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打工人而言,這世上沒什麼比假期更讓人期待,也沒什麼比假期結束後的空虛感更讓人emo。

和忙亂的工作日相比,假期意味著自由、輕松和治愈,和中意的旅遊搭子一起,就更爽瞭。

然而俗話說得好: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問題,再完美的旅遊搭子,走向“決裂”的結局,也隻需要一個假期。

△有人和兄弟閨蜜旅遊後決裂;有人和愛人傢人滿懷期待出門,垂頭喪氣回傢……

這不小長假剛剛結束,便已經有許多朋友開始復盤,並期盼下一次放假和新行程的到來。

為避免反復踏進“花錢花時間找罪受”的河流,如今,他們已在必備環節清單裡,添上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回旅遊,一定要宣個誓先。

01

這屆年輕人旅遊,

出門前先發毒誓

縱觀全國各城市的旅遊景點,轟轟烈烈的特種兵旅行隨處可見。

但再熱烈的氛圍,也難以動搖這屆年輕人“沒有宣誓之前,絕不草率出門”的決心。

今年放假前,一個新玩法便在年輕人中流行開來,“出門先發誓,是年輕人對旅行最大的尊重。”

具體環節很簡單——

收拾完行李,一行人齊齊舉起右手,目光堅定地面對攝像頭,說出在旅行中約定遵守的諾言,並上傳社交平臺,以示鄭重。

接受全網網友監督的同時,也算留存瞭一份電子證據,以備違約究責。

至於讓大傢如此嚴肅對待的誓言究竟有多“狠毒”,細數也分不同版本。

如果是和好友閨蜜出行,那不好意思瞭,日積月累的相處下來,號稱“深知彼此什麼德行”的年輕人,最懂如何一招直擊要害。

誓言既要圍繞“拍照、購物、逛景點”達成共識,以防有人半路打退堂鼓——

“八點前絕不起床,沒看日落絕不先回酒店。”

△圖源小紅書@我是創作傢,已獲得授權

又要涵蓋日常生活的小細節和生活習慣,免得有誰心生不快給假期添堵——

“絕不說太曬瞭不出門,絕不催化妝太慢瞭。”

△P圖保證不隻P自己,請所有姐妹共同見證

就連彼此之間能給到的情感價值和精神支持,都要精準計算,全部包含。

“試衣服超過600塊錢,絕不當場拆臺說‘買吧真好看’;閨蜜幫拍的遊客照,絕不說難看。”

△圖源小紅書@神奇小羊~,已獲得授權

所謂“好的朋友,得來不易,誰不珍惜,天打雷劈”,把醜話說在前頭,堪稱當代年輕人居傢旅行必備之良策。

平時相處中對好友的心知肚明,在旅遊前化為知己知彼的誓言,互相理解,是必須的。

△否則的話,就別怪大傢不客氣瞭

根據旅遊對象的不同,內容還可以靈活調整,主打一個垂直細分。

面對“出門必蹲坑”和“上車睡覺,下車尿尿,一問啥也不知道”的情侶搭子:

“我發誓,有屎提前拉,攻略提前做” 的誓言一朝成瞭人世間最動聽的情話。

不僅如此,平時容易犯的懶饞小毛病,在旅途中一律杜絕;平時愛發的小脾氣,更要一一收斂。

“絕不挑三揀四,絕不說:去哪裡?不知道;你想去哪?都隨便……”

“絕不說:都賴你,早知道就不來瞭/我早就說這樣不行吧!”

“排隊排到腿軟絕不喊累,意見不合絕不急眼。”

一切隻為一場不掃興的旅遊,甭管能不能做到,先乖乖把保證書簽瞭,發誓視頻拍瞭。

以至於很多人關上傢門的那一刻,恍惚覺得自己好像要去參加什麼《愛情變形計》。

如果把旅遊比作場遊戲,那和朋友出行隻能算初級難度,和對象出行勉強夠得上中級。

真正的終極boss,大概是:長輩。

由於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等等方面的差別,“口嫌體正直”大概是父母們的普遍反應。

於是乎,深受其困擾的年輕人們,也就不得不“做出點違背祖宗的決定”。

和長輩一起出門旅遊,事無巨細地完成行李準備工作後,宣誓環節更要深思熟慮。

“絕不四五點就叫人起床,絕不說:什麼時候回傢”是必需項;

“絕不說:門票太貴/你玩吧,我站外面看就行/我不渴我不餓買那玩意幹啥”也得添上;

“絕不說:花這麼多錢還不如在傢吃” 更必不可少。

“常把‘來都來瞭’掛在嘴邊,不過分挑剔飯菜的甜咸。”

△圖源:《心裡的聲音》

從出門買票,到交通工具,從當地天氣情況,到餐廳口味選擇……

深刻預判長輩的心理活動,把握每一個步驟的順利進行,才算得上一次成功的發誓。

△“看爺爺這堅毅的眼神,大概是真的記住瞭”/圖源:微博@農民頻道 cr:沖浪達人阿怡

對成年人來說,出門先發誓,一切隻為高高興興出門,開開心心回傢。

而當這樣的風潮開始自上而下蔓延,不少新晉年輕父母表示:

“思路打開,對付熊孩子也十分受用。”

在出行的高鐵上打開手機,孩子在鏡頭前保證“絕不隨意撒潑,公共場合不大喊大叫”“聽爸媽的話,不任性非要買這買那”。

一旦在旅行途中出現上述狀況,立刻拿出視頻耐心教育,相比掃興、掛臉更高效直接,原地實現理智育兒。

頗為“抓馬”有趣的宣誓,吸引的無數年輕人的註意力,看起來就已經給旅行開瞭一個好頭。

但你可能想不到,如今大傢爭先恐後的發誓,本是無奈之舉。

02

年輕人為旅遊都付出瞭什麼?

