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這是今年旅遊業最大一筆融資。
投資界獲悉,旅遊體驗平臺Klook客路旅行宣佈完成2.1億美元融資(約15億人民幣)。此輪融資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領投,其他投資人包括:BPEA EQT霸菱、Atinum Investment、Golden Vision Capital、泰國開泰銀行和大城銀行等。
這是一個崛起於香港的獨角獸。2014年,投行出身的林照圍和王志豪,聯合技術出身的熊小康,成立境外旅遊服務提供商Klook客路。9年間,Klook身後聚集瞭經緯創投、紅杉中國、微光創投、博裕資本、軟銀願景、高盛、華創資本等一眾我們熟悉的投資機構。目前,公司已經做好瞭IPO準備。
此時拿下巨額融資,並不令人太意外——正如Klook表示,2023是亞洲旅遊市場復蘇元年,而針對中國內地市場,將積極探索出境自由行市場及入境業務。如此一幕,剛好對應瞭最近中國擴大免簽政策。
01
三位年輕人聯手
紅杉罕見投瞭5輪
Klook的故事,緣於尼泊爾山間的一道靈感。
時間回到2014年,林照圍和王志豪在尼泊爾旅行。當時,雖然在線旅遊業的發展已經讓酒店、機票等產品標準化,但目的地信息和資訊卻依然嚴重碎片化——語言障礙、交通不便、活動預訂不流暢、宰客、服務差等種種問題,這些往往會嚴重地影響著一趟跨境遊的體驗。
創業的念頭開始萌芽。回來以後,王志豪賣瞭香港的自住公寓,和林照圍找到瞭技術出身的熊小康,三人聯手創立瞭Klook客路。
很快,Klook迅速進入瞭風投的視野。企查查顯示,成立9年,Klook共完成8輪融資,融資總額近10億美元。
成立之初,Klook便獲得瞭由騰訊集團資深執行副總裁、知名天使投資人吳宵光領投的種子融資,金額達150 萬美元。2015年,Klook又獲得瞭經緯創投、華創資本和CVC資本500萬美元A輪融資。
但危機也悄悄來臨。2016年,Klook從香港、深圳、臺北三個辦公室,擴展到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近十個國傢和地區,業務十倍速增長。但是,由於當時在線旅遊創業持續低迷,融資一直不到位,公司運營和流動資金一度吃緊。到瞭2016年中,連發工資都有壓力。
林照圍曾回憶,那幾個月簡直是度日如年。“焦慮不像洪水撲面而來,更像離岸流,每次快上岸的時候又把你卷走,周而復始,不知道什麼時候到頭。”
直到2016年底,隨著Klook業務的規模化持續爆發出來,公司在大中華區、東南亞和日韓的區域聯動逐漸清晰。2017年3月,Klook獲得瞭紅杉中國領投,經緯創投、微光創投、華創資本繼續增投的3000萬美元B輪融資。很快,Klook又在同年10月完成6000萬美元C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高盛與經緯創投聯合領投。
此後,Klook基本保持著一年一輪的融資速度——2018年8月,獲得紅杉中國、經緯創投、博裕資本、TCV、高盛等2億美元D輪投資,同年該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步入獨角獸之列。2019年4月,又獲得軟銀願景基金領投,紅杉中國、經緯創投、TCV、OurCrowd等跟投的2.25億美元D+輪投資,創下當時全球目的地旅遊領域最高融資金額。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旅遊行業按下暫停鍵。但2021年1月,Klook再次獲得2億美元E輪融資,由泛亞太區投資公司Aspex Management思柏投資領投,經緯創投、軟銀願景基金、博裕資本、紅杉中國等老股東持續加碼。同年,Klook入選由投資界聯合發起的「香港獨角獸榜單 Unicorns HK 2021」。
一晃兩年過去,全球旅遊業正在復蘇,Klook最新融資出爐——完成2.1億美元(約15億人民幣)融資。今年早前,公司聯合創始人王志豪曾在媒體訪問時透露,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在美股或者港股上市。
02
一個崛起於香港的獨角獸
不同與當時走馬觀花的目的地旅遊方式,Klook從“目的地服務”切入深度遊市場,具體方案是:在目的地集結一眾知名人士與旅遊體驗專傢,包括探險傢、雜志編輯、旅行作傢、米芝蓮星級大廚等,親自篩選並核實特色旅遊路線與活動體驗,確保所有項目的質量及安全。
