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主辦,擘雅品牌研究院協辦,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傳播設計系承辦,鳳凰網旅遊作為媒體支持的首屆區域品牌大會在中國傳媒大學圖書館圓形報告廳隆重召開。

首屆區域品牌大會以“傳承與傳播、共識與共情”為主題,由WCBC跨界圓桌會議、城市空間的跨界設計、擘雅品牌系列沙龍、域牌研討會等精彩板塊構成。會議邀請到數十位來自政府機構、學界、業界及媒體界的重要嘉賓共聚盛會,探討城市傳播中的文化認同、一帶一路背影下的國際傳播、AI時代下的公共空間場景設計與應用、“域牌”的頂層設計等話題,為區域品牌發展提供更多的創新思維,激發城市品牌、文旅品牌發展新動能,促進城市文旅產業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融會貫通,擘畫未來全新畫卷。

群賢畢至,共商區域品牌國際傳播之路

2023年已近尾聲,這一年裡,各區域、各領域擁抱新變化、探索新趨勢。如何助力國傢形象傳播、講好中國故事,中國城市、文化和旅遊產業如何持續提升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如何在推進全球文明交流互鑒的過程中擔任重要角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命題。

大會上午場與世界城市品牌大會組委會合作的跨界圓桌會議,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趙新利主持,邀請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國務院新聞辦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一級巡視員王鶴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合發展中心主任汪文斌,文化和旅遊部專傢組成員、原國傢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張堅鐘,中宣部原人權事務局巡視員黃軍銜,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彥,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瑞旗,鳳凰網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鳳凰衛視營銷管委會副主任池小燕,文化和旅遊部鄉村公共服務研究院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原局長李雪敏,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源開發處處長張靖等數十位受邀嘉賓,一同在“傳承與傳播、共識與共情”的主題下探討城市品牌與國際傳播相關議題,開拓國際視野,啟發創意思維,助力中國城市抓住時代機遇,邁向更為廣闊的國際舞臺。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張樹庭

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在開場致辭中總結瞭中國傳媒大學近年的發展成果:學科實力提升,服務國傢戰略需求能力增強,得到瞭社會各界的鼎力相助。中國傳媒大學還設立擘雅品牌研究院,全面推動品牌學的學術研究、社會服務和學科建設。他強調,品牌建設是“國之大者”,品牌建設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更豐富的想象空間,更強大的執行力。要推動品牌助力鄉村振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助力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同時,他呼籲社會各界一起攜手努力,為一流中國品牌建設出謀劃策,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的品牌,共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做出品牌人應有的貢獻。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圍繞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展開演講。他列舉大量借影視節目講中國故事的優秀案例,從景邁山古茶林成為世界遺產的故事切入,依次分享瞭《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瞭故宮》、《國傢寶藏》、《非遺中的中國》等精品影視作品如何講好中國文化故事,如何提高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引導力、感染力,希望能以生動的講述啟發傳播城市品牌發展思路。