瀏覽網友們的宣誓視頻不難發現,僅僅在鏡頭前“朗讀並背誦全文”還不能解決問題。

視頻的最後,音量一定要陡然提高5個分貝,並伴隨具體的懲罰措施——

輕則略施小戒,以“誰賴床誰看傢”“被全體‘辱罵’”“不準生氣,生氣罰2000塊”結束這場宣誓;

△ 隻能說“為瞭一場不掃興的旅遊,年輕人真的付出瞭太多!”

重則放下狠話,“若有違背,愛豆塌房+cpBE”“演出演唱會門票必搶不到”。

“明天8點在高鐵站集合,誰遲到,紅白事,不相往來!”

不僅在金錢、時間、計劃上貫徹“醜話說在前頭”的道理,還賭上瞭尊嚴和感情。

無論怎麼看,都頗有“舍不得孩子套不著狼”破釜沉舟的氣勢。

而之所以如此“狠毒”,原因其實很簡單:

拒絕掃興行為,珍惜旅行機會。

眼下,人們的出行熱情高漲,對於每次出門的期待值更是拉滿。

一次規劃已久的旅行,需要耗費許多的時間、精力、金錢。

假期難得,頻頻出現的差錯和瑕疵卻總讓幸福感大打折扣,更有可能,花瞭時間和金錢,到頭來“這趟門算是白出瞭”。

此時,不願合作的旅遊搭子、總是難以達成共識的伴侶、在“掃興”邊緣遊走的長輩,成瞭完美旅行裡bug般的存在。

既然生活習慣和理念不同,就在出發前把容易產生矛盾和爭執的問題講出來,提前避雷。

畢竟,平時生活中都能忍的小磕小絆,總是會在疲憊的旅途中被無限放大。

一句“你們出去玩吧,我在酒店吹空調”,往往就能毀瞭一行人旅遊的心情。

一句“你拍的還不如我自拍好看”的抱怨,就有可能成為關系決裂的導火索。

大傢從親朋好友愛人到“原告與被告”,可能也就一次出遊的距離。

正因為平時太熟悉彼此的行為模式,才靠發誓提前上個保險,期盼全程順順利利,和和氣氣。

在檢票口前錄下視頻發過毒誓之後,想的也無非是下次回到車站時,彼此還能是好朋友。

說到底,發誓是為瞭珍惜旅行,更是為瞭珍惜還能一起出行的身邊人。

△圖源小紅書@關山,已獲得授權

當然對於鄭重宣誓的人們而言,還有一些需要預料到的狀況是——

理想中的宣誓:鄭重,莊嚴,拉勾說好永不變;

實際上的宣誓:一人想瞭條自己最可能違反的,合訂起來可稱為《決裂宣言》。

“這誓你就宣吧,一宣一個不吱聲。”

不過,對於這屆年輕人而言:門是要出的,誓是要發的,策略也是值得肯定的。

事先達成共識,便已經是往前邁瞭一大步。

03

不掃興的旅遊,

年輕人的最終目的

一場掃興的旅遊能有多讓人崩潰,每個出行過的人都有發言權。

前陣子#我的父母為什麼如此掃興#成為社交網絡上的熱議話題。

在一個女孩帶爸媽旅遊拍變裝視頻的評論區,網友們表示:“真羨慕和這樣不掃興的父母一起出遊。”

道出瞭人們渴望與身邊人互相理解、分享快樂的無奈心情。

△圖源:小紅書

所幸,年輕人意識到“原來我們都一樣”的同時,正在選擇拿回主動權,填平這些迥異。

給彼此一個預期和緩沖,與其埋怨、忍耐,不如在磨合中瞭解彼此真正的需求。

“很多問題也許仍然在,但我們試著換種說法、換種方法一起解決。”

△ 這屆年輕消費者旅遊以舒適為主,近一半消費者傾向度假式旅遊/圖源:艾媒數據

也曾有人提出質疑“費勁的,不一起出門不就行瞭”,但身為群居動物的人類,總有那許多想要和愛的人一起走在別處的時刻。

當一個人不再滿足於“一個人走走停停”,選擇與同伴出行時,旅行便多瞭一層與他人聯結的意義。

這些時刻是如此難得,隻有摒棄低情緒,率真地去體驗、去感受,這一趟才算不掃興、沒白來。

盡管有人調侃:“出門旅遊前先宣誓,明天又多瞭三個陌生人”。

但熱衷發誓的年輕人們想“高高興興出門,開開心心回傢”的初衷不變,想要到達給生活松松綁的最終目的的心願不變。

△ 圖源:《甄嬛傳》

旅遊不僅僅是為新的地方、新的體驗,更為新的心境和感受。

即使很多年以後翻看當時的照片,腦子裡可以顯現出當時的心情、聽的歌、吃的東西、身邊的人。

所有被記錄下來的事和物,在很多年以後還值得回味細品,那是泛著氣泡水般的暢快。

“嗯,旅遊真好,下次還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