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 | 張琳,編輯 | 王靖

中午11:20分,距離公司規定的午休時間還有10分鐘,上海一座白領聚集的寫字樓裡,林躍和同事躲開領導的視線,偷偷溜下瞭樓。

“晚一點去可能就需要等位瞭。”林躍口中“一位難求”的並非某傢米其林或網紅餐廳,而是一傢人均不到40元的自助旋轉小火鍋店。

這傢小火鍋店就開在林躍公司附近商場的地下二層,隔壁就是有著“平價西餐”美譽的薩莉亞,每到中午,小火鍋店總是率先被附近午休的年輕人攻陷。

“不到40元的價格,就能吃到上百種蔬菜水果,還有薯條、炸雞腿和小酥肉,還要什麼自行車?”幾次下來,這傢小火鍋店成瞭林躍和同事們的“固定食堂”。

同一時間,在北京的南希也發現,近一兩年,平價小火鍋店越來越多,與南希曾經印象中樣子有點low的小火鍋店不同,新一批的小火鍋店不僅食材新鮮豐富,店鋪裝修風格也更加簡潔時尚。

“29.9元一位自助小火鍋”“人均不超過40元吃到撐”,這些主打性價比的小火鍋品牌避開CBD商圈等高租金的地帶,上海閔行區、北京第一大社區天通苑、北上廣非核心商圈寫字樓……這些外地來打工的年輕人聚集的地方,低價小火鍋店成瞭他們的據點。

一邊是,曾經盤踞在三四線城市,甚至縣城的平價小火鍋們,正在向一線城市發起進軍。盛香亭轉轉熱鹵、農小鍋、小涮哥、森季旋轉火鍋等一批區域性平價小火鍋正在加盟擴張,進行全國化佈局。

另一邊,越來越多火鍋品牌和快餐品牌們也盯上瞭低價小火鍋這一品類。近日,南城香在部分門店推出瞭37.8元/套的“100%原切肉小火鍋”;而就在一個月前,海底撈也推出瞭人均不到80元的子品牌“嗨撈火鍋”,佈局中低端火鍋市場;在更早之前的2021年,巴奴就已經推出瞭人均35元左右的“桃娘下飯小火鍋”。

早在1999年,伴隨著第一傢吧臺式小火鍋呷哺呷哺開進北京,一人食的場景、高性價比和輕松的氛圍風格,成為錢包不鼓的年輕人的心頭好。

但近幾年,火鍋價格不斷攀升,海底撈的客單價早已突破一百元,曾經的平價火鍋代表呷哺呷哺客單價也從2017年的48.4元漲至2022年的63.9元。也正因如此,“為什麼火鍋價格越來越貴?”和“火鍋刺客”等相關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而對於如今,比起“服務”更看重“性價比”的年輕人而言,平價小火鍋的需求仍需要被滿足,這或許就是平價小火鍋再次翻紅的原因。

然而在平價小火鍋彰顯自身穿越生命周期的強大生命力的同時,不少從業者卻沒能穿越過這個冬天。

就在兩個月前,王鑫將自己經營的小火鍋店轉讓瞭出去。三年時間,王鑫投入瞭60多萬元,但直到把店轉讓出去,還是沒能回本。

一邊是沖擊北上廣,一邊卻是撤店和出兌。萬億級的火鍋市場,搶食者甚多,看起來“小而美”的平價火鍋賽道,廝殺同樣慘烈。

01

一線城市總有太多東西在引誘著年輕人沖動消費。尤其是在北上廣,掙多少似乎都不夠花。

林躍,25歲,來上海快2年多瞭,月薪卻隻有8K。與社交媒體上動輒年薪百萬的同齡人相比,林躍的收入似乎有點拿不出手,但即便如此,這已經是他每天加班加點的努力所得瞭。

在上海這座欲望之都,“致貧”變得很容易,一頓大餐或者出去玩一次,錢包就癟瞭。也正因如此,林躍總是盡量縮減開支,房子是合租的,一個月的租金是2500元,也從不在商場買東西,PDD是他最鐘愛的網購平臺。

飯總還是要吃的,但動輒40元的工作簡餐卻也讓林躍欲哭無淚,自己做飯又實在沒有時間。所以,當他第一次看到公司附近新開的小火鍋店立在門口“33元/位無線暢吃”的招牌時,簡直不敢相信這是2023年在上海能看到的物價。

林躍常去的這傢店采用的是自助旋轉小火鍋的形式,一人一鍋,店面雖然不大,但涮燙的菜品卻很多。“事實上,33元是沒算上鍋底費的價格,不過鍋底也就10元,有不同辣度的鍋底、清湯和菌湯鍋選擇。現在隨便吃一頓麻辣燙都要超過30元,43元的自助小火鍋不要太有吸引力。”