國務院新聞辦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

國務院新聞辦原副主任、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外事委員會副主任王國慶借《中國故事和中國城市故事》的主題演講,從宏觀角度和戰略高度給區域品牌的國際傳播指明瞭方向。王國慶指出,講好中國城市故事應避免同質化,避免報喜不報憂,杜絕假大空。講故事一定要說得出去、傳得開,為此需要做到三點:一是必須認真研究目標受眾,瞭解和貼近他們的現實需求,講他們想聽的、愛聽的故事;二是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和敘事方式,用國外不同受眾習慣的方式和聽得懂的話去講述中國城市故事;三是以文載道,把道貫穿於故事之中,自然貼切、和風細雨、潤物無聲,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以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一級巡視員王鶴雲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一級巡視員王鶴雲從文化與旅遊的角度探討品牌發展,並提供豐富的區域品牌建設案例。她介紹道,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旅遊宣傳推廣,目標一方面是對產品及線路進行推介,一方面也是對城市品牌、區域品牌的塑造。她認為,品牌內容應基於對區域、城市、省域特點,資源的概括,口號應瑯瑯上口,視覺應有藝術性和感染力。近年來,區域品牌的傳播渠道已從之前主流媒體為主陣地發展到融媒體和新型媒體為主的傳播。而傳播的內容,也拓展到非遺、歌曲、舞蹈、影視劇以及文創產品,具有地域特色的內容有助於優化傳播效果。此外,多地通過領導和文旅局局長作為宣傳官進行展示來傳播區域品牌,也為城市發展註入瞭新動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合發展中心主任汪文斌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合發展中心主任汪文斌就“視聽時代如何用短視頻做好區域品牌和城市形象的傳播工作”做瞭分享。他提到,總臺著力構建短視頻融媒體傳播評價體系,打造短視頻的評價主流標準,以權威、客觀、準確和真實的評議推動短視頻高發展。他以貴州黔東南村BA短視頻熱播、總臺熊貓頻道的網紅大熊貓短視頻等熱門短視頻為例,剖析瞭優質短視頻的特征,並對短視頻賦能區域品牌傳播,借助短視頻全方位、多角度地推廣區域品牌和城市形象提出瞭三大融合共創途徑:長視頻與短視頻融合、PGC與UGC融合、短視頻與慢直播融合。

文化和旅遊部專傢組成員、原國傢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張堅鐘

文化和旅遊部專傢組成員、原國傢旅遊局新聞發言人張堅鐘以文化角度講述對區域品牌文化傳播和傳承的思考。他認為,旅遊區域品牌是指同一區域內旅遊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給旅遊者品質保障。區域品牌的形成有特定的文化、歷史、地理和產業背景,其中,文化起著至關重要的核心作用。做好區域品牌的傳承與傳播需要深入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的同時提煉現代文化。他特別談到,美食已成為促進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也是品牌傳播的重要載體。此外,我國從旅遊大國發展為旅遊強國的過程中,需要各方共同做好品牌的國際化傳播。

中宣部原人權事務局巡視員黃軍銜

中宣部原人權事務局巡視員黃軍銜從地方外宣、城市外宣等歷史淵源講述區域國際傳播的故事。他表示,國務院新聞辦歷來重視區域的對外宣傳、區域的對外傳播,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長江經濟帶開發開放的對外宣傳,中部崛起的對外宣傳,西部大開發的對外宣傳,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對外宣傳,“一帶一路”的對外宣傳等。他提出,在全國對外宣傳工作劃分上,中央外宣是主力,使領館外宣是前沿陣地,地方外宣是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大外宣格局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彥

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副主任董彥分享瞭對外傳播實踐工作的心得體會。就對外傳播工作而言,要打好“構建具有共同情感基礎的國際交流平臺”、“以圖書出版復刻城市名片”、“以走讀來與城市對話”來打好城市品牌國際傳播的組合拳。由中國外文局發起設立的國際文化交流領域的重要獎項——“蘭花獎”,近似於一種媒介,將不同國傢、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個體連接起來,共同推動有共識的文明交流互鑒。他還表示,為瞭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文化體驗、提升中國城市的軟實力,中國外文局國際傳播發展中心還舉辦瞭一系列走讀中國的活動,邀請國際友人走讀中國,切身感受中國城市的發展現狀。

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瑞旗

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瑞旗指出,中國國傢品牌的建設應充分有效地運用中華文化中已經被世界所接受、所認可的部分,比如“武術、太極”既是中國文化、哲學、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也是風靡全球的運動形式,應當充分發揮它們在講述中國故事中的價值與力量。以“武術、太極”為橋梁,通過演出、活動、交流等形式,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民心相通,是建設好國傢品牌的有益嘗試,我們可以在這類活動中多下功夫。同時,他強調外國友人在講述中國故事中的作用,特別是以“武術、太極”等既富有中華文化色彩,又不帶有特定意識的各類文化符號為媒介,喜愛這類文化符號的外國友人和國際社團組織等都會自發、自覺地對中國故事進行推廣,這將會更加有效地促進中國國傢品牌的國際傳播。

