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早,旅遊大省雲南再上熱搜,當地旅行社又被網友爆料瞭。
一直以嚴懲、重治整頓旅遊市場的雲南,旅遊投訴卻居高不下,究竟是藥不對癥、執行不力,還是其他的原因,不得而知。但顯然,在面對一波又一波新網紅目的地的湧現,遊客需求日趨個性化、多樣化,雲南旅遊業以及雲南旅行社發展似乎都進入到瓶頸期,亟需尋找到新的破題法則。
01
“敏感”行業從業者被勸退
近日,一位新聞從業者發文爆料,自己在某短視頻平臺下單團購瞭雲南遊產品,向客服人員詢問記者證是否有優惠時,對方得知記者身份,被建議不要跟團瞭。
來源網絡截圖
針對該問題,一天之內網上流傳瞭兩種雲南省文旅廳回應說法,先是表示沒有發現類似現象,建議記者不要選擇過於便宜的旅遊產品;後又表示正在核實,並否認旅遊秩序工作松弛和擺爛的說法。
據瞭解,敏感職業被特殊對待,更像是部分雲南旅行社的“隱形行規”。一名不願具名的旅行社從業者表示,很多旅行社都不接受“敏感”行業的遊客,不僅是記者,還有律師。
同時從法律的角度出發,聞旅也特別向律師求證。律師認為,旅行社該行為侵犯瞭公平交易權利、監督權,已經觸碰法律底線,應在查清事實基礎上進行行政處罰。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六條指出,經營者和消費者有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履行義務,但雙方的約定不得違背法律、法規的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
上述律師也表示,這屬於典型的行業不自信,沒勇氣接受社會監督的表現,根源在於旅遊服務業的亂象嚴重且行業內部形成瞭一定的“灰色產業鏈”,擔心法律和媒體從業者打破利益鏈條的生態平衡。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律監督和媒體監督在社會活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
然而這種現象不隻一次發生在雲南。早在2017年,就曾有旅行社明確規定不接受律師、記者或導遊等職業人員參團,隨後相關平臺進行瞭整改。
來源網絡截圖
此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通常情況下,針對持有記者證等一類證件,並沒有普適性的免票或優惠政策,除非景區自己有相關規定。
02
矛頭指向“低價團”
折射出更多背後問題
旅行社限制“敏感”職業參團,反而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深意,很難不令人猜測,它們提供的旅遊產品是否真的經不起檢驗和推敲?
聞旅在上述文中記者提到的某平臺上搜索,出現瞭很多雲南旅遊的純玩小團,2人價格從2400元~6000元不等,多為目的地當地參團。
以7天6晚麗江瀘沽湖大理純玩小團產品為例,價格為2980元/2人,行程中明確瞭12人團,包含23個景點、5晚高檔型酒店、1晚經濟型酒店,以及13次餐食。另一款6天5晚“昆大麗一價全含”產品,價格為2600元/2人,行程中倒是明確標註瞭包含2個購物點。
來源平臺截圖
拋開其他,僅住宿成本一項就很有可能遠超團購價格,當售賣價格無法覆蓋成本,很難不令人聯想到屢禁不止的“低價購物團”。
“低價團”可以說是雲南旅遊業的頑疾,一直深受其所困。2017年是高峰時期,旅遊投訴量一度占中國的60%以上,來自社會的質疑和討伐聲不絕於耳。為此,雲南省出臺瞭堪稱史上最嚴的“22條措施”,並在一段時間內取得瞭成效。數據顯示,2018年雲南共受理旅遊投訴780件,同比下降53%。
來源雲南省人民政府官網
今年旅遊復蘇以來,雲南旅遊業關於“低價團”“強制購物”等投訴再次卷土重來。“低價團”背後的套路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入不敷出的旅行社,隻能靠高回扣來收回成本和獲取高利潤, 如此頑強的生命力離不開長期存在的特定需求市場,比如中老年價格敏感性群體。
對於隻能依賴墨守成規的“低價遊產品”維持生計的雲南旅行社來說,無不暗示著當下正面臨的生存困境。雲南資深旅行社從業者對聞旅表示,當下,雲南當地的旅行社從業者是非常迷茫的。一方面是自由行比例不斷擴大,傳統跟團遊業務被擠壓;另一方面,獲客成本越來越高,景區、酒店都在短視頻平臺做自營瞭,旅行社能幹的事情越來越少瞭。
“當這一波復蘇紅利過去,旅行社的處境會愈加艱難,那時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這並不意味著未來真的不需要旅行社瞭,碎片化、精細化、高端定制化的產品可能會成為旅行社的主流方向,但目前雲南在高端旅遊產品供給方面卻嚴重不足。”上述人士說。
當下,無論是對於雲南旅遊業,還是傳統旅行社來說,似乎都進入到瞭瓶頸期。雲南作為較早發展旅遊的省份,也是最早的網紅旅遊目的地,但隨著一個接一個的網紅打卡地出現,雲南卻再沒有打造出新的、有影響力的“招牌”,存在感似乎也在走下坡路。除瞭資源以外,雲南需要帶給遊客更多新的認知標簽。
而走瞭幾十年老路的旅行社,如果一味地沿襲傳統思維、走價格競爭,無異於作繭自縛,如何實現業態革新、產品迭代,提升自身競爭力才是根本。簡而言之,不破不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