為此,Klook已集結瞭超過25個國傢和地區的超1000位團隊成員。因此在Klook上,用戶可以看到大量特色活動。無論是預訂全球景區門票、購買新幹線點對點車票或JRPass/韓鐵通票、還是去新西蘭跳傘/觀鯨/乘直升機冰川徒步、到東南亞海島體驗潛水課程、前往印尼火山徒步、在日本吃一頓懷石料理,用戶都可以在Klook App完成預訂。
2023年,盡管全球市場還處於早期復蘇階段,但Klook透露與疫情前2019年相比,整體業績增長達3倍,年訂單總金額達30億美元(約210億人民幣),今年已經實現整體盈利。
回顧Klook的崛起歷程,還發現一個特點:起步於香港。
要知道,由於人口基數少、市場單一等劣勢,香港鮮少誕生現象級的互聯網公司,因此被普遍認為缺乏互聯網創業基因。
但Klook證明瞭香港的另一面:背靠著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整個中國大陸市場,又是東亞、東南亞區域互動的橋梁,獨特的地理位置和經濟地位,成為佈局多邊市場的最佳連接點。正如林照圍曾在采訪中提到,“香港作為撬板,很容易和亞洲各個地方進行互動。”
想起2019年Klook完成D+輪融資時,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曾表示:“Klook是粵港澳大灣區代表性的新興獨角獸,通過供應鏈整合和全球發展,成為旅遊活動領域的領軍者,更是中國入境自由行的重要樞紐。”
沈南鵬認為,Klook也為大灣區企業提供瞭重要的樣本:香港平臺優勢顯著,企業立足於此,背靠豐富的內地/海外供應鏈資源及前沿技術,面向開放的全球市場,促進更靈活多元的區域聯動。
這也是大多數香港基因獨角獸的成長路徑:立足香港,紮根大灣區,放眼全球。
03
復蘇元年
今年旅遊業最沸騰
某種程度上,Klook也是全球旅遊業的一縷寫照。
前不久,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發佈瞭一份全球休閑旅遊業報告,指出在2023年,全球旅遊業大幅反彈,國際旅行人數預計超過12.6億人次,已經達到疫情前的86%。
而最近的“免簽”熱潮火爆。文化和旅遊部官網顯示,從12月1日到明年11月30日之間,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持普通護照人員來華經商、旅遊觀光、探親訪友和過境不超過15天,可免簽入境。
一時間,多傢旅遊平臺的國際機票搜索量暴漲。隨後,新加坡總理公署發文表示,新加坡與中國將實施30天互免簽證的協議。消息一出,“新加坡”一詞在攜程上的搜索量足足增加8成,機票和酒店搜索量分別增加9成和5成。
不止新加坡,印尼也正在考慮對包括中國在內的20國實施免簽政策,以促進旅遊及經濟增長。
肉眼可見,出境遊正在迅猛復蘇。今年十一期間,有網友感嘆:“感覺半個朋友圈的人都出國瞭,不是在馬來西亞潛水,就是泰國喝奶茶。”
現在,2024年元旦、春節出境遊已經被搬上日程。出行平臺上,泰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等熱門目的地的行程登上首頁。攜程數據顯示,春節出境遊訂單整體同比去年增長近20倍。
國內“旅遊熱”更是貫穿全年。社交媒體上,一個個熱搜歷歷在目:年初,我們見識瞭壓抑三年的“報復性出遊”;清明、五一期間,大學生“特種兵式旅遊”和“反向旅遊”刷爆全網。
數據顯示,中秋+國慶的八天假期內,國內旅遊出遊人數超8億人次,同比增長71.3%。換算下來,幾乎每天都有1億人出遊。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發佈的最新數據,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遊總人次36.74億,同比增長75.5%;居民國內出遊總花費3.6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4%,爆發態勢不言而喻。
旅遊需求迎來井噴,行業湧現新的對手。比如抖音——今年7月,坐擁7億日活流量的抖音悄悄成立瞭一傢旅行社(成都海闊天空旅行社有限公司),大舉進軍酒旅。還有新東方和俞敏洪——7月,新東方10個億成立文旅公司,俞敏洪親自掛帥,兩個月後領投一筆2億元融資,入股境外包車遊品牌皇包車旅行。
大傢都投身到這場闊別已久的盛宴裡。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