鳳凰網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鳳凰衛視營銷管委會副主任池小燕

鳳凰網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鳳凰衛視營銷管委會副主任池小燕表示,當前,中國城市在講好城市故事,推進全球化表達方面已有成效,不過,世界對於中國城市的認知仍有極大增長空間。中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要求,如何在國際上形成吸引力成為重要課題。鳳凰網與中國社科院歷時半年形成初版“中國城市國際傳播指標體系”,其中包括戰略規劃力、文旅引領力、對外交往力、商貿推動力、媒體傳播力5個一級指標。今年7月,在世界城市品牌大會期間,鳳凰網提出新IP“世界愛上中國城”,作為海外最大的全媒體華語文化傳媒集團,鳳凰將致力於吸引更多外國友人、全球關註中國的專傢主動走進中國、瞭解中國、親近中國,讓世界愛上中國。

文化和旅遊部鄉村公共服務研究院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原局長李雪敏

文化和旅遊部鄉村公共服務研究院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原局長李雪敏分享瞭“故宮以東”文創品牌的打造案例,梳理回望瞭“故宮以東”項目的發展歷程,闡述項目對經濟帶動、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她表示,“故宮以東”像一個品牌的磁場,以文化作為核心不斷鏈接各種項目、孵化各種產品,並賦能區域文商旅企業的資源配置。她認為,利用品牌作為杠桿,撬動企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能夠讓企業有活力,讓市場有消費,讓供給側得到提升,這些是區域品牌能夠帶來的力量。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源開發處處長張靖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源開發處處長張靖分享瞭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在品牌推廣方面做出的嘗試,聚焦文旅消費打造“點線面”的品牌矩陣。從點的角度,北京市從2020年到2022年每年評選出一百個網紅打卡地,形成瞭三百個北京網紅打卡地的品牌,帶動各方面的消費;從線的角度,培育出“漫步北京”的文旅品牌,將口袋公園、小而美的景致、網紅打卡地等打造成不同的旅遊線路。從區域和目的地的角度,北京市連續推出十二個北京微度假旅遊目的地,形成以住宿為主要特征、帶動周邊的文旅商體共同發展的消費區域。點、線、面形成北京文旅消費的品牌矩陣,借助品牌的影響力擴大北京文旅消費。

技術賦能想象,共繪未來城市圖景

智媒時代,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正逐漸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為構建未來城市圖景提供瞭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執行支持。在數實共生的全新環境下,探討人工智能對城市設計、文旅產業發展以及城市文化IP開發對於城市品牌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屆大會的“城市空間的跨界設計”板塊由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院長武定宇主持,邀請到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馬浚誠,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汪建松,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車飛等學界業界代表到場發表創新洞見,力圖探索出更多城市品牌智能化建設解決方案,打破學科壁壘,充分釋放技術力量,賦能文旅產業發展,共同建設智慧、可持續的未來城市。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馬浚誠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馬浚誠分享通過藝術推動區域品牌發展的案例。他呼籲“共情、共創、共享”的理念,強調人工智能時代下藝術與設計的重要性。他認為,品牌需要跟目標受眾進行精神上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品牌本身的關註度。把美術元素、藝術元素融入品牌建設中,用藝術推動區域的品牌發展,推動藝術進入城市空間,推動藝術進入城市生活,用藝術與科技詮釋城市文脈和精神。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汪建松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建築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所所長汪建松提出,中國城市發展需要從“硬實力”轉向“軟實力”發展。他表示,城市品牌是城市更新的方向,公共文化可以激發城市活力,促進經濟增長,並提供豐厚的土壤。通過文化引進和環境設計,可以營造出具有個性和持續發展的城市文化,進而打造獨特的城市品牌。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車飛

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車飛從城市街區的角度闡述瞭城市品牌的保護、傳承和創新。他表示,城市街區和城市區塊在城市品牌形象中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打造示范街區,及代表傳承、創新和轉化的“遊、展、商”三個重要內容,能夠展示城市品牌的核心價值。在傳承方面,要把歷史的原真性保存下來,與現代生活方式相融合,從而實現傳統與當代的共生。他還談到,在城市的有機更新過程中,要註重與多個團隊合作,讓城市發展煥發新的生機。