坐標北京的南希也是平價小火鍋的擁躉,火鍋店是最近南希在三環邊兒一傢商場逛街的時候發現的,簡約時尚的裝修風格,按簽收費的計算方式,隨處可見“純牛肉,不摻假”的提示標語,儼然一傢升級版的旋轉小火鍋店。

鍋底10元,蘸料7元,食材都是提前串好的,每根簽字1.5元,拉面免費。不大的小料臺上卻擺放瞭近20種的蘸料,墻上懸掛的蘸料秘訣貼心地提供瞭老北京、重慶、潮汕和四川的四種蘸水調制方式。店內既有一人食的吧臺座位,也有滿足多人聚餐的普通座位。

“差不多50元就能吃飽。”在打卡這傢小火鍋前,南希跟朋友周末逛街的時候經常會選擇吃火鍋,“想不起來吃什麼的時候,吃火鍋總沒錯。不過現在隨便一傢火鍋店,鍋底就得七八十元,羊肉五六十,牛肉七八十,百葉黃喉一類的拼盤要一百多,再點點兒蝦滑、丸子和青菜,兩個人就能吃三四百元。”

“有這個錢我都能在傢吃撐好幾次瞭。”更重要的是,面對滿大街標榜自己最正宗的川渝火鍋,林安挑不出一個有特色的,“去麥德龍買份底料回傢吃,其實一個味兒。在吃上,我不怕花錢,但更希望吃到有特色的東西,普普通通的麻辣鍋底,真的不值得我花那麼多錢。”

但一頓傢宴火鍋之後的滿桌狼藉,是南希最頭疼的,如今,南希大眾點評收藏菜單中的這傢平價小火鍋,成瞭最佳解決方案。

在大眾點評上,南希收藏的這傢小火鍋被打上瞭“新店”的標簽,店面第一條評論的發佈時間顯示為2023年9月22日。

字母榜以“旋轉火鍋”“小火鍋”等關鍵詞進行搜索,大眾點評顯示的門店總數已超過百傢,其中被打上“新店”標簽的門店不在少數。

02

熱辣沸騰的鍋底足以撫慰每一個漂泊的靈魂,對於年輕人而言,火鍋從來就不隻是食物。

繁華都市裡的巨型廣告牌,構建瞭年輕人對於理想和體面生活的想象,但裝修豪華的品牌火鍋店,卻因為高昂的價格令很多剛剛開啟北漂、滬漂的年輕人卻步。

如今火鍋變得越來越貴。以前“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瞭的”,現在“真的需要一頓人均150的火鍋解決嗎?”

“性價比”無疑是近日小火鍋翻紅的主要原因。翻看大眾點評和小紅書等平臺,“便宜實惠”“性價比超高”“菜品豐富”等成為伴隨著小火鍋出現的高頻詞匯。

但聚在小火鍋店裡的可不隻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他們也可能是月薪2萬+的金融從業者,也可能是坐擁幾十萬粉絲的網紅,對他們而言,小火鍋店的吸引力不隻是性價比。

“hello,文森,brief已經發過去瞭,對方反饋後,我再和莫妮卡團隊碰下。”周五晚上八點,結束當天最後一項電話會議後,從北京CBD的一座辦公大樓出來後,艾倫坐上瞭通往北京第一大社區——天通苑的地鐵。

艾倫,A面是CBD滿口飆英文的精致投行白領 ,B面也是一枚身不由已的社畜,與普通的北漂打工人相比並無二致。

剛出地鐵口,一陣陣熱辣的香氣直沖鼻孔,艾倫一頭紮進瞭街邊的旋轉小火鍋店。“上班‘精致’關我下班‘接地氣’什麼事兒。”艾倫關於旋轉小火鍋最早的記憶其實是在大學校園裡,按簽收費的小火鍋,吃到撐不過30元。“公司附近的精釀酒館喝一頓,夠我在這兒吃一周的。”

當結束一天的勾心鬥角和辦公室政治後,小火鍋店是艾倫唯一可以暫時擺脫“OKR”、“+1”等行業黑話的地方。這裡沒人認識他,夜色和濃濃的火鍋白氣是最好的“保護色”,不用像在人均200+的餐廳一樣“保持支楞”,聽著左邊的大學生討論拼多多,後邊的大姐和老板聊早市10塊錢一大把的雞毛菜,這些熱鬧如同白噪音,讓他覺得前所未有的放松。

