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乃至整個華北平原上的酷暑,經歷過的人想必都刻骨銘心。然而,比起這片荒蕪平原燥土上那似乎還情有可原的炎熱,一個更加讓人感到荒謬、甚至絕望的消息是:在北京以北的大山森林之中,向來以清涼著稱的皇傢避暑勝地承德,竟也在高溫的勢力中淪陷瞭

上個月的天氣預報畫面,承德雄踞全國高溫榜榜首。圖/天氣預報

打開今年的歷史溫度記錄,你會發現,在“地球史上最熱的一天”7月6號,承德也以39度的高溫貢獻瞭一份綿薄之力;在北京幾個以40度的高溫烘天烤地的日子裡,承德竟常常比北京還高瞭一兩度,甚至雄踞全國高溫榜第一名……——氣候的劇烈異變之下,康熙皇帝親自為山莊書寫的牌匾上,“避暑”兩個字顯得格外蒼白和諷刺

康熙皇帝禦筆親題:避暑山莊。攝影/Jason

避暑功能的消退,加上高鐵開通較晚,使得承德在如今的北京周邊出遊目的地中總有那麼一絲“過氣”的感覺。京中的居民樂此不疲地乘著高鐵和飛機前往天南地北,卻往往看不到眼皮子底下這個曾經無比輝煌榮耀的度假消暑勝地

然而,堪稱華北“最老牌旅遊城市”的承德,其遊賞資源之雄厚絕對不容忽略,要知道,她可是擁有五個第一批“國保”建築的清王朝“第二首都”;集萃草原、森林與山地的地理資源寶庫;蒙、藏、滿、漢文化深度融通的殊勝之地;宮廷之高雅與鄉土之質樸水乳交融的寶藏小城……而如今,從北京朝陽站出發,坐59分鐘的高鐵即可抵達承德市區。這方山巒中的寶地,其實依然大有開掘之潛力。

承德市全景。圖/視覺中國

01

避暑山莊:

集萬裡江山於一方樂園

說起承德,人們總會想到避暑山莊。不過不瞭解前因後果的人,大概會認為避暑山莊不過是附庸於這座城市的一個景點,殊不知,正是先有瞭避暑山莊,才有瞭如今的承德市。——縱觀這個星球上的大小聚落,大多因風氣、田地、關隘、交通、工礦而成就,因為一方遊賞用的行宮莊園而生生聚起瞭一座城市,絕對算得上是稀奇罕見

承德主城區之全貌。圖/視覺中國

當然,避暑山莊是在清代中期才開始被建設的,在那以前的漫長歷史中,處於華北地區農耕文明與內蒙古高原緩沖地帶的承德地區,原本也有些自然的村落與集鎮。然而,明帝國統治之初,劃定長城為其軍事防禦的邊境,並強行勒令生活在承德地區的原住民遷入古北口長城以裡,那以後的二百年內,“口外”地區成瞭蒙古部落的遊牧地,乃至隻有野獸出沒的荒野與森林

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鑒於其與蒙古大部分部落之關系相對和睦,長城便不再是具有明確軍事意義的防守,這片“口外”地區空白地帶,開始變得格外有魅力。——畢竟,一片荒蠻而靈秀、亟待開發的無人區,竟就這樣緊緊貼靠著京城,縱觀世界各大都城之地理,這種狀況幾乎絕無僅有

承德地形示意圖。制圖/劉耘碩

於是,從清初開始,旗人們開始漸漸被鼓勵去“口外”建立旗莊、皇莊,農業移民迅速填充瞭承德地區的平原河谷地帶。緊接著,隨著康熙皇帝平定瞭南方三藩,皇傢開始把目光移向這一地帶,當然,帝王對此地的興趣並不在於耕種與采集,而在於度假與遊玩,以及更加深遠的政治圖謀

要知道,現代北漂絕對不是最先體會到北京煎熬的一代人。事實上,從遼金時代開始,所有坐守北京的皇帝,隻要日子過得好一點,都不太能在這個地方呆得住……特別是清代,高墻之下炎熱而匱乏的紫禁城,讓世代在白山黑水間縱馬馳騁的滿族皇帝十分吃不消,所以在康熙皇帝三十多歲的時候,他選擇瞭承德北部一片茂密秀美的原始森林與草原地帶,用柳條與柵欄圈起來,是為木蘭圍場。每到秋天,皇帝就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從北京前來狩獵,既是遊樂度假,也是皇子與王公們的友誼競賽,更是軍力與警惕性的鍛煉。