立足學術,共議“域牌”價值與發展前景

“域牌”是區域形象的總括性體系和當代性概括,是區域獨特要素的組合形式,是區域生活形態形象化載體,是區域發展意圖與發展態勢呈現手段。“域牌”的提出,關照到瞭“城市品牌”所忽略的鄉村元素,呼應瞭當下“城鄉中國”的現實生態。

本次“擘雅品牌系列沙龍:域牌研討會”由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院長、國傢廣告研究院副院長何海明主持,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國傢廣告研究院院長丁俊傑主講,邀請瞭中國傳媒大學擘雅品牌研究院名譽院長劉瑞旗,清華大學國傢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紅,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定海,品牌聯盟董事長、中國品牌節發起人王永,找馬天與空戰略創意長陳紹團,群玉山咨詢董事長兼首席策略官馬曉波,錦坤品牌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傢委員石章強,中科網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餘,商業趨勢觀察傢、知萌咨詢創辦人兼CEO肖明超,世界城市品牌大會發起人、鳳凰網文旅傳播總監許玥,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數據信息研究中心兼重大專項辦主任袁林,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趙新利,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院長武定宇,中國傳媒大學國傢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劉新鑫,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劉祥等多位學界業界代表共同參與,分享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案例。此次研討會旨在促進學界業界對“域牌”概念的全面理解,為探索有效的域牌應用策略、為域牌的發展和推廣提供有益思路和經驗。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國傢廣告研究院院長丁俊傑

在本次研討會上,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國傢廣告研究院院長丁俊傑分享關於“域牌”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進一步細化“域牌”的相關概念,持續探索和提升域牌應用價值。丁俊傑強調,“域牌”的提出並非強造概念,而是基於我國國情,響應國傢號召,在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方面發出的實幹、創新之聲。此次大會匯集政、產、學、研各界精英,目的在於從不同角度建立對“域牌”概念的認知。他提出,為各地做城市形象宣傳的時候,必須考慮大量的鄉村元素,否則就是一個偽命題,這是“域牌”概念誕生的原因之一。構建城市形象時,要找到一個新的概念,不應簡單移植產品橫向比較的思路。“域牌”註重把本地特色縱向比較,挖出本地的價值。“域牌”不隻是理論,更是實踐,是要讓每個地方的老百姓都能熱愛、深愛其所在的土地。

清華大學國傢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紅

在“域牌”邏輯起點的基礎上,清華大學國傢形象傳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紅就“域牌”的概念做出進一步的解讀。她認為,“域”既可以包括地域品牌,也可以包括地域誕生出來的品牌,“域”字代表地域上面長出來所有東西的附加值。打造域牌,一方面要做好差異化競爭目標,差異化的競爭力提煉不僅是從傳播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從品牌起步找到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要做好域牌身份體系的建構,隻有體系化才能把域包括進去。

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定海

上海師范大學影視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金定海從城市的象征性的視角,解讀城市標簽是如何打造的。他認為,城市是通過“疊合——物我互證的標記化”“拓展——想像場域的關系化”“激活——心理重構的價值化”三方面走進人們的記憶。總體上,要建構區域空間的戰略語境,構成總體想像、形成形象策略;要建構合理的語言、符號的轉換系統;要建構具有區域文化精粹的傳播文本和具有協同想像的關系和價值感。

品牌聯盟董事長、中國品牌節發起人王永

品牌聯盟董事長、中國品牌節發起人王永博士從實踐角度切入對“域牌”的探討,他認為,“域牌”概念有兩層含義,一方面指城市,一方面指鄉村,包括地理符號、人文精神、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等。他分享瞭長沙、貴陽、鄭州“域牌”建設的案例,並對“域牌”口號的提煉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區域品牌建設的“三一標準”,即“市民用、遊客認、對手恨”三句話以及“說一遍就能記住”。他認為,“域牌”建設既要有體系的研究和架構,也要有清晰、明確、簡約的表達。

