,任由黑暗糾纏著自己。

很明顯,女兒抑鬱瞭。

她並不是不想告訴母親自己出瞭什麼問題。

而是她自己也無法用具體的語言來描繪具體的問題到底是什麼。

直到現在,醫學上仍舊沒有準確找到抑鬱癥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我不需要你那樣吼我。

我不知道怎麼瞭,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

我無法給你任何答案,因為我沒有答案。

但可以確定的是,有一部原因是,女兒長期困於一個不健康的環境。

這個環境就是社交網絡

雖然電影沒有直接呈現,她在網絡中到底經歷瞭怎樣的經歷。

但,我們可以從露絲看到女兒社交賬號中那些留言的反應中,略窺一二。

看看別人用多不好的話說她。

這都是些什麼啊。

按照「大眾」標準,女兒或許算不得一個標準的美女。

但要說醜?那也是無稽之談。

隻是她自己並不這麼認為。

為瞭能夠在社交平臺上放出更好看的照片,得到更多的贊美。

她不停琢磨著,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貼近大眾的審美標準。

甚至為瞭討好所謂「觀眾」,不知從哪裡買瞭情趣內衣。

她看著從雜志上剪下來的美人,將那件不合時宜的衣服套在瞭身上。

對著鏡子,扭動身體,找到最優的角度,拍下照片。

修圖,配文,發送。

在網絡世界中,最不吝嗇的就是惡語。

女兒不僅沒有得到想象中的贊美,反而是鋪天蓋地的嘲諷與評頭論足。

在這些文字的痛擊下,她開始對自己產生質疑,對生活失去希望。

我真的很害怕,因為我覺得自己再也無法感受自己瞭。

而我也不知道我的自我去瞭哪裡。

我真的很害怕自己無法恢復過來。

遇到這種情況,也許很多人會說:

不看這些言論不就好瞭。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

加拿大一位社交媒體專傢貝利·帕內爾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表明:

社交媒體,它給我們帶來的危害就像對藥物成癮一樣。

每當有人點贊,你就像註射瞭多巴胺一樣,開始感覺良好。

你得到瞭更多的「社交貨幣」。

那麼我們怎麼讓自己過癮呢?

再看一眼點贊數,就這一回嘛。

再發一條狀態,就這一回嘛。

對待惡評也是這樣。

女兒無法停止繼續發照片的行為,也許這次能得到別人的喜愛呢?

她也無法徹底不去看那些留言,萬一有贊美之言呢?

一方面,消息的提醒鈴聲像是催命符一般,恐嚇著她。

但如果真的沒有瞭手機,她又會陷入焦慮、恐慌。

這種狀況,與藥物上癮毫無分別。

於是,精神逐漸走向崩塌的她,選擇傷害自己來得到一刻的輕松。

看著女兒手臂上一道道傷痕,露絲的精神也崩潰瞭。

這個傢庭走進瞭至暗時刻。

據加拿大精神健康協會發現:

每天花兩個小時逛社交媒體的中學生,有嚴重的焦慮和抑鬱,並且更容易有輕生的念頭

自從開始走入數字化時代,我們的生活就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社交網絡已經成為人類社交的基本要素。

尤其是千禧年代之後的青少年,某種程度可以說是在網絡中完成瞭對於世界的認知。

當然,網絡本身是一個科技工具,並不是問題之源。

微博、推特出現的本意,也不是讓大傢有一個隨意辱罵、攻擊他人的平臺。

但網絡的虛擬性成為瞭某些人的保護罩。

他們利用這一點來宣泄自己的憤怒,向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進行言語上的羞辱、攻擊,形成網絡暴力。

這種暴力,也許不是拳拳到肉的直接打擊。

但,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

就像那部有關人肉搜索的電影《搜索》。

傳到網絡上的,僅僅是一段沒有前因後果的視頻,就引發瞭一場聲勢浩大的網絡暴力。

人們對於一個完全陌生的女人,展開瞭全民聲討,還引發瞭各種謠言。

徹底釘死在他們建立起的道德恥辱柱之上。

還有韓國自殺的女明星崔雪莉。

生前,網絡上到處充斥著有關她的不堪言論。

穿衣大膽瞭,罵。

表情不好看瞭,罵。

說話不清楚瞭,直接說吸毒。

和貓咪拍張照片有些另類,直接空口鑒虐貓。

甚至到瞭死後,各種言論也不停歇。

《我是》第三季的主演凱特·溫斯萊特,也曾因為身材原因,被人詬病。

特別是當年出演《泰坦尼克號》後,受到各種言語上的攻擊。

好在,凱特是一個強大的女性,這些對於她來說不足掛齒。

前兩年出演《東城夢魘》時,也毫不在乎自己面容的衰老和身材的發福。

在大多數場景,幾乎素顏出場,甚至要求導演不要刪掉親密戲裡露出的小肚子。

此次出演這部英劇,也是希望可以讓人們更加關註社交媒體對青少年身心的隱性影響。

特別是傢長們,能夠對此事產生足夠的重視。

故事的最後,女兒在露絲與專業人士的幫助下開始改變,嘗試回歸正常生活。

可現實則是,很多孩子也沒有如同露絲一般的傢長,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

甚至有很多人並不能理解,反而怪責孩子太脆弱。

「我那個時候……也沒像你這樣……」

類似的話實在是耳熟。

他們或許還不明白,網絡暴力,很多時候連成年人也無法承受。

更何況,心智都還處於成長期的青少年呢?

網暴者的懲治,必不可少。

但對於受害者的救助,也急需更多的關註。

全文完。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