至今仍茂密秀美的木蘭圍場。圖/視覺中國

而從北京前往圍場這一路上,就陸續被修建瞭大量的行宮,供皇帝中途休憩。承德避暑山莊之前身熱河行宮,恰恰處於北京與木蘭圍場之中點,且仙氣飄飄,山水宜人。於是,它被選中修建一座大型避暑行宮。經過康雍乾三位皇帝、尤其是康熙與乾隆這爺孫兩位皇帝持之以恒的開發和建設,避暑山莊形成瞭如今之規模,即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傢園林

大量的清代著名歷史事件發生於承德避暑山莊,但如果你並不是清史粉,僅就山莊本身的營建而言,這裡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其明目張膽地“乾坤大挪移”式造景。——沒錯,大概因為清代的皇帝實在太喜歡江南,他們把許多心心念念的江南地標,全部“抄襲”到瞭避暑山莊,譬如嘉興南湖煙雨樓,寧波天一閣的文津閣, 鎮江 的 金山亭 , 蘇州 的 獅子林 、滄浪亭, 杭州 的 六和塔 ,就全部都被“搬運”到瞭這長城以外荒蠻森林中的山莊之中,山、湖與草原串聯起這個巨大而輝煌的夢幻樂園,皇帝們一面享受著草原與森林的狂野與自在,一面做著煙雨江南的溫柔美夢,簡直是一座江南版的“世界公園”

圖1 避暑山莊中的湖泊煙波浩渺/視覺中國 圖2 避暑山莊中皇帝的寶座。攝影 Jason

然而,除瞭遊樂之作用,避暑山莊亦有其強大的政治功能。在清代早期,因為害怕染上天花,蒙古王公們都不太願意到繁華的北京覲見皇帝,所以,自康熙開始,在避暑山莊離宮接見蒙古諸王公即成瞭慣例,漸漸地,避暑山莊成瞭蒙藏人士與中央政權對接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樞紐。——乾隆皇帝在這裡接見並宴賞過回歸祖國懷抱的厄魯特蒙古杜爾伯特臺吉三車凌、以及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以及西藏政教首領六世班禪……到後期,蒙古王公們甚至開始在承德置產,這也使得承德雖然地處京畿,卻擁有極其濃鬱的邊疆文化氛圍

須彌福壽之廟。攝影 /Jason

清代的蒙古人與西藏人都篤信藏傳佛教,因此,隨著大量蒙藏上層人士往來於承德,在避暑山莊內部及周邊,大量皇傢寺廟漸漸被修建起來。這其中最為重要和著名的,就是所謂“外八廟”,其實它們就處在避暑山莊北面的山巒之上,這個“外”是“古北口外”的意思,而這些寺廟不僅規模驚人、宏大雄偉,更是把避暑山莊營建思想中的“復刻精神”發揚到瞭極致

普陀宗乘之廟。圖/視覺中國

西藏兩位最重要的宗教領袖的居所,即是位於拉薩的佈達拉宮以及日喀則的紮什倫佈寺。我們普通人礙於山遙路遠,又擔心高反,可能還無緣親眼見到這兩處佛教聖地,但你大可以先來承德“預習”一番因為承德外八廟中的普陀宗乘之廟,其實就是佈達拉宮的翻版,而須彌福壽之廟,就是紮什倫佈寺的翻版。它們根據藏地原建築的形制甚至圖樣,直接復刻,雖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拷貝,但卻也是極其宏偉的再現……

承德寺廟之細節。圖/蟲·創意 攝影/mirko

而除瞭復刻瞭這前後藏這兩座最重要的建築物,在避暑山莊周圍,另有模仿西藏桑鳶寺的普樂寺,模仿五臺山殊像寺的殊像寺,以及大量形制各異的“原創”廟宇……總之,乾隆皇帝幾乎把承德變成瞭一座巨大的中國寺廟博物館,讓如今生活在北京的居民可以如此輕松便捷地飽覽神州大地上、尤其是西藏地區的殊勝宗教景觀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承德外八廟中,擁有世界現存最高大的木雕佛像的普寧寺,至今仍是華北地區藏傳佛教信仰的一大中心,它與北京雍和宮、西黃寺,以及五臺山諸藏傳佛教寺廟一樣,都是清代的民族政策在京畿地區留下的獨特文化景觀,是研究中國宗教發展歷史的寶貴資源。