找馬天與空戰略創意長陳紹團

找馬天與空戰略創意長陳紹團認為,城市的具體價值包括文化旅遊、生活居住、創業產業、教育、醫療、文化積淀以及未來對這個城市的認知和感受,在區域品牌建設中需要強調城市共性的價值。他還就近年來的“域牌”發展實踐發表瞭自己的真實體會,從自己早年在北京、上海、廣東的奮鬥經歷出發,認為廣東的包容性、開放性是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所在,從生活經驗中分享瞭自己對不同“域牌”的印象與理解。

群玉山咨詢董事長兼首席策略官馬曉波

群玉山咨詢董事長兼首席策略官馬曉波對“域牌”概念發表瞭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在“域”的概念中,人和人、群體和群體是完全平等的概念;在“域”裡面,歷史和時尚是平等的,它們都在實時反映群體生活。他還分享瞭與快手合作的“五百個傢鄉”的區域傳播案例,借助“傢鄉”的意象,構成某一區域的文化折射和文化記憶。

錦坤品牌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傢委員石章強

錦坤品牌創始人、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傢委員石章強認為,“域牌”是產業品牌、城市品牌、園區品牌、企業品牌的有機構成。城市的發展一定要有城市、園區、產業和企業;反之,企業的發展也要形成空間聚集、體現產業生態、成為城市的抓手。產品、服務、空間如何與客戶、用戶進行連接、聯接、銜接、鏈接和粘接,需要找到這個區域核心品牌的“一牌”,立足產業基礎和文化基因的“兩基”,吹響品牌口號符號沖鋒號的“三號”,聯動產業品牌、城市品牌、園區品牌、企業品牌的“四品”,落地超級項目、超級空間、超級服務、超級平臺和超級IP的“五超”,才能實現區域的IP引爆和域牌打造,最終實現文旅面子、企業裡子、園區旗子和產業路子的“五子登科”!

中科網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餘

中科網聯數據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餘從數據資產的角度分享對“域牌”的認識,並提出瞭兩點建議:一是重視數據資產的構建,宜早不宜晚,提高品牌整合數據資源的底層能力;二是增強文旅傳播和城市品牌傳播的定向性,通過定向的品牌傳播行動幫助政府和景區精準種草,推動以人為本的有效轉化。

知名趨勢與營銷專傢、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

知名趨勢與營銷專傢,知萌咨詢機構創始人兼CEO肖明超認為,“域牌”是對過去各個區域已經存在的品牌要素和資源要素,進行協同化、融合化、整合化和一體化。他提及目前正在進行的2024年消費趨勢研究,分享在淄博燒烤的熱潮下,外地市民湧向淄博,淄博本地市民外遷的現象,指出對區域的觀察應持有“內外結合”的視角。他還分享瞭知萌持續研究和挖掘全國區域的“小資源”,幫助雲南定位、策劃和推廣“綠色雲品”的產業案例,他認為區域產業品牌也是“域牌”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由“域牌”來進行統領。下一階段,他和團隊將嘗試建立覆蓋全國城鄉的域牌特色資源和要素數據庫,更好地影響和服務更多區域。

世界城市品牌大會發起人、鳳凰網文旅傳播總監許玥

世界城市品牌大會發起人、鳳凰網文旅傳播總監許玥立足於多年文旅傳播經驗,認為當下城市文旅品牌的營銷內容愈發偏向縣域和鄉村,在小活動、小缺口、小特色中逐漸找到突破點,以更廣泛的區域為目標做好文旅品牌傳播。地方文旅營銷的內容需求不再是單一扁平的,更多轉向體系化發展。“域牌”的提出一方面可以更好引領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幫助許多小體量、知名度低的目的地,更好地融入區域品牌傳播體系。

