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们见证了人潮涌动的景象,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人数恢复甚至超过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往日繁华再现。氤氲的热气之下,需要激荡的想象,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在张辉看来,旅游的恢复,不仅需要人气旺,也需要消费热。如何让旅游在人数与效益上齐头并进,如何使整个旅游产业链得到有效恢复,让旅游各个业态,特别是传统旅游业态恢复至2019年的效益水平,真正让中国旅游走向高质量发展,仍亟需破题。

棋至新局,凤凰网旅游2024年新年策划《让旅游更有温度》专访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辉,总结、思考、重启、破局,为所有关心旅游行业发展的人,复盘2023,展望2024,为新一年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启示。

01

旅游业恢复

需人气旺 也需消费热

2023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出行人次增幅明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

总结2023年旅游业恢复情况,张辉认为,尽管旅游人数的恢复显著,但整体消费的恢复步伐仍慢于人数恢复。随着理性消费成为常态,炫耀式消费逐渐淡化,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性价比高、品质好的旅游消费。

在他看来,2023年,汉服、沉浸式体验、户外登山、Citywalk等旅游热词的涌现,研学旅游、亲子旅游、博物馆旅游的火爆,恰恰说明青年市场已成为旅游消费支撑,而文化类、学习类、成长类和个性化的旅游需求已成为引领。

旅游需求的变化,对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恢复速度影响显著。由于游客对彰显个性的旅游活动需求旺盛,如滑雪、冲浪、帆板等个性化、技能型的旅游活动增长迅速;随着近距离旅游消费、微度假的兴起,城市街区以及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恢复显著,相较于传统的景区旅游而言,增长更为明显。于此同时,由于常态化老年旅游恢复缓慢,2023年团队旅游的恢复相较于散客旅游而言更加势弱,长线旅游的恢复情况弱于中短距离旅游。

02

目的地发展模式转变

“+旅游”进一步凸显

“旅游+地产”模式,被认为是过去十几年里重塑旅游业格局的最重要力量,如今,随着地产业低迷,这一模式的可持续性引发思考。“以地产带旅游或者‘地产+旅游’的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我认为已经告一段落了。”受到以地产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影响,旅游投资放缓,而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支持旅游开发压力加大。张辉认为,旅游开发、旅游目的地发展正处于探索、摸索和重构的阶段。“旅游+地产”并非原罪,但寻找新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旅游对相关产业的赋能不断加强,“+旅游”的发展方式正在进一步凸显。在张辉看来,随着旅游边界及旅游形态的进一步演变,各行各业通过“+旅游”方式创造新旅游空间、旅游场景、旅游产品的意识更加提升。

“食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吸引力增强,为目的地发展提供思路。2023年以来,涌现出“进淄赶烤”“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等现象,说明节事活动、赛事活动、演艺活动、美食体验正在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也为下一步旅游要素独立化和旅游要素产业化创造巨大条件。

张辉表示,旅游开发重点已由资源空间转向两个重要空间:城市空间以及乡村空间。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也是旅游开发的两个主战场。而随着酒店、景区、度假区的布局形成,为大尺度的国家度假区创造很好的发展基础,旅游聚集式开发已形成基本态势。

03

入境游恢复

2024年是关键一年

前年,张辉在接受凤凰网旅游采访时曾预测:“2023年旅游恢复是春天看人气,五一看流量,暑期看效益。”彼时,张辉预判中国旅游业的恢复大体需要两年多时间。此次接受凤凰网旅游采访,他表示:“目前,人气问题、流量问题都完成了,但是效益并没有形成,现在看来当时的判断是对的。”

张辉认为,2024年旅游业能否恢复至2019年的规模和效益水平,入境游的恢复至关重要。

202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当中特别提到实施入境旅游促进计划,将优化入境旅游产品和线路,推出更多广受入境游客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等。

“可以看到,国家层面对入境旅游给予高度重视,推动签证问题、支付便利化问题的解决,并积极加大对国外主要客源地宣传,把入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作为改善国际环境和贸易环境重要的内容来看待。从2024年开始,国家会加大对这方面的促进政策。入境旅游能不能恢复,就取决于2024年能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