對於熟客而言,小火鍋也有隱藏菜單。阿超是名在社交媒體上擁有50多萬粉絲的足球博主,第一次是被女朋友拉著走進小火鍋店的,“小火鍋食材豐富且素菜多,正好適合減肥期的她,她甚至把小火鍋當減脂餐來吃。”但對於無肉不歡的阿超來說,卻是另一番把小火鍋吃成大火鍋的吃法。“羊肉單點,一份15元,我通常點3份,其他菜品都包含在38元的自助裡瞭,吃到扶墻也沒過百。”

再後來,這傢小火鍋店成瞭阿超和幾個哥們的據點兒。“在海底撈,要想把人均餐費控制在100元以內得算計著點,但在這裡,敞開瞭點也沒多少錢。”而且阿超發現在這樣的平價小火鍋店,甚至同樣能享受到海底撈般的服務。

“這類社區店做的是熟人生意,一來二去就跟老板熟絡瞭,店裡的酒水不合我們口味,老板默認我們可以自帶。反而因為單點肉菜提升瞭店裡的客單價,老板每次都會從後廚直接準備,送上一個新鮮果盤。”雖然這些水果也都被分別擺在旋轉火鍋的傳送帶上,但這種“另眼相待”的方式卻讓阿超和朋友們很受用,也成為他們經常走進這傢店的理由。

03

從1999年小火鍋“鼻祖”呷哺呷哺第一傢店挺進北京算起,小火鍋甚至陪伴瞭一代人的成長。

經過20年的迭代,如今的小火鍋從食材供應鏈、設備供應鏈到店面的裝修設計都有所提升。字母榜走訪多傢平價小火鍋店發現,比起過去20幾種可供選擇的食材,如今的小火鍋店食材種類大都超過瞭30種。食材品質也有所升級,牛羊肉也可以單點,有些門店的鍋底甚至有近10種;就餐模式也更加多元,除瞭一人食,不少門店還提供多人就餐位,冷櫃自取、旋轉自助、按簽收費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同時裝修風格也更加年輕化。

迭代後的平價小火鍋因準入門檻兒低且不再需要培育市場,對創業者們同樣有吸引力。2019年年底,35歲的大東辭掉瞭上市公司運營管理的工作,在北京三環外一傢臨近地鐵的商場B1層,開瞭一傢旋轉自助的平價小火鍋店。

選擇餐飲賽道的原因很簡單,在大東眼裡,火鍋消費市場基礎好,人工成本低。重要的是,比起大火鍋店,小火鍋的成本更低。

但現實很快讓大東清醒瞭過來,加盟費、設備費、房租、人工……測算下來,大東的投入超過瞭50萬元。

雖然定價隻有39元/位,但大東直言“是賺錢的”。“平價小火鍋的定價方式看似簡單,但其實都是被精心設計出來的,從食材的搭配到店內裝修的成本控制,這裡面有很多講究。甚至食材的擺放,轉幾圈客人能吃飽,這裡面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大東店內的食材搭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調整瞭。他對字母榜直言,如果為利潤最大化,事實上,還可以從食材上再做取舍,“但如果犧牲產品品質,可能我的店也挺不過三年。”從業三年,大東認識瞭不少同行,但其中有一半都幹不下去瞭。

即便價格便宜,消費者也會用腳投票。對比起連鎖火鍋店,走進街邊的一傢不知名小火鍋店很像是“開盲盒”,很難說開出來的是驚喜還是驚嚇。

在找到心儀的小火鍋店之前,小羽也曾沒少踩過坑。“有的鍋底蘸料超級難吃,雖然食材很新鮮,但吃不瞭多少就放棄瞭;還有的鍋底和調料不錯,但食材非常差勁,各種合成肉簡直難以下咽;還有的宣傳很便宜,但鍋底和調料都另外算錢,加在一起也差不多七八十元瞭。”

如今,每每想不出吃什麼,居住在北京通州的小羽就會到附近的華聯商場去吃小火鍋,自助小火鍋店就開在呷哺呷哺的旁邊,在小羽看來,比起呷哺人均70元的單價,這傢均價隻有36元的自助小火鍋,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然而就在一個月前,小羽發現這傢僅僅開張瞭半年的小火鍋店關門瞭。

兩個月前,王鑫也從小火鍋賽道“鎩羽而歸”,如今正在尋找新的創業項目。“火鍋賽道各個價格帶的競爭都很激烈,尤其是50元以內的小火鍋,除瞭同類小火鍋店,對手還可能是冒菜或麻辣燙。”受商場人流量減少的影響,王鑫的小火鍋店沒能撐過兩年。

在消費降級的浪潮下,平價小火鍋店歷經20年的發展,再次獲得瞭年輕人的青睞。但在早已經紅海的火鍋賽道中,圍繞著不同消費能力年輕人的火鍋爭奪戰,廝殺都一樣慘烈。

(文中林躍、南希、王鑫、小羽、艾倫、阿超、大東均為化名)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