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數據信息研究中心兼重大專項辦主任袁林

在“域牌”建設的橫向與縱向維度上,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數據信息研究中心兼重大專項辦主任袁林帶領團隊聚焦於縱向視角。他談到,團隊嘗試構建動態的、能反應縱向變化的指數,基於當研院自有的國際傳播大數據平臺,跟蹤研究多模態、多語種、多來源的城市國際形象信息,包括國內外媒體輿論影響力、海外各界關註度、社交平臺傳播內容等,生成動態的城市指數排名,服務於動態量化、可視化國際品牌效應。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趙新利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院長趙新利指出,“域牌”的提出為學界和業界提供瞭重要理論支撐和行動指引,引發瞭廣泛的關註。首先,“域牌”不僅可以應用於城市品牌和區域品牌的打造,也為品牌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瞭很大的想象空間。其次,域牌的“域”不是“區域”的簡稱。在古漢語中,“域”和“國”“邦”都是同源同義的。“域牌”完全可以應用到我國的國際傳播工作中。最後,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設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域牌”為我國品牌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提供瞭很好的范例。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院長武定宇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副院長武定宇對“域牌”概念發表瞭兩點思考,一是“域牌”之下藝術何為?藝術和域牌是相通,發展區域品牌美學,延展區域創新的藝術溫度,能夠促成區域的文化認同,激活區域的發展潛力,使區域因為文化而升華。二是“域牌”之下未來何為?“域”能不能變成預言的“預”?站在AI和AIGC的視角下,武定宇展望瞭“域牌”的未來走向。

中國傳媒大學國傢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

中國傳媒大學國傢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回望瞭品牌文化傳播的研究歷程,同時又立足當下,提煉產出城市品牌建構具有文化景觀的典型性表達——奇、似、萌、潮、特五方面成為城市品牌構建的核心文化元素。王昕認為,區域品牌的思考和城市品牌的構建過程,就是將社會語境當中的文化自信通過景觀表達的方式跟品牌塑造進行結合,因此,內部的文化符號體系如何提取和表達,外部的文化趨勢方式如何傳播成為重中之重。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

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旅遊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張婷婷表達瞭對與會嘉賓的誠摯感謝,並重點闡明瞭旅遊傳播中心近年來的三大工作重點。一是為幾十個城市(包括縣域和鄉村)做品牌頂層設計報告;二是攜手政府機構、鳳凰網、世界旅遊經濟研究中心打造論壇平臺——世界城市品牌大會;三是聯合中國廣告協會舉辦“長城獎-文旅好品牌”案例征集大賽,引發多地政府自發參與和報獎,成為文旅品牌營銷領域的核心力量。

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劉新鑫

在“域牌”理論框架下,中國傳媒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學院副教授劉新鑫探討城市品牌發展過程中,“域牌”能幫助解決什麼難題。同時從參與式治理、科技創新引領、城市品牌和城市更新的有機融合三個角度,分享瞭“域牌”未來可能的發展新路徑和新趨勢。

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劉祥

浙江傳媒學院碩士生導師劉祥指出,由於城市協同生產效應和快速的貨幣化效果,城市依然是目前打造文化品牌的首選。當下文化品牌的打造過於依賴時間媒體,忽視瞭空間媒體。未來,打造文化品牌應當在官民協作、內容品控、城鄉平等之間有更多的思考。

最後,丁俊傑作全場會議總結。他認為,政府、教育機構將是廣告產業重大的服務對象,要用廣告專業知識為政府服務、為機構服務,將“域”拓寬至代表全行業、全角色的“全域”。最後,他回應大會“跨界”主題,從學校角度響應國傢倡導——交叉學科。“域牌”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涉及品牌學、傳播學、設計學、藝術學、美學、管理學、城市學,從理論到方法,並最終導向新的生產力,真正做到實質的交叉學科。

首屆區域品牌大會通過深度對話與思考,實現多元化、多維度的思想融合,為區域品牌發展、學術研究深化以及行業升級提供視角參考。品牌發展的腳步不停,未來,圍繞區域品牌、城市品牌建設及如何賦能文旅產業全面升級,區域品牌大會將向業內呈現更多思維碰撞和學術研討。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