普寧寺中的木雕菩薩造像。圖/圖蟲·創意,攝影 bestview 。

02

承德,

不隻避暑山莊

盡管避暑山莊似乎已經不能再提供有效的避暑功能,但請註意,承德一市,卻並非全境都無法避暑。這就要說到“壩上”這個河北北部獨特的地理概念瞭。

內蒙古高原的東南邊緣,其實位於河北境內的張傢口、承德二地境內。而這一部分陡然抬升的高原臺地,因為獨特的氣候形成瞭草甸式草原,又與一般意義的蒙古草原景觀有所區別,所以,此地區通常被稱作“壩上”。承德的豐寧圍場二縣即是壩上縣,這些地方在七月份的平均氣溫隻有二十多度,堪稱涼爽,盡管不能保證絕對沒有熱的時候,但總的來說比避暑山莊所在的壩下要靠譜不少。更何況,豐寧的壩上,是為離北京最近的天然草原,周末從北京自駕前往,縱馬奔騰,星空篝火,大吃牛羊,是近幾年來一種頗為流行的北京生活方式。

承德豐寧,壩上草原。圖/視覺中國

而壩上與壩下交替之處,多有高山,溫暖氣流被攔截於壩下,使壩下地區的雨量充沛,植被茂密,生機盎然。這也使得氣候異變以前,避暑山莊所在的位置的確比北京要涼爽宜人。壩下的山地之中,自然景觀也十分豐富,譬如避暑山莊附近的棒槌山、以及山上修有遼代雙塔的雙塔山,都是華北地區難得一見的天然奇山。承德與北京交界處的金山嶺,不僅保存有奇絕、完整但小眾的“金山嶺長城”,近些年來更是被專門服務北京文藝中產的阿那亞看中,漸漸比肩北戴河阿那亞,成瞭北京文藝年輕人的一塊“山中避暑飛地”。

承德雙塔山。圖 / 視覺中國

而在承德旅行,除瞭遊覽名勝古跡與自然景觀,其復雜而特色鮮明的民俗內容也非常值得探索,要知道,這片土地所見識過的人群,既有清宮裡的王公貴胄,又有前來經營莊田的、保留著大量關外文化習俗的普通滿族人,既有蒙古族的原生遊牧者,也有因為各種目的來承德安傢置產的蒙藏貴族……這種復雜的交融,在承德本地的食俗上有著非常鮮明的體現

金山嶺長城。圖 / 視覺中國

大體而言,承德食俗之最重要特色,在於以本土盛產菌類、板栗、鹿肉等山珍野味入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地人擅長用山中的杏仁做茶,曾經霸占瞭童年電視屏幕的“露露杏仁茶”即是承德之產品。

杏仁茶。攝影 / 椰奶味冰西瓜

而承德市區、以及平泉等地一向標榜自己有“宮廷菜”,譬如杭州的化童雞、雲南的鮮花餅一類,在清代的華北確是宮廷之專屬。盡管在資訊發達的如今,它們早已不再稀奇,但本地這些菜肴的源流,確是從宮中傳出。堪稱避暑山莊中那些“移植”景點的贈品。

圖1 白煮豬肉 ;攝影 筷子兄妹 ; 圖2 血腸;攝影 鄧小妮; 圖3 烙糕;攝影 呼啦啦呼啦啦

而在興隆縣這樣的地方,我們能看到非常鮮明的東北文化的影子,這裡的很多滿族人,在清代入關早期即移居而來,並未受到太多來自內地的文化浸染,因此,那裡保存著很多古老的原生滿族習俗,譬如他們殺豬時也會灌制血腸,甚至會在宴席上白水煮豬肉……而壩上之食俗則又是另一番景象,因為缺少小麥,壩上人和張傢口人、內蒙古人一樣喜食莜面。本地山區居民也多擅長制作雜糧面食,譬如每到農閑時節,傢傢戶戶都會制作烙糕,那是一種韭菜雞蛋餡的玉米面糕餅,鄉土特色極其濃鬱,與市區那些打著各位皇帝旗號的宮廷菜,形成瞭極其有趣的對比。這種陡峭而立體的反差,正是這座城市妙趣橫生之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